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服务从9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Geocities、Friendster的初期试探,MySpace的发展壮大,成就了Facebook这样的巨人。Facebook等综合型社交网络的用户是“人”,确切的说,广义上的每个人。然而在这样综合型社交服务之外,是否还存在目标人群不同的细分市场?是否还有综合型社交网站无法满足的用户需求?是否有互联网产品能够抓住这些需求,在Facebook的领域里占据一块自己的空间?
LikeALittle解决的问题恰恰是社交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当遇到我喜欢的人时,怎么才能既传达我的爱意又无需冒被拒绝的风险?在LikeALittle上,这非常简单——写一封匿名情书,你喜欢的人很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就会看到,甚至猜到是你写的。
从情人节消费到钻石产业,恋爱一直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消费力。Facebook尽管是个巨人,也很难在其年龄、教育、背景不同的用户中兼顾恋爱这样的细分市场。LikeALittle的定位非常准确,而任何一个新兴产品想要在行业巨人的领域内发展,也需要有更好的针对性。
LikeALittle的用户很大程度上与Facebook的年轻用户群重合,Facebook页面上的宣传也是其重要推广手段。不过它在产品模式和细节处理上都与Facebook有很大不同。
社交网络
而很多时候Facebook上的关系网是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无限扩张。用户的五、六百个友邻中,随手加上的好友也许在生活里完全不熟悉。再随着搬家、升学等等因素影响,Facebook上的好友四面八方,完全不受地理概念的约束,并不完全是个熟人圈子,也带来了隐私困扰。
实名与匿名
LikeALittle最有特色的一点就是其匿名制,而情书这一主题几乎决定了它必须采用这样备受争议的制度。匿名近乎完美地解决了搭讪中的勇气和被拒绝问题,奇妙的也是匿名制——在大学这个小圈子中,往往我发现自己认识,或至少见过情书所描述的对象。例如8小时前的一封情书“图书馆:女,红头发。你常在一楼看书,我总想着要和你说Hi,可是没有勇气。”大学校园本质上是个熟人圈,假如你8小时前坐在图书馆一楼,情书的描述往往足以让人明白主角身份。而情书对象本人呢——有时候惊喜并毫无头绪,而有时候——“你就是旁边桌穿蓝色帽衫的那位?我看到你打开LikeALittle页面了:)”
隐私
初期推广
LikeALittle的推广与学生媒体密不可分——为了带动每个校园的页面,它的创始人几乎只接受各大学学生媒体的采访。校园报纸不仅在学校内往往影响巨大,而且通常是由学校里最活跃、社交最成功的一群人主办,他们随之成为网站的忠实用户和发展动力,吸引读者和他们的朋友圈使用。
LikeALittle创始人EvanReas在网站介绍里说创建网站的原因“部分是由于我缺少和女生的互动”,恰恰暗合了创建Facebook众说纷纭的创建史。身处利比多无处释放的大学校园,相比在布告栏上贴封匿名情书了事,EvanReas和MarkZuckerberg都选择了建立这样一个在线平台。感情需求几乎是这两个社交网站的原点。社交网站在恋爱市场的尝试并不鲜见,Eharmony、OkCupid等传统约会交友网站也早就引入了关系网概念。LikeALittle成功找到了巨型社交网站遗漏下来的细分市场,并用匿名制、实时、情书三个概念结合吸引了大批用户。与Facebook相比它更神秘可爱,与OkCupid相比又更清新。
国内的社交网站里,恋爱元素还非常罕见。综合型SNS直到最近才推出特别好友、情侣空间等功能,而婚恋交友网站还局限在从网恋到线下见面的模式。既Facebook,twitter之后,也许什么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中国版的LikeALittle?三分钟前,“戊市庚路:女,黑色头发。我遇见这样一位姑娘,牙齿小巧整洁,睫毛在脸颊上投下两小片阴影,和我一起坐在二楼教堂的长椅上。我喜欢你,只有一丁点。”
M同学
Don'tPanic.Loremipsumdolorsitamet,consecteturadipisicingelit,seddoeiusmodtemporincididuntutlaboreetdoloremagnaaliqua.
下一篇2011-03-0715:00
上一篇2011-03-0707:30
AllcontentismadeavailableundertheCCBY-NC4.0fornon-commercialuse.Commercialuseofthiscontentisprohibitedwithoutexplicit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