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柿子看富平

——兼记陕西非遗文化柿饼制作传承人石卫华的“柿业”故事

□著名作家、三秦文化研究专家李问圃

富平柿子,名闻世界,柿子文化的神奇和传承,亦超乎人们的想象。从文化角度、用文学视角探究柿子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更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此乃本文之宗旨也。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想起来还真是神奇,这是一种真实地存在着,而谁也难以说得清楚、讲得明白的美妙契合。那么,人与一方水土,一方水土与某个物种之间,会不会也存在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如果要让我说一个最熟悉、最挚爱的一方水土,我立马便会回答:家乡富平。乡亲们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口头语:“富平、富平,富庶太平。”自打降生到这个世界,我和富平结缘已经整整76年了。

在家乡富平,在76年的人生旅程中,我有许许多多关于缘分的故事。比如文学,还有阿宫腔、奶山羊、九眼莲、墨玉石、琼锅糖、老庙老鼓、富平柿子等等。每一种缘分都有令人怦然心动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人难以释怀的情感。今天我写富平柿子,它的色儿最红,它的心儿最甜,它的名头也最大呢。

富平柿子甲天下。这话不是我说的,大家都这么说的,媒体也是这么宣传的。这么说,既非夸大其词,自我吹嘘,也非故弄玄虚,博人眼球,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这有日本吉野市世界上唯一的柿子博物馆“世界上柿子的生产国为中国,柿子的优生区在富平”的记载足以证明。

柿子以其神奇的秉性与魅力,自古以来便与诗、书、画结缘,更与历代文人雅士结缘。古诗中以柿子为吟咏对象的很多。诸如,唐白居易《朝归书寄元八》诗中的“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刘禹锡《咏红柿子》中的“晓连星影出,晚带日光悬。本因遗采掇,翻自保天年”;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中的“过雨柽枝润,迎霜柿叶殷”;李益《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中的“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陆游《秋获歌》中的“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获争登场”。叶茵《柿叶》中的“柿叶红如染,横陈几席间。小题秋样句,客思满江山”,构思别致,意境悠远,气象不凡。广宣《寺中柿树一蒂四颗咏应制》中的“珍木生奇亩,低枝拂梵宫。因开四界分,本自百花中。当夏阴涵绿,临秋色变红。君看药草喻,何减太阳功”,更是将柿子的审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诗中大意是,皇帝来了,寺院僧人献上新鲜柿子。这里的柿子不但十分甜美,而且药用价值极高。柿蒂不同于其他果蒂,一律是整齐的四瓣,象征着四方太平,国泰民安。火红的柿子,是太阳钟爱和眷顾的结果,所以称作太阳果。巧借吟咏柿子,不忘取悦君王,这马屁拍得既有文才,又不露痕,还真有点功夫。

说起富平柿子,我还真有一种难以掩饰的兴奋与激动。仔细想想,家乡富平也真够神奇的。这里的自然条件的确得天独厚,地貌复杂,光照充足,背风向阳,平均气温和降雨量,完全符合柿树生长所需的条件。柿树生性随和,喜温暖,却又不喜欢高温酷暑,喜湿润却又极耐干旱,所以,富平便成为了闻名世界的柿子优生区。2001年,富平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柿乡”。听说,富平全县柿子种植面积已突破12万亩,年产鲜柿3000万公斤,柿饼上万吨。不仅驰名全国,广受赞誉,而且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作为土生土长的富平人,我是吃着柿子长大的,年轻时也曾种过柿子、作过柿饼、卖过柿饼,所以和柿子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缘分。我家当年的“自留地”里,就有一溜儿七棵柿子树呢。正是基于这种特殊情结,总是心儿眼儿地想为富平柿子写点什么东西,但一天到晚没有章法地瞎忙活,一直没有找到动笔的机会。今年霜降后那天,应邀参加了一年一度的富平柿子节,触景生情,颇多感慨,一不留神竟触发了创作灵感,积蓄多年的关于富平柿子的许许多多见闻与思考,忽然间如泉水咕咕嘟嘟喷涌而出,难以遏止。

秋天是富平最美的季节。走进富平的秋色,总有一种进入画廊的感觉。

富平柿子的主产地,位于富平县腹地。西至青岗岭,东达卤泊滩,南接荆山原,北越流曲川。尤其以北山之麓和石川河畔为最佳优生地。土色黑、黄、褐,地貌山、川、原,是一处果木稼黍宜种宜生的风水宝地。

在富平秋色里,一园接一园的大尖柿特别抢人眼球,蔚为大观,闪闪烁烁,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红红的柿子像灯笼,灼灼耀眼;硕大的叶片像朱笺,可以题诗。尽管红色明显占有优势,但也并非是独霸天下。细细观察,柿子树叶上亦是三分天下,不管谁占上风,又可分出红、绿、黄、褐数种颜色。即使眼中所谓的红叶,其颜色亦是轻重有别、深浅不一。向阳者呈暗红色,殷殷如血;背光者则呈透明的亮黄色,闪闪似金。重阳节刚过,明媚的阳光从树梢透射下来,斑斑驳驳洒进果园,光影如此迷离动人。

在富平秋色里,到处可见农人忙忙碌碌的身影。一堆竹筐、一根夹竿、一条板凳,一架高梯子、一辆三轮车,就是他们的全部劳动工具。爷孙、父子、夫妻、兄弟、姐妹往往结伴而行,早出晚归,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无论爬架梯、站板凳,还是背果袋、抬果筐,皆须轻采轻放,轻装轻移,小心翼翼,生怕一不留神磕破一点果皮,撞下一道伤痕。腰酸不怕,腿疼不怕,饥渴苦累全不怕。因为他们最明白“春华秋实”、“天道酬勤”这些古老的经典哲理,他们知道自己采摘的是希望,收获的是幸福。

