以情感咨询为由头,实则利用人们的焦虑、欲望等情感卖课实现快速变现,网络上的“情感咨询生意”近年来屡见不鲜。
近日,记者接到报料称,深圳龙岗某公司打着女性情感成长的幌子,在短视频平台售卖情感咨询课程,还将低成本的情趣用品高价卖,进行大尺度性商培训。
深圳一公司离职员工爆料
揭开付费情感咨询乱象
焦点1:
“情感咨询”变相输出“捞女”价值观
网络主播心理咨询师资格或造假
“情商认知提高了,为人处事更周到了”
“我学1380到现在拿到了37w”
“999让我清醒通透了,不倒贴了”
记者看到,这些主播的个人标签几乎都与“情感导师”“心理咨询师”挂钩,但其真实性无法保证。
在记者卧底的公司内部群中,该公司老板声称,自己有购买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渠道,2600元就能办理,且证件可以在国家职业技术网上查到。这也意味着,即便是持有心理咨询师证的主播,其真实性也掺有很大的水分。
焦点2:
性商培训还是微商变现?
低成本女性私护用品高价卖
成功卖课后,主播们的下一步计划便是将用户引流至私域直播平台。
“引到私域主要为了成交产品,通过‘性商课’卖产品其实比卖课赚得多。”小兰透露。
小兰说主播在短视频平台卖课的最终目的是引流,进入社群后,一个名为“某某V蜜幸福训练营”的直播链接就会定期私发至学员手中,观看直播需要前往小X通平台。
小兰口中的产品是一款女性私处护理产品,主播们称其为“八爪鱼”,售价598元1盒,1196元3盒。3月6日,一名头部主播就在私域平台开设了一场直播,内容美其名曰提高“性商”,实际正是推销“八爪鱼”。该主播当日的营业额中,共有105人在直播间下单了“八爪鱼”,总成交金额20.8万。
某主播3月6日的营业额,共有105人在直播间下单了“八爪鱼”,总成交金额20.8万。
记者以遇到情感问题的学员身份,向其中一位情感导师咨询性商。该导师在了解基本情况后,直接给出“身体不行”、需要抓紧使用护理产品保养自己的建议,引导记者购买这款女性私处护理产品。
至于这款“八爪鱼”产品的合规性,商家介绍,该品牌“密爱如初”是全国女性私护知名品牌,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承保产品责任险,美国休斯顿生物技术中心实验室与广东省私密健康研究院联合研发。
在线下课中宣传产品
同时,记者搜索看到,官方医疗机构中也并没有其提到的广东省私密健康研究院,仅有一个同名的公司。天眼查信息显示,广东省私密健康研究院于2022年3月成立,截至目前仍处于存续状态,但仅有一位投资人,同时与该投资人关联的三家公司均有经营异常,注销备案等高风险信息。
线下性商课培训大尺度
情趣产品卖货月入48万
小兰透露,公司目前办过两次线下培训,邀请的对象主要是已经报课的学员。
3月8日-10日,该公司在深圳某酒店举行了主题为“幸福觉醒”的线下课。记者现场暗访发现,线下课程主要围绕“性商”“财商”“情商”三方面。其中财商和情商课知识浅显,性商课则十分大尺度。课上,性商老师会以大尺度的动作,亲自展示“如何用正确的性方式征服男人”。同时,主持人也会通过口令,指示学员通过类似的大尺度动作互动玩游戏。
线下大尺度互动排练
相比财商课,性商课程后的成交额和成交概率明显更高。值得注意的是,仅3月9日一晚,其成交额便突破23万,3月10日的成交额也突破了36万。
出售的“八爪鱼”产品
3名实控人
8家关联公司均成立不满一年
值得注意的是,这8家公司成立均不满一年,且注册地址基本位于同一楼层,甚至有些公司位于同一隔间。小兰称,这些公司名称不同,但办公地点、内部人员和工作内容基本一致。
广东有1267家情感咨询公司
半数以上存在风险警示信息
在互联网平台检索“情感咨询“等关键词,能轻易搜索到大量视频。其中所涉内容大多与“女性成长”“婚姻”“情感”有关,而视频标题千篇一律,皆从女性视角出发,例如,“分居七年,一招让他回心转意”“不懂得欣赏你的男人,你打算如何做”“心理学:吃定男人的最好方式”等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3月20日,共有4503家公司从事的行业与情感咨询有关,仅广东省内就有1267家公司。然而,只有827家仍处于存续、在业状态,半数以上公司具有经营异常、注销备案、合同纠纷等高风险或警示信息。在存续、在业的827家公司中,仅有9家公司的参保人数或历史参保人数在20人以上,占全广东省内正常经营的情感咨询公司的1.09%。
粗糙的网络“情感咨询”
受害者缘何轻易掉进圈套?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孙萍认为,情感博主能够博取受众信任,最主要的原因是当下整个社会对于情感咨询的需求量很大,直播观看者容易为情感博主所谓的“资质”所吸引,或者被其所论述的内容吸引,认为TA会帮助自己更好地解决问题。
以深圳龙岗某公司为例,记者观察发现,无论是线上直播还是线下授课,即便主播说出的话语违背社会主流价值观,带有不良价值导向,仍有相当数量的女性维护主播,并支持其后的女性私密护理产品售卖。
针对这一现象,孙萍认为,一方面,欺骗性的网络直播极易让人信以为真,而女性的情感又更加充沛,更加容易希望通过倾诉与咨询获取信息;另一方面,这其实与女性的媒介素养有很大的关系。部分女性极易受到网络主播的劝诫,并信以为真,从而产生维护的心理。
孙萍建议,针对此类“情感咨询乱象”,需要从两个方面切入改善。一方面,要压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加强对情感咨询类直播的监管;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参与观看直播的人群对不良内容进行举报,帮助净化网络空间。
行业监管尚存灰色地带
乱象频发之下消费者如何维权
此类情感咨询公司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存在哪些违法违规问题?在多位律师看来,若报料人小兰提供的内部信息属实,深圳龙岗某公司在经营活动中疑似存在多处违法违规。
北京网络行业协会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王琮玮也指出,自2017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取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后,我国已没有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现阶段各机构发的证书只能是培训合格证书。所谓的“买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可能只是普通培训机构自己颁发的证书,一般可能会被认定为虚假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