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工头身体强壮,同时交往17个女友!”“小区保安频频约会女业主,三月交往二十余人!”恶俗劲爆的标题,配上女子衣着暴露热舞的画面,视频采用相似的“造黄谣”套路,充斥着社交平台,最终指向下载交友软件。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调查发现,这些交友平台内外,已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造黄谣”引流环节,由交友软件公司人员招募代理商,代理商进行层层分包,底层的传媒公司接到模板后进行批量制作、发布;当用户下载软件后,免费聊天次数耗尽,需充值才能继续聊天,文字、语音、视频形式对应不同的价位,因此还衍生了陪聊赚取收益的培训业务。
实际上,这种“造黄谣”引流的做法早前已被曝光,警方也曾介入。如今,网上仍充斥着这类引流视频,混淆视听。上述交友平台还存在低俗色情、虚假交友等内容,早前曾多次“现身”诈骗案件,警方点名发布提醒。
博眼球:“造黄谣”模仿新闻,为交友软件引流
“男子社交软件晒居家图,女网友看到后主动上门打扫”“男子奔现女网友,怎料竟被闺蜜强行夺吻”“女子千里奔现网友,不料却遭男友嫌弃拒绝”……
视频画面。
点开视频,镜头对准了女性胸部、穿着短裙或紧身裤的腿部、臀部等,让人浮想联翩。有人穿着镂空的衣服坐在床边上下颠簸,有人身穿超短裤弯腰清洁地面,其长腿和臀部通过不同角度出现画面中,还有人玩起“制服诱惑”,身穿胸前有“红十字”图案的白裙,配黑色渔网袜,侧身坐在沙发上撩头发。
这些视频的情节主要围绕男女关系等展开。比如,有视频称,“交友平台举办的线下活动现场,女子摆出不雅动作,引围观群众不满,直言要喊保安。”还有视频讲述了“男子奔现女网友,因对方身材太好分手,女网友回应称‘因为胸比较大,照片我都会修小一点,结果见面之后,他说我和照片里不太一样就直接走了’”。
两段视频文案雷同,但画面不同。
视频推广“心遇”App。
比如,一段推广“心遇”App的视频称,“包工头刘某通过一款名为‘心遇’的社交软件,同时交往17名女友,一个比一个肤白貌美,年龄也与刘某相差悬殊,多数为90后00后,而刘某已年近50。”
11月27日,一名资深网警告诉南都记者,这些视频可能是移花接木、断章取义、使用AI技术生成等,但对于网友而言,很难直接通过一段视频来辨别真假。办案民警基于大量的素材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总结发现其中的漏洞,并循线开展缜密侦查走访。
“网友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意识地去做大规模的对比,也缺乏辨别经验,所以这类视频的迷惑性很强,其目的是以‘擦边’内容诱导下载。”他认为,避免上当受骗的方式,主要是多注意官方关于这方面的通报,凡是涉及转账都要谨慎提防,同时不传谣不造谣。
产业链:“上家”提供模板,专人培训聊天赚钱
针对上述同类视频,近期,河南郑州警方侦破了一起特大网络水军造谣引流案。据央视新闻报道,警方了解到,这些造谣视频由传媒公司参与制作,犯罪嫌疑人管某是这家传媒公司的老板,“上家”提供视频剪辑模板,公司只需把视频里的画面进行替换,就能完成制作。
管某等人将造谣视频发布在多个视频平台进行推广,并与其上线以每1000播放量0.8元的价格达成协议,之后又以每1000播放量0.4元的价格给员工结算提成,自己作为中间商赚取差价。
警方查处现场画面。
交友软件公司的员工黄某海是负责这一造谣推广项目的核心人员之一。黄某海等人以每1000播放量3至5元的价格招募了8个代理商,代理商又实现了层层分包,而管某及其传媒公司正处于该产业链的底层。
不少用户告诉南都记者,正是看到了短视频平台的推广,才下载了这款软件。平台之内,也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
有“女性用户”询问,“刚刚离婚,你敢把我娶回家做老婆吗”“缺女朋友吗?回句话好不好”“哥哥你来这里找老婆吗,你看我行吗”,还有人直接提议线下见面。
一名自称29岁,身高165cm的“女性用户”告诉南都记者,自己是护士,平时忙于工作没空找对象,在短视频平台刷到推广内容后下载了该软件,但网络交友鱼龙混杂,也担心被骗,“只能多观察,了解清楚之后再线下见面”。
交友软件页面。
南都记者发现,当与同一名用户聊天不久后,系统就会推送“真人视频聊天”,通话将会消耗平台虚拟货币,如语音通话749币/分钟,视频通话899币/分钟,充值费用从6元到298元不等,对应426到21478的币值,充值6元能获得420币,即充值1元能兑换70币。
对于新注册的用户,平台会给予一定的免费聊天次数,但免费次数用完后,需要充值才能继续聊天。
11月27日,该平台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聊天赚取现金并提现,属于一种交友激励机制。“提现需要实名认证并绑定支付宝,只要账户上有钱都可以提取,5元10元都行。”
其称,“赚取的现金除了提现外,还可以兑换平台内的道具获得虚拟货币。”一名“女性用户”对南都记者说,20币的礼物打赏,自己只能拿到0.03元。
在聊天赚取收益的驱动下,还有不少人看中了“商机”。
“有人负责对接带领进入平台陪聊,我们会向陪聊人员支付预付款。”其表示,至于收入分配,用户可以拿到45%的费用。
被通报:曾“现身”刑案,有人以裸聊视频威胁
目前,郑州警方已对包括交友软件公司员工黄某海在内的28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交友软件多个账号因“色情低俗”等被永久封禁。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当聊天发送“约吗”“玩吗”等字眼时,平台会提示违反行为规范无法发送,但只要在其中增加空格便可发出。
营业执照显示,该交友平台所属公司位于厦门。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表示,“如果软件存在违规行为,会相对应作出处罚。”
南都记者检索发现,上述社交软件曾因涉及多起诈骗案件,被警方公开点名。
于是,周某下载了“觅遇”App,App客服以做三单任务可以约炮,也可以提现为由,让周某转账。周某信以为真,向对方指定账户转账13笔共37万余元,直到对方要求继续转账时,周某才发现被骗。
浦城县一名男子被诈骗。
打理账号期间,汪某发现凡是“小张”购入的股票均有获利,于是也充值参与投资。多次追加投入后,虽然账面上的钱在上涨,但是一直无法提现,汪某这才意识到被骗,遭受了巨额财产损失。
警方介绍,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物色诈骗对象,正是看中了受害人的情感需求,并打造适合的“人设”与其交流。
张磊表示,此类视频主打“擦边”,用博眼球的方式吸引流量,“它调用人们的基本欲望,讲述耸人听闻的故事,展现令人想入非非的画面,目的无非是吸引流量,形成了不良的网络风气”。
警方分析涉案视频。
浙江大学数字法治研究院副院长高艳东向南都记者分析,由于视频制作与发布行为具有紧密关联性,通常作为散播网络谣言一并处理。“如若涉案视频数量巨大、播放量极多,情节严重,还可以对其处以停止联网、停机整顿的处罚。”
“网信部门持续开展‘清朗’行动,我建议将此类视频纳入专项进行治理。”张磊表示,它可能涉及网络监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需要跨部门协调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