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受众对节目嘉宾以及节目内容的评价。在节目中男女嘉宾初见阶段,弹幕内容主要为对嘉宾外貌特征的评价:“女二号很酷,成熟优雅风”“男二许幻山的感觉”。在节目后期,弹幕内容主要是对嘉宾的行为进行评价,如“能能心动了”,并且在这个阶段产生阵营对立,如“我站巴啦啦能量”“罗非鱼CP!”等。
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综艺节目制作方的目标,而获取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离不开受众的支持。与受众的互动、受众的反馈都是综艺节目后续改进的重要参照。因此,作为综艺节目的制作者与传播者,只有与受众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才能在节目的播出过程中获取其所需要的热度、收视率以及受众所传播的有效反馈信息④。而节目制作方与受众的传播互动是双向的,节目制作方在节目播出后接收受众反馈的信息进行后续节目的调整与改进,而受众通过进行媒介实践活动,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
1.嘉宾选择:话题度与多样性并存
2.剧情沉浸式展开,引发受众情感共鸣
3.节目内容兼具真实性与社会性
恋综真人秀的受众既是综艺节目的接收者,又可以是节目内容的二次创作者和传播者。恋综真人秀以情感为主线,可以调动观众的情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进而使受众自发产生情感传播。使用与满足理论将受众看作有特定“需求”的个人。受众的媒介实践是在一定的动机下促成的,目的是满足自身的需求。受众使用媒介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若媒介希望赢得受众市场的欢迎,就需要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⑧。在综艺节目层出不穷的时代,受众观看恋爱综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人类激励理论》一书中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按照阶梯从低到高的顺序分类排序,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等得到满足后,开始寻求精神需求的满足。情感观察类节目以爱情、亲情为主线,能够牵动观众的情感,调动观众的情绪,引发观众共鸣⑩。而这种共鸣引导观众产生情感传播活动,进而满足受众的社交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受众通过在社交平台上参与节目话题讨论,以及在弹幕中匿名交流等方式进行互联网虚拟社交。在基于恋综真人秀建立的互联网虚拟趣缘社群中,受众与网友交流,表述自己的理解,使精神需求得到满足。
注释:
①李蕾,宋航.自由表达与互动体验的幻象:受众弹幕文本的话语生产——基于《再见爱人》弹幕的内容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2(01):49-57.
③沈业成,孙瑶婷.情感传播视角下的展陈数字化建设[J].中国博物馆,2021(04):98-101.
④曹智,刘简简.代际情感观察真人秀的现状及反思——以《女儿们的恋爱2》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9(34):74.
⑤龚苏忆.青少年网络社交行为探究及教育策略——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57.
⑥邓昕.被遮蔽的情感之维: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理论诠释[J].新闻界,2020(08):40-47+95.
⑦徐敏.从受众心理角度探析情感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受欢迎的原因——以《女儿们的恋爱》为例[J].东南传播,2019(07):119-120.
⑧李亚.论《舌尖上的中国》的受众接受与认同[J].新闻爱好者,2013(10):19-21.
⑨李楠楠.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J].东南传播,2007(08):106-107.
⑩唐川森.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6.
赖黎捷,李明海,赵红勋.新时代新媒体新方向——中国首届新媒体教育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0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