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5日讯,现代作家朱自清有一篇回忆父亲的著名散文《背影》,令许多人过目难忘。在这篇散文里,朱自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文字朴素,真实地把父亲对儿女的爱,用深刻细腻的文字表达出来,真挚感人。几十年过去了,又有一个“背影”感动了不少人,但是,对这新一版的“背影”,我们在感动的时候,还应该有一种成长的思考。
插图
无独有偶,另一张照片也是前后脚在网上流传。这张照片是在伦敦街头拍到的,同样是爸爸和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也是下雨天,这位英国父亲很自然地把伞打在了自己头上,蹦蹦跳跳的小女儿淋着雨,牵着父亲的手走在人行道上。从照片上看,地面湿了,看来雨也并不小。
都是“父亲打伞”的故事,同为男主角的父亲,面对雨和伞和孩子的时候,选择却是如此大相径庭,中国父亲宁愿淋湿自己,也要把伞罩在孩子头上,而英国父亲的选择正好相反,自己打着伞,让小女孩淋着雨。那个坚持把伞打给孩子,把自己淋透的父亲身体一定很不舒服,不少人都被那个淋雨的父亲感动得心潮起伏。父爱如山,感动没有错误,我们从小受到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的教育,但是我们在感动于那幅画面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思考那个淋着雨的背影,思考那幅英国父女俩雨中前行的画面。
我们无须在这里质疑父爱。都是父爱如山,我们需要质疑、思考的是,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在对待孩子成长的问题上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父亲打伞”的故事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我们在感动于中国父亲的举动时,无须用中式思维批评英国父亲貌似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无须在“父亲打伞”的故事中,批评中国父亲式的溺爱,或者盲目、不理性的感动。也许这就是中国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在那幅英国父女的画面上,我们同样看到父爱深远,看到快乐,看到轻松,看到成长,更看到父亲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自己走的画外音。
因为上初三明年要中考了,老师说这张照片很有感染力,我就想会不会中考考作文呢,如果按作文题目来写的话,分析这张照片的中心意思,老师告诉我们可以这样延伸,一方面意义是,以后的路还要你自己走,所以父亲不抱着儿子,要懂得感恩父母,他们为你受了很多苦。另一方面意义是,父亲左手拎的是事业,右手撑起的是希望。如果作文按照这个路子写,老师说肯定方法是对的。
我自己的真实想法,看了这张照片我想起了的童年,我小时候就喜欢下雨天,可以在雨中奔跑,在雨里和小伙伴玩儿多酷呢,为什么要打伞呢,照片中那个英国小朋友一定和我是一样的想法,下雨在路上踩水太快乐了。那位中国小男孩就享受不到那样一份老天爷给的快乐,他可能永远不会有被淋雨的好玩了,那份喜悦的心情那个小男孩恐怕没有感受,小时候,下雨了,父亲为我撑伞,伞偏向我这边,回到家时,发现父亲的衣服湿了,但是,趁着父母不注意,我还是自己跑到外面去雨中跑着玩儿了。我现在想想,我小时候为什么喜欢淋雨,其实那是很好玩的事,孩子就想找那种逆境中的快乐感觉,他很想挑战大人认为的不安全,很想尝试刺激,所以会这样。我觉得父母给孩子的爱首先要理解孩子需要什么,对于孩子来讲,快乐是第一重要的,那个小男孩也一定想在雨中头,可他爸爸没有给他机会。他爸爸衣服都湿透了,一定挺难受的。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感动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父亲浑身湿透了,伞下的小男孩还浑然不知,这种爱很不平等。
由于工作关系,我的孩子是在美国度过的童年。都是养孩子,其实中西方一样的地方也挺多,但是不一样的地方就特别不一样,比如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很下功夫。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蹦蹦跳跳的小女儿淋着雨,牵着父亲的手走在人行道上。从照片上看,地面湿了,看来雨也并不小。
最近国外街头一对华裔父子的雨中照片不仅刷了朋友圈的屏,而且上了外媒头条。而后不久,伦敦街头也拍到了一张同样的背影,不同的是父亲的时候,选择却是如此大相径庭,中国父亲宁愿淋湿自己,也要把伞罩在孩子头上,而英国父亲的选择正好相反,自己打着伞,牵着手的小女孩淋着雨欢快地大步往前走。
让小女孩淋着雨。那个坚持把伞打给孩子,把自己淋透的父亲身体一定很不舒服,不少人都被那个淋雨的父亲感动的心里得心潮起伏。父爱如山,感动没有错误,我们从小受到的就是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的教育,但是我们在感动于那幅画面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有更多的思考,思考那个淋着雨的背影,思考那幅英国父女俩雨中前行的画面。
我们无须在这里质疑父爱。都是父爱如山,我们需要质疑、思考的是,中国父母和西方父母在对待孩子成长的问题上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父亲打伞”的故事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什么?我们在感动于中国父亲的举动时,无需须用中式思维批评英国父亲貌似对孩子的健康不负责任的态度,我们无需须在“父亲打伞”的故事中,批评中国父亲式的溺爱,或者盲目、不理性的感动。也许这就是中国和外国教育的不同,在那幅英国父女的画面上,我们同样看到父爱深远,看到快乐,看到轻松,看到成长,更看到父亲可以为你遮风挡雨,但路还得自己走的画外音。
1,爱。父母给人生最珍贵而长久的礼物是夫妻恩爱。父亲爱母亲、爱家庭,男孩就能从父亲的行为中学会爱,女孩就能从父亲的行为中学会尊重。
2,责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以父亲为主为家庭制定家庭规则,家人自觉遵守完成。父母可以相互监督,亲子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如果不能如约遵守,父亲就要明确地告之,失约的后果并执行。这样的家庭能够让学会敬畏、懂得界限,了解自己的行为并知道要为其负责。
最近国外街头一对华裔父子的雨中照片不仅刷了朋友圈的屏,而且上了外媒头条。而后不久,伦敦街头也拍到了一张同样的背影,不同的是父亲自己打着伞,牵着手的小女孩淋着雨欢快地大步往前走。
从中英不同的父亲风格,我们也窥见一斑,来看看中国家长在教育上的特点:
1,父母对孩子的爱建立在紧密的关系之上,而不是亲密的关系。这样容易造成父母与孩子的捆绑,而不是独立、平等关系。
2,不尊重孩子。一句“这都是为你好”体现了诸多家庭对孩子自主选择权的剥夺,让孩子失去了自己选择、自己承担的能力。而家长也因为过度担当而疲惫不堪且收效甚微。
3,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然推给学校和社会。家庭、学校和社会教给孩子的是不同的内容。家庭教给孩子品格、学校教给孩子知识、社会教给孩子专长。家长要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
父亲参与家庭教育在中国已不是口头表述了,诸多的父亲不仅开始参与家庭事务,而且也开始在家庭中践行亲子教育。那么父亲在亲子教育中能够教给孩子什么呢?
1,爱。父母给孩子人生最珍贵而长久的礼物是夫妻恩爱。父亲爱母亲、爱家庭,男孩就能从父亲的行为中学会爱,女孩就能从父亲的行为中学会尊重。
2,责任。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以父亲为主为家庭制定家庭规则,家人自觉遵守完成。父母可以相互监督,亲子之间也可以相互监督。如果不能如约遵守,父亲就要明确地告之,失约的后果并执行。这样的家庭能够让孩子学会敬畏、懂得界限,了解自己的行为并知道要为其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