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教育局、检察院、党委宣传部、党委网信办、科技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卫生健康委、广电局、体育局、团委、妇联、关工委、科协:
近日,《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及任务清单已经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省教育厅省人民检察院省委宣传部
省委网信办省科技厅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
省广电局省体育局团省委
省妇联省关工委省科协
2023年8月30日
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教体艺〔2023〕1号)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我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面发展、健康第一、提升能力、系统治理的基本原则,切实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衡量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治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抓好教师、教材、课程、学科、专业等建设,健全多部门联动和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顽强耐挫、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任务
(一)坚持“五育并举”,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1.推进以德育心。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纳入“三全育人”大格局,在德育工作中更加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鼓励引导德育工作者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生涯规划和挫折教育,将其作为主题班队会、团日活动等重要内容,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文明办、团省委、省妇联和各设区市。以下均需各设区市负责,不再单独列出)
2.推进以智慧心。切实抓好中小学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五项管理”和考试管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全力提升师生校园生活质量。加强教师心理学知识培训,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注重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在抓好教学的同时,积极关爱每一个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4.推进以美润心。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广泛开展普及性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美育实践活动,教会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实现美育心育深度融合。(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5.推进以劳健心。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组织引导每所学校开发至少1门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实施劳动与实践活动“百千万”工程,鼓励校外基地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全省定期遴选劳动教育精品课程,引导学生每周在学校或家庭参加1次体力或技能手工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磨炼意志品质,养成劳动习惯,珍惜劳动成果和幸福生活。(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妇联)
(二)突出“四位一体”,完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
(三)建强人才队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业水平
10.探索推进“成长导师制”。持续推动各地遴选一批中小学校开展“成长导师制”试点并积极推开,逐步做到“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要重点为单亲、离异、留守、随迁家庭学生,有先天性疾病、体质异常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压力大的学生,每人选配1名有爱心有经验、掌握一定心理学知识的教师作为成长导师。各地各校要出台规定,对教师群体担任成长导师的服务内容、方式、频次、保障等进行明确。(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13.畅通教师发展渠道。组织研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形成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称制度相互衔接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研制促进所有教师心育能力和素质的培训课程,试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各设区市逐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单独评审。面向中小学校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高校辅导员、研究生导师等开展个体心理发展、健康教育基本知识和技能全覆盖培训,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支持社会力量、专业医疗机构参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行动,用好校家社协同心理关爱平台,推进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资源开发和培训,提升教师发现并有效处置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质课展评与教师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卫生健康委、团省委)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本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督导制度,将心理健康工作纳入设区市、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纳入文明校园、平安校园等创建重要指标。各地要探索建立设区市为中心、县(市、区)为基地、学校布点的学生心理健康分级管理体系。各学校要成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学生突出心理问题防治工作专班,定期召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健康关爱工作会议,每学期不少于2次。(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二)落实经费投入。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切实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经费保障。学校应将所需经费纳入预算,满足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需要。要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支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三)培育推广经验。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交流,遴选优秀案例。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创新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模式,设立专门项目,探索积累经验,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责任单位:省教育厅)
(四)营造良好环境。科协、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平台和渠道,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和预防心理问题科普。教育、卫生健康、宣传等部门推广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做法,稳妥把握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和舆情处置。网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公安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及时发现、清理、查处与学生有关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全面治理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无底线营销危害身心健康的食品、玩具等。(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省公安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广电局、省科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