今年的柿子节正好在霜降以后。同行者兴致很高,驱车离开富平县城,径直向曹村镇马坡村奔去。一路上我在想,富平柿子的最佳优生区很多,远非马坡村一处。仅我知道的就有庄里的索村、南午村、神芝坊、张唐河,觅子的姚营坊、西吕村、铁佛寺,梅坪的十八坊、白马村、清明庙,雷村的沟北村等。马坡村是改革开放之后涌现出来的柿中新秀。中央电视台一个专题片《柿子红遍马家坡》,使得马家坡进入公众视野,王茜华主演的一部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更是让富平柿子红火得了不得。名不见经传的马家坡,便因为盛产柿子而闻名遐迩,招引得四面八方的客商、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或订货,或旅游,或写生,或采风。原本偏僻、静谧的小山村,忽然间游人如织,俨然闹市。有一次,我去马家坡采访,恰好碰见正在拍电视片的王茜华,经人介绍后,遂与她合影留念。王茜华是陕西乡党,淳朴热情,落落大方,没有一点儿名演员的架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路好,车子开得也快。我们一路向北,下坡,上坡,拐弯,再上坡,再拐弯。记不清拐了几道弯、上了几面坡,方才来到虎头山下的马家坡。车门儿一推,便来到了秋天。一股清清凉凉、湿湿润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放眼望去,果园连着果园,柿树挨着柿树,密密麻麻,拥拥挤挤,使人疑心满世界的柿树全都汇聚在这里。一树树火红的柿子,如同悬挂在树上枝枝杈杈间的红灯笼,在阳光下闪闪烁烁,又美又亮,直耀人的眼睛。这种亮,亮得自然,这种美,美得实在,在丰收的季节里透射出一种洋洋喜气。尤其是那些个熟透的红柿子,软软地挂在枝头,在微风中摇曳,舞动着自己成熟的躯体,似乎随时可能从树枝上一跃而下。直看得人两眼发馋,口内生津呢。

马家坡是富平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居高临下,俯视秦川。梁峁沟坡种的全是柿子树,各家各户门前屋顶更是挂满了整排整排的柿子,把整个村庄映照得红彤彤一片。一条南门大道穿越村子中间,熙来攘往的人流络绎不绝,他们显得十分兴奋,操着不同的腔调谈论着自己的感受。由于声音太大,时时惊得喜鹊、斑鸠一类鸟儿扇动翅膀“扑楞楞”飞向远方。

走进村民院落,工人们正在忙活着给刚摘下来的柿子削皮,全是机械化操作。她们动作娴熟,三两下就将一个柿子削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削下来的柿子皮如金色丝带铺满一地。游客中夹杂着不少摄影师,他们身着缀满大小口袋的摄影服,手持长枪短炮,穿梭在金色斑斓的柿子架中,一边享受着一份旖旎风光,一边近乎贪婪地选择不同角度“咔嚓、咔嚓”地拍个不停。有的作前弓后箭状,有的作前箭后弓状,还有的扎出马步下蹲的姿势,如同正在打太极拳。

忽然作想,虎头山是唐顺宗李诵与庄宪皇后的合葬陵,取名“丰陵”,还真有点儿神奇,似乎也是冥冥中的缘分。莫非眼前这令人心醉神迷的丰收景象,就是上苍对丰陵的“丰”字作出的最好诠释和回应

富平柿子有故事。

《富平县志.文物志》称:“唐王陵前神仙伞,千年古木柿树王;皇上亲封凌霜候,柿叶临书自古留。”南志秀先生给我讲过一个《富平柿树封侯》的故事。

说的是元朝末年,穷困潦倒的朱元璋,来到了陕西富平,饿得头昏脑胀,无力行走,正好经过那棵柿子树王,就在树下暂且休息。他又累又饥,眼冒金星,不由仰天长叹:“莫非上天真要亡我”。就在这时,柿子树上一颗熟透的柿子正好坠落到朱元璋手中。他急不可待地塞到口中一吃,哇!凉嗖嗖、甜滋滋的,既止渴又止饥,高兴得不得了,又接连采摘了不少软柿子饱餐一顿,竟靠着这棵柿子树活了下来。后来,等朱元璋真正坐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为了感激当年的救命之恩,便正儿八经地将富平这棵种植在唐丰陵前的柿子树封为“凌霜侯”。

很久很久以前,耀州城周围是一碧千顷的湖泊,苍翠碧绿的五台山倒映湖中,为古耀州增添了几分江南风光。澄澈的湖水注入石川河,灌溉着两岸的万亩良田。两岸的劳动人民,沐浴着耀州湖水的恩泽,年年藕肥稻香,五谷丰登,世世代代过着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生活。

不知什么时候,一条青龙独霸了美丽的耀州湖。这条青龙性情暴烈,喜怒无常,时常兴风作浪,搅得湖水浊浪排空,天昏地暗。石川河水暴涨,洪水淹没了庄稼,摧毁了房屋,吞噬了无数人畜的生命。有时它又施展魔力,驱散云雨,带来连年大旱,使河岸的土地龟裂,禾苗枯死,庄稼连年颗粒不收。害得老百姓背井离乡,四处漂泊。那些土豪劣绅又以“祭龙”为借口,勾结巫婆神汉,敲榨勒索,横征暴敛,弄得百姓生灵涂炭,苦不堪言。

