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配成功,可以开始聊天了”的提示框一个接一个,手指在屏幕不断下滑,要滑几次才到头。当然了,我不会再去翻看他们的主页,也不会和他们再建立联系。这些人已经成为我的历史了,我需要在各大平台上寻找新鲜的血液。
于是,我在主页上传了几张自己颇为满意的照片,认真完善了我的个人信息。我一边查看着其他各大男嘉宾的资料卡,像批阅奏折似的左滑或右滑,一遍等待着自己和心怡的男嘉宾匹配成功。有的软件每天能查看的男嘉宾数量有限,看完这一批,得等几个小时,才能解锁下一批。为了提高脱单的效率,有一阵子我甚至把刷交友软件提到我的日程里,每天定时定点刷一遍。
不过,我的这份热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我就感到身心俱疲,想要退场,我甚至还做出了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注销所有社交APP的账号——而这一切的导火索,就在于我遇到的三位男嘉宾,在这里简称他们为小A、小B和小C。
不过,可惜的是,在我们约好见面的前两个小时,在我已经化好精致的妆容准备美美赴约时,我们因为一点琐事发生争吵,他语气轻飘飘地说了一句“不见了”。那一刻我气到捶墙,低头看了看自己新做的美甲,心里觉得十分不值。不过,既然精心打扮了就不能浪费,那天我还是在牛排店给自己点了顿大餐。
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段认真关系的开始,但没想到的是,小B后面就没有说话了,而我背负着一种莫名其妙的“拿人手短”的压力,在几个小时后还是忍不住发消息问他。他只回一句“工作太忙了”。
第一天聊天框冷冷清清,第二天我便没有主动。小B忽然发来消息,问我怎么不找他聊天,还说摸鱼很无聊。我想了一会儿,把50块钱的红包还给他了,简单说了几句觉得不太合适之类的话。小B果断收了,还回了个无辜又可爱的“好”的表情。
我是从大一开始使用交友APP的,那时候刚从高考的牢笼中挣脱出来,迫不及待要谈一段幻想中甜甜的恋爱。交友APP带给了我很多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的快乐,比如异性的夸赞、虚幻的亲昵。我个子矮、长相普通,从小到大都没人追,但只需要放上几张精修之后的照片,我也可以短暂地体验一下当美女的感觉,“追你的人肯定很多吧!”“好漂亮啊!”“真想跟你见面”……
大学时的我自卑、内向,没勇气跟喜欢的男生接触,交友APP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我的孤独和对恋爱的憧憬。不过,一切关系都仅仅存在于线上。有好几次男生提出要见面,在大学城的小吃街,或者一起去看电影,问我暑假要不要找他玩,最终我都婉拒了。我说我有别的事,但真相是我害怕见光死。
大学毕业后,我的生活被工作填满,但三不五时,我还是会把社交APP重新下载回来。有时是为了排遣孤单,想找个聊天搭子,有时是认认真真想要脱单,甚至想找结婚对象。这时候的我已经不是大学时那个灰扑扑的丑小鸭了,我的化妆、穿搭和审美水平都变得更好,我的P图技术也突飞猛进。在网络世界里,在一片虚幻的夸赞中,我甚至已经成为“大美女”了——然而,交友APP给我带来的体验,却并没有变得更好。
去年元旦前夕,平台上一个男生邀我一起去游乐园,一起跨年。也许是感受到了他旺盛的的热情和期待,在接受他邀约前,我郑重其事地强调了许多次,我本人没有照片好看,照片是精修的,希望他只是以找一个“跨年搭子”而不是恋爱对象的身份见面,防止失望。男生听了我的话,很爽快利落地答应了。乐园门票五六百,我们各自买了门票。
有的约会没能顺利成行,有的约会进行下去,但也给我带来了一些伤害。我曾不止一次在跟男生见面时遭遇“咸猪手”。事后我跟平台反馈、投诉,但因为没有直接证据,最终无济于事。男生的资料卡依然挂在那里,他甚至还更新了动态,放上了最近新拍的照片。
在我的体验里,社交软件带来的一切都如此虚幻和空洞。精心包装的主页,用几张照片和几段文字建立起的虚假人设。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和屏幕那端的人建立联系。不需要成本的社交,开启一段关系太过简单和轻松,丢弃的时候便也觉得无足轻重。太多人目的性十足,再加上没有共同朋友和圈子的约束,连暴露都无所顾忌。而真诚和认真的人,似乎总会被辜负和消耗,最终失去所有美好的期待。
在注销所有交友APP的那瞬间,我忽然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快,好像抖落了一身的包袱,世界也变得清净和简单。虽然偶尔还是会觉得孤单和焦虑,社交圈小,朋友少,想要做出一些行动和努力,找到那个“对的人”。但转念一想,爱人先爱己,还是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中,缘份这件事,就顺其自然吧!
排版:布雷克/审核:同同
征稿要求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大家都在看
现在下载APP,注册有红包哦!三联生活周刊官方APP,你想看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