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每年的11月11日已经成了消费狂欢,但在成为“购物节”标签之前,年轻人更多是带着“光棍”或“脱单”等恋爱交友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天。
据《2021国产青年恋爱交友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2776位受访青年中,有超过6成的青年处于单身状态,其中有1/3的年轻人从未有过恋爱经历。尽管这份调查报告中有相当部分的单身青年表达了他们的恋爱意愿,但其背后仍反映出更现实的问题。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登记763.6万对,跌破800万。而随着结婚率日趋低下,生育率也持续走低,2021年,中国新生儿出生率降至7.52%。
青年愿意婚恋但对生活成本有顾虑
“每年都会想‘现在还不是谈恋爱的时候,要先赚钱’,结果想着想着就快‘奔三’了。”1996年出生的广州青年杨勋自大学毕业后就没有再谈过恋爱,之所以会抱有这种“先赚钱再谈恋爱”的想法,是因为他希望进行一场“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并在无形中将这份婚恋中承担经济需求的责任感揽上自身。
为了这样一件“人生大事”,杨勋不管是在恋爱对象的选择上,还是积攒成家立业的本钱上总是试图厚积薄发。然而,近年来受疫情影响,整体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一直努力攒钱的杨勋遭遇了瓶颈,他的“婚恋计划”也只得一拖再拖。在《白皮书》的统计数据中,像杨勋一样看重恋爱结果“以结婚为目的”的人其实不在少数,有29%的“90后”都对恋爱关系抱有这种看法。
而据央视财经《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9—2020)》结果显示,从情感关系上看,幸福感最高的群体是“正在恋爱但还没结婚的人”,占受访者的45.62%,其次才是已婚人士与单身人群。
正在自己创业的陈悦弘就是这么一位“幸福感最高的人”,他与女友已经相恋数年,但一直未步入婚姻的殿堂。之所以一直保持这种情感状态,是他与女友协商得出的共识。
“现在我们俩都还年轻,正处于事业上的上升期,所以想先发展自己的事业。”在陈悦弘的叙述中,知根知底的双方之所以还没领证结婚是希望能通过这几年的拼搏为两人将来的婚后生活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毕竟如果结婚有了孩子,生活的成本估计一下就高了起来,所以我们决定先维持现状。”陈悦弘有些无奈地说道。
互联网“嗑CP”成为恋爱“代餐”
在网络平台的恋爱交友总伴随着安全、诈骗等隐患,也让许多人也对网恋敬而远之。那么网络如何提供给用户恋爱的趣味?互联网给出了全新的答案:“嗑CP”。这个网络词语的含义是指人们对自己喜欢的屏幕情侣或搭档表示支持,范围不限于影视剧集、恋爱综艺、动漫人物等等。
网友“加一”就是一名“嗑CP”爱好者,认为“自己谈恋爱不如看别人谈”。她既是各个恋爱真人秀的“常客”,也擅于在各种影视剧集中发现角色之间的“CP感”
传统相亲、聚会联谊或成“脱单”突破口
在《白皮书》调查中,青年们在论及自己的单身原因时,“身边没有合适的对象”“不知道如何开始恋爱”都以超越40%的占比高居榜单前列。常常忽略身边的“美”、善于为朋友提出恋爱建议的自己,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似乎已成了当代青年的通病。
为保证单身交友群的健康发展,袁晓娟还邀请了来自市青宫、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几位婚恋与心理专家长期驻群,为青年们提供良性的恋爱建议,并制定了几条入群需遵守的规矩。除此之外,身为发起人的袁晓娟几乎不干涉青年们在群内的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发起密室逃脱、户外野餐等聚会活动。“单身交友群运营以来,已促成情侣超过百对了。”袁晓娟不无自豪地说道。
事实上,由长辈充当“红娘”“红叔”为年轻人牵线搭桥的形式并未过时。据《白皮书》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七成具有恋爱意愿的90后受访青年接受由父母介绍的相亲、联谊活动。
当下,有些年轻人“谈婚恋而色变”,也有些年轻人为了“脱单”使出浑身解数,他们共同体现出年轻人对人生规划的条理性与自主性。随着青年一代接受高等教育的基数上升,带有私密属性的婚恋话语权将被他们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的恋爱环境中,年轻人将优先从自己的感受出发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