石川河西岸一个叫十八坊的村里有位十分英俊的青年叫金哥,这金哥高大魁梧,勇力过人。他为人善良,嫉恶如仇。看到青龙作恶,百姓流泪,心里早已忍无可忍,他决心舍生取义,杀死青龙,为民除害。金哥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告诉了未婚妻玉妹。玉妹淳朴善良,深明大义,对金哥的壮举十分支持。他们还发誓:不除青龙绝不成婚。他们俩还商量好,利用送祭品之机设计一举杀死恶龙。

祭龙这一天,耀州湖岸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土豪劣绅神气十足,指手画脚;巫婆神汉念念有词,洋相出尽。供桌上三牲祭品、时令瓜果花花绿绿,好不气派。等到午时三刻,青龙冒出水面,变成一个黑脸老头靠岸而来。众人吓得目瞪口呆,不敢作声。玉妹却怀着一腔怒火,“恭恭敬敬”地走上前去,“羞涩”地向青龙献上祭品。不料这青龙是个色鬼,一看玉妹是个漂亮妩媚的姑娘,顿时肉麻骨酥,春心荡漾。一阵淫笑之后,趁接供品之机,伸出魔爪抓住玉妹的手。玉妹使劲挣脱,低着头直向后躲。青龙穷追不舍,朝前一扑,玉妹向旁边一闪。这时,金哥突然从供桌下钻出来,举起青龙宝刀,用足力气,向青龙砍去。青龙大吃一惊,慌忙闪在一旁。只听“咔嚓”一声,一棵一搂粗细的大柿树竟被拦腰砍断。青龙震怒,就地一滚,现出本相,张开血盆大口,咆哮着向金哥扑来。这时金哥也被青龙抓伤,鲜血直淌。但金哥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又挥起宝刀,玉妹也拔出利刃,和金哥一起与青龙展开了殊死的搏斗。他们同青龙整整斗了三天三夜,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仍然不分胜负。

这时金哥巧施一计,假装败走,趁青龙松懈之机,大吼一声,杀了个回马枪。手起刀落,青龙头上连角带肉砍下来一大块,血糊糊的。青龙负了重伤,沿着石川河向南逃走,鲜血染红了河水。金哥有玉妹助战,格外英勇,迎头赶上又是一刀。顿时,青龙的血如喷泉,射起的血柱高达几十丈,鲜血染红了高高的山崖。只听得青龙长长地哀嚎一声,便再也动弹不得了。

恶龙除掉了,金哥和玉妹却因精疲力竭,伤势过重,双双壮烈牺牲了。乡亲们抱着这一对未婚夫妇的尸体,嚎啕大哭。乡亲们为金哥和玉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们合葬在被砍断的大柿树下。第二天,人们发现,这坟头上竟长出了两棵绿莹莹的小柿树。转眼间,小柿树又长成碗口粗细的大树,叶叶覆盖,枝枝相交。秋天,柿子树枝头挂满了金灿灿、红艳艳的大柿子。

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有做柿饼的技艺,他们把又鲜红又硕大的柿子小心地摘下来,削掉皮,一串一串地挂在阳光下,晒成又粘又软的柿饼胚。再经过几道工序,就变成了糖霜雪白、甘甜软糯的柿饼,格外好吃。每当人们看到这红艳艳的柿子,品尝着甜丝丝的柿饼,就想起了金哥和玉妹。有位老人深情地把两棵树上的柿饼脐对脐贴合在一起。谁知两棵树上的柿饼一贴即合,而且难解难分。这就是后来进献朝廷、名闻遐迩的富平“合儿柿饼”。

这个优美的传说,经我搜集整理出来面世,也算是一种缘分吧。这些关于富平柿子的民间故事,无疑给富平柿子增添了一层瑰丽而又神秘的色彩。读者也许会生出一个疑问:富平柿子名头这么大,它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富平柿子出寿星,或许“柿寿星”们就能说出富平柿子的历史。

在富平,数百上千年的柿子树很多。仅我小时候见到的就有七八棵,比如在铸鼎村、唐家河、北索村、铁佛寺、神芝坊和西吕村。这些古柿树,尽管谁也说不清种于哪个朝代,更说不清是何人所植,但我有幸见到了它,足以说明与我有缘。祖父见过,父亲见过,今天我又见到了,似乎这些“柿寿星”生于斯,长于斯,与富平这一方水土、人物结了缘,是应了天意的。

马家坡下就有一棵现成的千年“柿寿星”。树身粗壮,足可二人合抱;树皮黝黑,粗糙而坚硬,如古代武士之铠甲;而树冠却出奇的硕大而繁茂,枝叶交错,临风摇曳,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人活得太久,便成为仙。树活得太久,自然得道。此树遭冰雹,不死;遭雷击,不死;遭火焚,还是不死。历经七劫八难,依旧苍劲翠绿,每年还能结上千枚柿果。尤其是树冠高处常常有成群喜鹊光顾,其黑白相间的羽毛、清脆悦耳的鸣叫,不但增加了喜庆感,还增添了几分神秘感,遂招引得四方善男信女纷至沓来,焚香叩首,祈求祝祷。于是树上便挂满了长长短短的红绸带儿。这些长长短短的红绸带儿,甚至红锦缎被面儿,给这里增添了一簇簇耀眼的红色,不但成为一道既有生活滋味、又有烟火气息的独特景观,更多了几分迷人而又奇妙的人文色彩。这些红绸带儿、红被面儿,是远近的人们来到这里祈求风调雨顺、家宅平安、子孙兴旺、生活幸福的一件信物。一根红绸带儿系着一个虔诚的心愿,一根红绸带儿藏着一个美好的祈盼呢。

