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中国式相亲: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7年相亲1000多次?都是月薪3000惹的祸!
故事的主人公G先生,今年34岁,IT男,月薪2000-3000。据他所说,被拒绝了1000多次的原因,都是因为女方嫌他“硬件太差”。
对于这个问题,G先生采取的策略不是提升自己,而是不断相亲、撒网捞鱼,在他看来,“说不定明天,我就能找到一个看走眼、愿意将就我的女人了。”
34岁?月薪3000不到?
说实话,对他来说,最重要的根本不是脱单,而是脱贫啊。
然而,像他一样热衷相亲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相亲网巨头之一的百合网,经历了各种舆论风雨,如今的市场估值依旧高达64亿元;
婚介所动辄几万、十几万的会员费,也拦不住大把单身青年的入会热情。
层出不穷的电视相亲节目,个个收视爆红。
很多还没大学毕业的95后,也在爸妈的带领下,杀进了相亲市场。
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各种奇葩至极的相亲鄙视链、相亲价目表随之产生——
没有京户的不要,没车没房的不要,女博士女强人不要,不是985毕业的不要,属羊的不要。
无论是爸妈还是儿女,大家心中都有一杆秤。把别人称一称,也被别人量一量。
在相亲市场里,人都要被分个三六九等,无一幸免。
于是,一个很畸形的现象由此而生:吐槽中国式相亲的很多,乐此不疲相亲的也很多;而更多的,是一边吐着槽一边相着亲的。
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相亲的瘾,为什么这么难戒掉?
“相亲鄙视链”这么残酷、奇葩相亲对象这么多,很多单身青年和他们的爸妈,却依旧戒不掉“相亲瘾”,暴露的是如今国人普遍存在的心病,即对于阶层下滑的焦虑和对于阶层上升的渴望。
一位北京本地姑娘,尽管月入三四千元,外貌家境都一般,她的父母也看不上月入两万、有车有房的外地小伙。
一位早早在北京四环买好房的男生,本该是“人生赢家”,却依旧娶不起家住二环的女友,两人不欢而散。
感情再好,只要两人在鄙视链上的“段位”不同,就注定无缘。
在这些相亲角,被征婚的大多是80后的城市中产,以本科为主,北大博士、清华硕士、名校海归也都不少见。
他们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或是手持京户的外地人,大部分有着不错的收入和家庭背景,有车有房。
说实话,他们都绝非社会上的“弱势”。
如此迷信“相亲鄙视链”,这么执着地想找“门当户对”,背后隐藏着的,是对自身阶层下滑的无限焦虑。
而对于外地户口、甚至没有车房、处于鄙视链末端的人来说,他们更加不愿意放弃“相亲”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在一项调查中,当下中国青年群体希望达到事业的巅峰、获得最理想的经济收入的平均年龄是34岁。
这意味着,更快获得更多的财富,成了他们的集体焦虑。
这种焦虑就毫无保留地投射在婚恋问题上,甚至不择手段。
外地小伙择偶标准:轻度残疾可以,没有北京户口不行
之前就有新闻爆出,某家世显赫的富二代,跟相亲女生结婚后,才发现对方曾经是卖淫的小姐。
原来,现在也有不少坐过台、卖过身的“小姐”和婚介所合作。她们凭借着一张脸和一副好身材,加上婚介所伪造了的学历、工作和家境,摇身一变,成了富一代、富二代们的“顶配”。
一旦事成,婚介所有高额提成,而这些“小姐”,则一跃成为阔太。
而在相亲市场里,有人想要“高攀”,也有人无奈“下嫁”。
那就是在“相亲鄙视链”上排到最末端的那群人——月薪五万以上的女博士和女强人。
明明高学历、高素养、高工资,却成为“婚恋低配”,沦落到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在去相亲之前,她爸妈就叮嘱她:不要说自己的学历和收入。
可她还是说漏嘴了自己的博士学历。
相亲男惊讶之后,对她表示了拒绝,原因是“我对着女博士没有性冲动”。
第一次相亲就遇到如此冒犯,在她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而爸妈的态度,更是让她陷入了自我怀疑。
中国相亲价目表末端(男左女右)
相亲红娘也坦言:“女生过了25岁就会开始失去市场,到了30岁甚至没人要。”
环顾整个社会,大家都在给女性下定义——年轻就是女生的资本,女生一定要结婚生孩子,否则就是不正常、没人要。
“剩女”、“没人要”这些词满天飞。视频一出,看哭了很多单身未嫁的女生。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女生在潜意识里都相信:不结婚,我们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对于找对象这件事,她们很着急。
相亲行业的红娘们坦言,大多数婚介所的“交友会员”中,男女比例是1:10。
“女性会员一般要交几万会费,而优质男性会员不收费,我们赚的都是女人的钱”。
不少高学历、高颜值的女生,也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定在“结婚嫁人”这件事上。
最近大火的一部喜剧《了不起的麦契尔夫人》,女主角的前半生,就是一个高颜值、高学历、高素养的家庭主妇。
为了经营好婚姻,她放弃了工作和爱好。每天专注于如何保持最完美的身材、最无瑕的面孔出现在丈夫面前。
最后却要面对丈夫的出轨。
而她的亲生父亲却反对她离婚:“无论如何,你都需要一个丈夫。”
喜剧《麦契尔夫人》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一些女博士、女强人。尽管她们在学识或事业上的成就出类拔萃,但却在相亲过程中放低了姿态。在婚姻面前,她们似乎失去了自我和尊严。
最可怕的是,两个人一起孤独终老
结婚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某互联网平台,曾经发布过一份基于五万用户的《中国人婚恋调查报告》,结果是:七成网友后悔结婚。
虽然这个结果有些过度消极了,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结婚并没有社会强调的那么重要和美好。
尤其是那些,被社会所迫、被父母所逼、被金钱所诱的相亲和婚姻。
在知乎上,有人提问:“该不该和自己不喜欢的相亲对象步入婚姻?”
最高赞回答说:“你去查查别人的离婚故事,会发现在没有爱的情况下结婚,多少人根本坚持不下去。结婚不是结束,而好似另外一个纷繁扰杂的开端。”
结婚不是结束。
我想这句话能点醒很多已经将就、或者正准备将就的人吧。
认真想一想,我们的社会、爸妈,甚至我们自己,都那么着急地去相亲、去结婚,大概都是把婚姻当成了人生的一个完结。
其实根本不是,结婚之后,还要生孩子、还会吵架、还要面对生老病死,又是一出大戏。
如果一开始就没有爱情,这一切都是灾难。
一个经历过相亲闪婚的女生,在结婚的第三年,忍不住吐槽:原来婚姻,就是我们俩背对背玩手机。
没有共同的爱好、没有相似的三观,明明同床共枕,却是两个陌生人。
可怕的是,这对陌生人还有一个孩子。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丧偶式带娃”是避免不了的了。
看到她的故事,你还害怕单身吗?
“比孤独终老可怕的,是两个人一起孤独终老。”胡渐彪在奇葩说上讲了这句话,很戳心。
如果还没遇到爱情,没有遇到能给你的生活增添色彩的婚姻,与其“两个人背对背玩手机”,不如一个人单身自由来得痛快。单身,也不失为一种美好的选择。
就像萧伯纳说的:“想结婚的就去结婚,想单身就维持单身、反正到最后你们都会后悔。”
这句话,反过来也能理解为,单身也好,恋爱也好,结婚也好,无论哪种生活方式,都有各自的快乐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