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过年相亲成了不少单身青年的重要活动。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单身男女数量增多,相亲这一曾经被视为过时的婚恋对象结识方式再度成为“剩男”“剩女”遇见彼此的重要选择。除了传统的相亲渠道,新兴的社交软件、互联网平台,也为相亲注入了更多的可能性。而相亲形式各异的背后,不仅是复杂婚恋心态的体现,更是社会婚恋趋势的侧面折射。
相亲街上的父母:“孩子30多岁了还没搞对象,我着急”
“你家孩子多大”“在哪儿工作”“有没有独立住房”……为35岁女儿操心多年的杨阿姨在“相亲街”上踱来踱去,碰到感觉合适的就问几句。年关将至,北京中山公园人头攒动,寒风凛冽也挡不住父母前来为子女觅姻缘的热情,每逢周四、周日这里都有相亲会。
一个马扎、一个保温杯、一张写满子女信息的征婚简历是这里的标配。“北京女生,89年生,身高164,相貌好,北京知名大学金融硕士,在高端金融单位工作,父母均为干部,经济条件好……”各式各样的征婚简历在公园河边一字摆开。
粗略统计一下,女生大约占到七八成。男生比例虽少,但是大多学历都在本科以上,名校硕博或是海归的数量也不少,基本上都是北京户口且有房有车。据杨阿姨介绍,简历上字数越多,条件越好,要求也越高。
“我家孩子就一心忙事业去了,现在30多岁了还没搞对象,我着急催了他几次,他才同意我来这儿。”急着为儿子找媳妇的刘阿姨笑着说。当被问及想要找什么条件的女孩时,她有些不好意思:“我就想找踏踏实实过日子的,不抽烟不喝酒。我们是老北京人,有房有车,也不要她经济条件多好。”
拥挤的相亲街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我是97年的,在美国留学读大二,放假特意来这儿看看。”他解释道,“我在国外读的是理工科,同专业的女生少,将来我如果找不到女朋友,说不定过几年我妈就会出现在这里。其实,在美国的华人社区也有这种相亲形式。”
据公园工作人员介绍,“相亲街”的最东端还开辟了“海外角”,专门为在海外发展的单身男女提供相亲场地。
天色将晚,刘阿姨准备离开。“这里刚开始的时候成功的还挺多的,现在经常过来的基本互相之间都认识了。儿女的事,成不成还得看缘分。”
网恋也有缘:还没见面,彼此已是熟悉的朋友
面对记者,杨云真和她的丈夫一脸幸福。“我们很多兴趣爱好都一样,彼此也很了解,结婚到现在3年,没有吵过一次架。”
云真和老公是网上认识的。“那时我还在上大学,我们都在玩一个国际性的社交网络游戏,偶尔看到我们都是上海虹口区的,就打了招呼。”云真说,“开始只是在网络上聊天,因为生活中没有交集,交流反而更敞开,什么心里话都会说。”
3年前,两人决定从网上走到网下,携手共度余生。云真带着小伙子去见老爸,初次见到准女婿,云真爸爸仔细“审查”,发现这小伙还真不错,性格温和,与女儿很投缘,一颗心总算放下了。
云真说,自己不太喜欢社交,和不熟悉的人聊天,还得找话题。“不像网上,聊不来就不回复呗,一点关系也没有。”而且,网络上能接触到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比生活中的朋友圈丰富多了。
也有亲戚给云真介绍过相亲对象,“但那个就像是做买卖,先看条件,挣多少工资、有多少房子,称称各自分量,是否可以交易。”云真实在不喜欢那种形式。
“我觉得,今后会有更多的年轻人通过网恋,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云真表示,“时代是发展的,恋爱方式也在变化。”
爱情实验室:主动出击相亲网站,“玩”出一段缘分
“真没有想到,能通过这样奇妙的方法找到这段缘分。”回忆起和男友阿韩牵手的经过,热恋中的梦婷难掩甜蜜。她和阿韩的相识,源于一场“爱情实验”。
梦婷在深圳一家贸易公司担任品牌推广,平时忙于工作、圈子小,一直没有遇到心仪对象。不知不觉,年近三十的她,成了父母眼中的“大龄剩女”。
“我也不愿一直‘孤家寡人’。与其被爸妈安排,还不如自己主动出击。”去年5月,梦婷在相亲网站注册,成为会员。那时,网站刚好推出新相亲模式“爱情实验室”。“让相亲男女在特定情境下,进行一系列互动交流,通过感受彼此的行为习惯及其他,深度识别对方是否和自己匹配。”爱情实验室首席运营官檀阳说。
很快,梦婷作为网站会员获邀参加。“红娘”为梦婷匹配的“搭档”叫阿韩,长她两岁,是一名金融培训师。
进入实验室,梦婷和阿韩被安排入驻不同化妆间,然后戴上面具,用iPad应用互拼对方照片。“这种‘见面’方式还挺别致。”梦婷说。拼完照片,他们还需要各自完成测试,以了解和预测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心理行为倾向。之后,他们被带到互动体验区。体验区里有环形跷跷板、梅花桩、独木桥、打板过索桥等体验项目,宛如游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