据记载,我国早在殷商时代就有柿子,是向国君进献的一种贡物。为了就近采摘,于是柿树作为奇花异木被栽植在庭园之中。《礼记.内则》中规定,柿子是国君日常食用的31种美味食品之一。梁简文帝在《谢东宫赐柿启》中用“甘清玉露,味重金液”来称赞柿子好吃。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有“枇杷橪柿”的辞句。《晋宫阁名》中有“华林园柿六十七株,晖章殿前柿一株”的记载。《齐民要术》中“柿,有小者栽之;无者,取枝于软枣根上插之,如插梨法”,明确记述了野生变栽培的事实。《梁书.地理志》记载了当时柿的发展情况:“永泰无年瑀为建德令。教民一丁种十五株桑、四株柿及梨。女丁半之。人咸欢悦。顷之成林。”唐宋以来,人们对柿子的优点,认识得越来越清楚,还总结出柿树的七大好处,《酉阳杂俎》记载:“世传柿有七绝:一寿、二多荫、三无鸟巢、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可以临书”。这一时期,柿子便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栽植数量己相当可观,往往在一个地方栽植的柿子就有成千上万株。南宋马永卿写道“仆士于关陕,行村落间,常见柿连数里”,从中亦可窥知唐宋时期柿树种植的规模相当的大。

由上述史料可以看出,我国柿子种植史起始于殷商,兴盛于汉唐,繁荣在京城长安及其周边。那么,富平在历史上一直属于长安京畿,是名扬关中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又是世界柿子最佳优生区,由此可以推断,其栽种柿子的历史应该与之同步,大约在两千多年以前。

每次驻足千年古柿树下,心头总会油然升腾起一种神圣感和崇敬感。前些年,曾应邀为“柿寿星”题写四字“寿延千载”,被镌刻成墨玉匾额镶嵌于树下高崖之上。谁知今日旧地重游,竟一时诗兴大发,又口占《柿寿星咏赞》一首:

虎头山下柿寿星,挺立崖头赛劲松。

开花时节不耀眼,金秋果季绿映红。

最美应在霜降后,丹果串串挂门庭。

农家致富摇钱树,天下柿子看富平!

富平柿子产业出了一位女状元。

状元,本是科举时代的一种称号,指殿试一甲(第一等)第一名。后来引申为指考试取得第一名,或者比喻在本行业中业绩最优秀、表现最突出者。作为中国柿子之乡,富平不仅是中国的“柿子状元”,也是世界的“柿子状元”。当然,在富平要当上“柿子状元”并非容易的事,得凭业绩说话,凭实力说话,凭境界和格局说话,也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

这位“富平柿子女状元”不是别人,正是陕西绿秦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石卫华。这里所说的“柿子女状元”并非文学语言,而是在2003年阳春三月,在富平县“金穗杯”产业状元评选活动中正经八板评选出来的,这有当年颁发的奖牌为证。

石卫华个头不高,名头不小,头衔更多,择其要者简述之,就有省市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省优秀女企业家,省市县优秀科技致富带头人,全国三人红旗手,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城乡妇女岗位建功先进个人,全国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中国妇女十一次代表会代表。她是第一个让富平柿饼走出国门的优秀书记和企业家,也是富平县第一个走进人民大会堂开会,第一个走进中央党校、北大、浙大、复旦大学接受培训的农村妇女。她也是电视剧《岁岁年年柿柿红》中的基本原型人物。你还别说,王茜华在剧中扮演的柿红,不论是形似还是神似,还真的跟石卫华有几分相像,这不是缘分又是什么

认识石卫华以前,我对她并不怎么理解,反倒觉得人家既是全国三八红旗手,又是省市县名星企业家,最好还是远望为好。谁知接触之后,她开言动语却极为朴实,有明明显显的农家气、乡土风。其言谈举止声音笑貌和我们在富平县任何乡镇集市上所遇见的张家二侄女李家大媳妇毫无两样。通过几次采访,我对她的事情知道的越来越多,看法也大为变化。

我佩服她的干事创业,佩服她的知难而上。三十多年来,石卫华带领马家坡村民,利用自然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打造出以生产柿子为主,栽植杂果为辅的经济杂果林,硬是让光秃秃的黄土山坡变成了今日的“柿子红遍马家坡”。如今的马家坡,青山叠翠,绿树环绕,满山金果映山红。

很快,我发现了石卫华身上有五大特点:一是心劲大,二是性子急,三是点子稠,四是路子正,五是心肠热。

先说心劲大。

她的家乡马家坡属半山区,山大沟深,严重缺水,农民祖祖辈辈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辛辛苦苦一年也赚不到几个钱。甚至连平原上的女子也不愿意嫁到这种苦焦地方来。

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一个字:穷!正是这个不争气的“穷”字,使她知道了人情冷暖,看透了世态炎凉,也使她强烈地感受到人生的艰辛与不易。也正是这个千人恨、万人嫌的“穷”字,使她蹩足了一口很大的心劲,要干事创业,要走出贫困,要杀出一条生路来。穷,穷是什么穷不就是兜里没钱吗钱呀钱,你这个既叫人爱不释手又叫人恨得咬牙切齿的东西,到底是个什么玩艺儿你一会儿如天使般微笑着向人招手,一会儿又如狰狞的魔鬼一样把人拖向深渊。

石卫华虽然不赞成“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市侩哲学,但她心里明镜儿似的,钱却是家家户户都离不了的好东西。只有脱了这身“穷”皮,才能抬头挺胸走路,堂堂正正做人。于是,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依靠自己的双手、凭借自己的智慧来挣钱,让自己家先富起来,让马家坡的乡亲们家家户户都富起来。

回忆过去是一种享受。有时,石卫华坐在地头上回想,自己这么多年到底怎么走过来的,还挺有意思。1982年,刚走出中学校门的她,便开始了人生道路的谋划。干过农村信贷员,她还和丈夫一起办起了马家坡第一家建材厂。钱包鼓起来了,日子自然过得有滋有味。可是石卫华是一位谋大事的人,此时,她苦苦思考的早已不再是自己一家的致富,而是盘算着如何带领全村的乡亲们共同致富。

面对家乡艰难困苦的自然环境,她敏锐地发现了两大优势:一个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着发展柿子产业和杂果的自然优势;另一个是山里农民祖祖辈辈都有栽植柿树、制作柿饼的传统和技艺优势。于是动员丈夫,先在自家的10多亩责任田里栽上了柿子、杏、桃、石榴等经济林木。

农民是天底下最实在的一群,他们最讲实际,最相信事实。三十多年来,石卫华带领马家坡村民,利用自然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打造出今日的花果山。正如中央电视台摄制的专题片《柿子红遍马家坡》所说,柿子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绿秦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为柿农着想、帮柿农致富,为上千名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岗位,为多户柿农增收数千元,每户柿饼收入达到三万元。三万元,这在过去是马家坡村民作梦也不敢想的数字啊。

每到金秋时节,漫山遍野硕果累累,金黄的柿子、火红的石榴,吸引得外商和游客纷至沓来,如同过年过节一般热闹。石卫华站在黄土高坡上目睹此情此景,一种前所未有的欣慰与兴奋油然而生。

再说性子急。

凡认识石卫华的人都知道,她走起路来匆匆忙忙,办起事来风风火火,说起话来急急乎乎,是个典型的急性子。急性子好还是慢性子好,这个问题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其实,急性子也罢,慢性子也罢,归根结底都是天生的,想要彻底改变应该很难。

性子急可以提高效率。石卫华在担任马家坡村党支部书记的短短几年间,竟风风火火地办成了许多群众盼望办、几任村干部想办而没有办成的急事、难事和实事。一是完成了马坡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村民生活的吃水难问题。二是完成了马坡村百分之九十农户的改厕项目,改变了千百年沿袭下来的不良卫生习惯,解决了村民如厕难问题。三是没花群众一分钱,更换了了变压器,解决了村民用电难问题。四是完成了村上两公里道路的硬化和绿化,并在全县第一家给马坡村道路安装上路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这些看似平常的事,说说也容易的事情,件件却关乎民生,体现民意,在农村很是具有普遍性,是多少年村民盼望解决而事实上难以解决的“顽疾”。

非凡之人必有出奇之处,这些难题经石卫华之手竟一一解决。什么叫不容易别人想不到的事她想到了,这就是不容易;什么叫不简单别人办不到的事她办到了,这就是不简单。

当然,性子急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最容易发生闪失。这不,今年正月初九那天,石卫华在渭南市参加市人代会期间,竟然因为急着赶路而在台阶上不慎摔倒,致使腿脚骨折、韧带严重撕裂而不得不住院治疗。住院一两个月,腿脚被石膏固定不能下床,这对一天到晚闲不下来的她,简直是一种最难忍受的折磨。即使后来出院,也只能拄着双拐行走,至今尚未完全康复。就这,前天下大雪,她还远赴比富平要冷许多的长武县去干“柿业”。她穿着厚厚的黄军大衣,还是冻得感冒发烧连打数天吊瓶。看到她一瘸一拐奔忙着的背影,真是令人感动不已。石卫华呀石卫华,看来你今生今世把生命交给富平柿子了。

三是点子稠。

柿子成林了,柿饼产业越做越大。石卫华又思谋:仅靠一家一户单枪匹马闯市场肯定不行,得把乡亲们组织起来,带领大家一起闯市场。1998年,她和丈夫注册50万元成立了富平县绿秦柿业有限公司,并注册了“曹村马坡”商标。传统农产品有了自己的商标,成了富平县轰动一时的新闻。2001年秋季,石卫华在富平县城成功举办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柿饼展销会,让富平柿饼登上大雅之堂,吸引来大批省内外客商。与山东客商签订的60多吨柿饼收购合同,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让富平柿农大开眼界、振奋不己的国内市场批量合同。特别是把韩国客商吸引过来,一下子签订了150吨柿饼的购销合同,不仅创下了大额合同的历史新高,更是让富平柿子一举走出国门。

2011年10月21日,中国柿子论坛暨首届富平柿子节在中国柿乡——富平成功举办,主题“金秋柿乡,魅力富平”颇有点诗情文韵。绿秦柿业公司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柿子标准化示范基地。

按理说,石卫华荣获“柿子状元”,绿秦公司走到这一步,也算是“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了,可她偏偏不知足,又想出了许多有利于农村长远发展的新点子。农家女出身的她,深知制约农村妇女干事创业的根源在于一缺文化、二没技术。于是她做出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拿出公司资金,带领本村及周边地区二十名农村妇女赴首都北京参加“农家女”培训学校学习。此举,在全国也为数不多,受到吴青校长表扬。接下来,她趁热打铁,在家乡专门为当地妇女办起一所专业技术培训学校,集产、供、销、培训、服务、咨询于一体,这在偏僻的小山村,也算是一奇了。

富了一家,是石卫华做柿子产业的第一步棋,富了一村,是石卫华做柿子产业的第二步棋。之后,雄心勃勃的她,又把眼光投放到关中乃至三秦大地上来。作为陕西省柿饼技艺“非遗”传承人,石卫华时常寻思着“传承”二字的含义,时常掂量着自己肩头的责任。她和丈夫张相荣,如同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肩上挑着沉甸甸的担子,一头是客商,一头是柿子;一头是公司发展,一头是社会责任。她风尘仆仆,奔南走北,把富平大尖柿优良品种推广到西安市蓝田区、阎良区和咸阳市长武县等周边区县,并把栽种柿子、制作柿饼、酿造柿醋的技艺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予以传授,助力农民脱贫致富,让富平柿子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开花结果,这需要有多大的气度、胸怀和境界啊。

她的专家团队十分了得。这个专家团队中,有全国先后三届的人大常委、山西昔阳县原大寨村党支部书记郭凤莲,还有赵梁军、徐陋、杨勇、杨李益等几位,个个都是闻名全国的专家教授。

有对联曰:“大本领人,当日不见有奇异处;真奋斗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我看,这话用给石卫华是再恰当不过了。

四是路子正。

别看石卫华外表大大咧咧,可是在正事上一点儿都不马虎,一点儿不显粗糙。特别是坚持走正路,反对歪门邪道这一点给我印象最深。

第一次去绿秦公司参观,她动情地对我说:“做柿饼,完完全全是在做良心。没有良心,你就不要碰柿子产业,谁碰谁必败无疑!”一番话语,发自肺腑,还真是让人佩服和感动。她接下来说:“我们公司有一个品牌叫‘匠柿’,名字就是我取下的,意思就是要用习总书记倡导的‘大国工匠’精神去做好柿子产业。做柿饼,得鼓起劲、提起神、操起心,一点点都不敢马虎,一点点都不能松懈。柿饼,这是入口的东西,是人吃的,在安全卫生上、原料把关上、晾晒工艺上、包装分量上,还有口感上,丝毫不敢出差错,每一个环节上都要用心去做!”

听了她这一席话,我觉得眼前这个叫石卫华的,忽然间变得高大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女,是一位有思想、有境界、有独特见解的人呢。

自始至终,石卫华牢记一条原则,啥时候都不能亏消费者。亏消费者,归根结底还是坑了自己。消费者心知肚明,谁偷工减料,谁以次充好,谁短斤少两,人人心中有数。柿饼这东西骗不过人,眼睛能看出来,嘴巴能吃出来的。当然,客商不会过分去争究柿饼的质量或者口味,也不会当面如何如何发泄对你的不满,最现实也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从此不再跟你打交道了。生意要兴隆,不在乎你敬的是文财神还是武财神,也不在乎你贴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对联如何鲜亮,而在于自身的信誉,在于回头客的多少。客商不再来了,回头客没有了,你的公司也就快关门了。她说出这番话,完全出于自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做作,更像是一位哲学家、一位心理学家。

五是心肠热。

热心肠是老百姓常用的一句赞美词,刘欢曾在一首歌中这样唱道: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为了大家都幸福,

世界需要热心肠……

王寮镇一名农家子弟,学习优秀,表现出色,可是家庭困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在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全村人羡慕不已,可是因为拿不出学费而愁坏了一家人。石卫华知道以后,立即赶往其家,给学生父母吃了“定心丸”。她两次拿出五千元资助这名学生上学,让农家子弟圆了“大学梦”。

一位韩国客商,到她家后突然发病,需要到县医院做手术。这个外国年轻人来到异国他乡,人地两生,举目无亲。石卫华和丈夫商议,决定抛开手头工作,专门到医院陪护韩国病人。她为病人擀面条,烧面糊,还帮他擦洗身子,又到街上买来衬衣为他换上。韩国客商感动得热泪盈眶,说:“石姐,你真好,我好想……亲你一下。”

生命是美丽的,它无所谓高贵也无所谓卑贱,人与人、人与包括柿子在内的所有物种其实都是大自然之子,我们生活在一个共同拥有的大花园里。人在自身繁荣昌盛的同时,也应该容纳并善待他人,善待人世间的万物生灵,它们会给予人类以更多的馈赠与回报。

古语云:“秀木于林,风必摧之。”石卫华的“柿业”如此风生水起,必然也会遇到忌恨,受到挤压,甚至也曾经遭遇困境。尤其是韩商的巨额欠款,使她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欲哭无泪,欲罢不能,一下子跌入人生的低谷。但她坚信,不管困难是大是小,只要梦想在,只要精神在,再大的困难和阻力也不在话下。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些艰难险阻,对于石卫华而言,只不过是前进路上的一段曲折,大河奔流中的一个漩涡而已。

我觉得,作为一个农家女人,石卫华拥有梦想和追求,拥有事业和荣誉,拥有自信和尊严,也拥有他人对她和她对他人的爱心与敬重,她的生命足够充实。

有时作想:莫非石卫华就是虎头山下的一棵柿子树我真的希望她就像眼前的柿子树一样,这么一直在日月轮回中走下去,走过风雨,走过岁月,走向成功。

与富平柿子结缘,与富平柿子有关的人物和故事结缘,真是受益匪浅。它使人明白了许多道理:

富平柿子像富平人。它低调大气,刚强正直,朴实无华,耐贫瘠亦耐水肥。它不择地势,不畏寒暑,在沟沟岔岔塄塄坎坎的黄土地上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坏它,干旱旱不死它。它只是铁了心似的蓬蓬勃勃地生长,不与白杨争高下,不与绿柳比婀娜,不与桃李竞芬芳。平平常常地生,自自然然地长。春日,随着淡黄色柿花的开放,从小草帽似的花萼里钻出一枚枚不起眼的小青果;炎夏,用苍劲如钢筋铁臂般的枝柯撑起一片硕大的浓荫大伞;金秋,枝枝杈杈挂满红灯笼似的柿果,为人世间送来一份美妙的甘甜,营造出一种非凡的气象。这与富平人的性格何其相似!

富平柿子像哲学家。柿子虽然是富平随处可见的一种极平凡、极普通的树,富平柿饼虽说也只是种美食,但是它昭示出来的哲学意蕴却值得人们深入思考、反复咀嚼。

比如宁静致远。柿子的淡泊宁静是出了名的。它在春天开的淡淡的小黄花儿极不显眼,人们往往会忽略它、淡忘它,甚至许多人都不知道柿子还会开花。可是它结起柿果来却毫不含糊,一个柿子六七两绝非稀罕,两个柿子称一斤稀松平常,一树柿果采摘数百上千斤不算奇迹。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热闹不难,保持宁静不易。柿子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宁静”二字。富平有一句老话:“千年古槐问老柿”,意思是虽然槐树的寿命比较长,但是要知道千年以上的事情,还需要请教老柿子树,可见柿子树的寿命就更长了。

再比如苦尽甜来。柿子在未成熟时又涩又苦,可到了成熟季节成为软柿子或制成柿饼,那种沁人心脾的甜常常使人垂涎欲滴。心理学家和神经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对于苦涩的味道,要比对甘美重视得多。要知道,苦涩的味道不但不招人喜欢,往往还意味着不利,意味着某种警示。这种由苦涩到甘甜的转化过程,其实也是柿子在向人们昭示一种哲学理念:即事物的一分为二、相生互补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苦涩脱尽甘甜来的柿子就是这样一个活教材。

我终于明白,富平柿子能有今天的辉煌,源于一种不懈奋斗的精神,源于一种怀德行远的境界,源于一种富庶太平的梦想。它虽然长在并不平坦,也并不怎么肥沃的渭北高原上,可正是这样的条件让它学会了不畏险难,勇往直前。

在我心目中,富平柿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甘甜美味、人见人爱的圣果,而是浓缩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命底色。

2021年11月30日于富平南园

作者简介:李问圃,男,1946年生,陕西省富平县人。原富平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陕西省楹联学会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三秦文化研究会研究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副会长、秦东“联坛十佳”。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征联中获奖,论文在中国楹联黄河论坛获奖。著有《李问圃文学艺术作品集》,主编《可爱的富平》《古韵钩沉》《新歌荟萃》等。2017年获富平县文学艺术功勋奖。

THE END
1.金婚银婚永相守且以深情共白头”七夕主题活动8月8日,城关街道陶艺社区联合轮值主席单位开展“金婚银婚永相守 且以深情共白头”为主题的庆七夕活动。与辖区十余对金婚、银婚及钻石婚夫妻一起回顾幸福历程,度过了一个浪漫的中国“情人节”。 活动现场,陶艺社区负责人为金婚银婚夫妻送上美好祝福。大家共同欣赏了老年夫妇们相知、相伴、相濡以沫的爱情故事和“子女http://www.fuping.gov.cn/xwzx/bmdt/1822806343595053057.html
2.富平在线【城缘婚恋】94年事业单位小姐姐,正在寻找一位 一定要收藏~ 富平工商联爱心联盟商会 “寒冬送温暖,关爱老人在行动!“ 重要通知:富平首家公共充电站启用! 【城缘婚恋】2000年教师小姐姐,1米63,正在寻找一位有车有房,工作 【招聘求职】1.28更新!2024新年到,本地好工作还不来看看吗! 赶紧卸载!这些APhttp://m.fuping.ccoo.cn/
3.300多年前隐藏再商丘古城的凄美爱情:李香君见到情郎,却道缘分已尽南京城破,李香君趁乱逃出深宫,可是便目望去,尽皆是清兵的烧杀抢掠,好在她遇到了曾经教她曲子的师父,两人结伴脱离清军的魔爪。 只是让李香君想不到的是,此时,侯方域就在南京城中,他在媚香楼附近一直在寻找李香君,可两人终究没有遇到。 经过近两年的寻找,侯方域终于寻到了躲进栖霞山的李香君,两人携手渡江北上,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336748
4.富平在线正在公示!富平8个地名上榜 【今日招聘】11.18日更新,找工作、招人才就上富平在线·人才网 【城缘婚恋】95年哥哥,1米77,本科学历,寻找一位 警车护送! 富平交警紧急救助 西延高铁最新进展 这些电动自行车将不得上路!陕西重要提醒:抓紧→ 富平招聘关注富平在线招聘服务号,好工作随时找 名企http://www.0913ss.com/
5.富平县志第三编自然地理富平县志第三编自然地理.doc第一章 地质 富平县位于渭河盆地中段。渭河盆地发育在祁(连)吕(梁)贺(兰)山字型前弧与秦岭东西纬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盆地东部受新华夏系干扰复合,故县境内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疏松沉积层所覆盖,前第四纪基岩仅在北山和黄土台原切割冲沟中见有露头。 第一节 构造发展 在漫长的地史期,富平境内既经历过较短时期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218/144799741.shtm
6.惊鸿一现瞥红颜,烙印心间一千年富平县城来自无相渡劫惊鸿一现瞥红颜,烙印心间一千年。富平县城多传说,张杨再续前世缘。 ?收藏 转发 评论 ?赞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ü 简介: 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更多a 微关系 他的关注(36) 是阿妹子 小松可可奈eee 58同城 车子先生 https://weibo.com/7130666081/JCJqK5Csg
7.音缘长安视频音缘长安高清原创视频下载西安·冰峰 《缘来长安味》|Dir Cut 广告片-餐饮食品 宣传片-企业形象 席幕城 共 3 位创作人 席幕城导演/剪辑师 袁恒调色师 宋泽浩策划 播放:7.4富平山羊奶 摄影-航拍 竖屏广告-快消产品 dayinvoice888监制/录音师 播放:17 人气:5 时长:00:36 富平山羊奶·强壮中国人 富平山羊奶:淳淳奶香 飘溢千年https://www.xinpianchang.com/search/1065505
8.东北古惑仔2之今生缘–搜库15:19 农村结婚视频 陕西富平今生缘婚庆公司 0 11年前 15:07 农村结婚视频 陕西富平今生缘婚庆公司03:39 天津武清六城听香酒吧川子(今生缘 ykapp_hnxq4iy0 0 10年前 03:00 今生缘婚庆气球拱门https://www.soku.com/search_ikuvideo/q_%E4%B8%9C%E5%8C%97%E5%8F%A4%E6%83%91%E4%BB%942%E4%B9%8B%E4%BB%8A%E7%94%9F%E7%BC%98_orderby_1_cateid_103_limitdate_0
9.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表彰奖励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根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条例(修订稿)》和《甘肃省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成果奖奖励条例(修订稿)》,经个人申报、各高校推荐,省教育厅组织评审委员会在网评的基础上,分别对申报2010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暨社科成果奖的成果进行了认真的会议评审,并经公示、省教育厅审定,决定对312项获奖成果予以表彰、https://www.pthls.cn/law/aca41fb6afd368c.html
10.屈大均翁山文外:(民國嘉業堂本)03甜水里建祠祀之称司彩祖姑谓古今女德希有矣司缘祖姑以内则佐高皇帝后母仪色世吾家不惟文夫子世受治诗如其治兵治兵如其治药皆以律为之权衡所居城东南铁炉古巷有园一四亩方塘一区亭一所以梅柳竹夫入之弟也以参将分守代州有威重而慷慨好士与富平李子因笃交最欢侯公托赵公求婿赵奭以属李子丙午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310510&remap=gb
11.东北网2013年08月13日新闻汇总[507][东北网黑龙江] 哈尔滨市松北区举办创城专题文艺演出 2013-08-13 15:24 [508][东北网体育] [892][东北网国内] CCTV开展大型公益活动 碧生源缘公益弘扬心灵美 2013-08-13 13:18 [893][东北网[1471][东北网国内] 富平贩婴案背后故事 来国锋一家离开孩子的21天 2013-08-13 10:06 [1472][https://www.dbw.cn/system/2013/08/13/0_20130813.shtml
12.中华郡红桥奇缘地址详情,位置示意图,地图位置,交通指引,周边中华郡红桥奇缘,地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阎富友谊路中段中华郡上古西街。在公共交通方面,附近设有多个公交站,包括中华郡等,可以换乘富平806路、富平801路等多条公交线路。为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中华郡红桥奇缘的详细情况及周边环境,城市吧提供丰富的相关信息,包括位置示意图、交通指引、词条、问答以及周边地址名录等,让https://wn.city8.com/leisure/814fxj7cf430b6b4aa
13.汉成帝刘骜与张放的千古孳缘资治通鉴记载“富平侯张放闻帝崩,思慕哭泣而死"。感情之绝,如此死去活来,古代男女云山巫雨,当世界男欢女爱,比起成帝与张放,那可是小巫见大巫,被摔八条街远。 司马光老先生对成帝和张放这段孽姻,肯定腹诽心谤不少,碍于刘骜是皇帝的份上,引用苟悦的话,苟悦也不敢对刘骜不敬,专盯张放“(张)放,忠不存焉https://www.jianshu.com/p/b59d64425634
14.唐明诗韵·深秋黄叶落纷纷缘原肥水人工养,尽享天然美景扬。 李剑均(逸甲山人) 深秋山中行 层林尽染枫叶红,平静山塘绕断蓬。 芦白飘摇任向岸,柳残飞落漫随风。 流年暗度秋光老,往事似烟蕉梦空。 纵目遐思鸿雁远,莫愁鷗鹭觅无踪。 师道强 暮秋吟 自古深秋鬼叹愁,我今放荡颂诗讴。 https://www.meipian.cn/4y4cdo1q
15.榆中县白凤永春赛鸽俱乐部秋季500公里富平混合赛及特比环第二关榆中县白凤永春赛鸽俱乐部秋季500公里富平混合赛及特比环第二关成绩 团体排名[录取名次] 团体 冠军 [龙祥獒园];获奖:17 羽;最好名次:4名 序号 比赛名次 会员姓名 足环号码 信鸽资料 分速 1 4 龙祥獒园 2023-27-0115213 雌-黄-灰 1197.1334 2 17 龙祥獒园 2023-27-0115227 雄-黄-雨点 1181.4609 3 21 http://www.gsxgw.com/upload/xiehuimdb/487/2023/487_5479601474082105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