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到现场,生活妹就被整齐地铺在坡道两旁的红色、白色的A4纸所震惊了!这哪儿是相亲,简直是招聘会现场!
身高、户口、学历、收入、工作情况、是否有房产等信息被工整地写在纸上,乍一看还真像一份规范的求职简历!
这五花八门的信息,真是让人分分钟挑花眼!(蹲下来细细端详的话,感觉可以看一天!)
相亲群涌现
平时入群费用会更高,估计是因为临近过年市场需求增多,所以入群收费门槛降低了。
这里有许多按照条件划分的“高端人士”群,只要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加入。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由志愿者们建立的非盈利性婚恋交友群。
志愿者们大多是为人父母的阿姨叔叔。当我采访到其中一个志愿者阿姨时,她坦言道:“我也正在为我的儿子物色儿媳妇,所以拉了一个群,把优秀的人都往里拉~
现在年轻人们被忙碌的工作支配着,很难有机会去认识新的人。
所以,我建群的初衷是希望去帮助年轻人认识更多新的朋友、增大找到另一半的可能性。”
事不宜迟,我马上扫码申请进群~
进群前,需要填写一份完整的个人资料,乍一看像极了求职简历的模板!
据阿姨说,进群后会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匹配,从而推荐适合的人选;除此之外,平时还会组织一些有趣的线下交流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在阿姨手里已经有十对佳人配对成功啦!
No
-Number-
02
择偶标准:“年薪30w、广州本地人…”
很多人都以为,去相亲的人都是不够优秀被“剩下的”。可是在相亲角,生活妹却发现了不少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单身贵族”!
不夸张地说,当你感到低迷时不妨来相亲角逛一逛。你能瞬间找回奋斗的动力,因为在这里有着太多厉害又有趣的人儿啦!
这里,有已购房且是珠江新城银行在编工作的小姐姐:
这里,有家族收租且月薪8k的美女小姐姐:
这里,有广州本地户口、父母是退役军官的小哥哥:
尽管上面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十分优秀,但他们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另一半,而是选择来相亲角碰碰运气。
生活妹很好奇为什么优秀的他们迟迟没能脱单?因为,仅仅从个人资料来看,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善良孝顺、身高160m以上、大专以上学历……
逛了一圈后,不难发现男生择偶标准共性:选择出生于90~95年之间的女性居多,孝顺父母,性格好,学历大专以上(优质股要求最低本科),身高160m以上。
而在逛相亲角的过程中,许多人来问我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多高?”“你多大?”可见,他们筛选女生的第一条件是身高和年龄。
女生择偶标准共性则是:工资比自己高,为人稳重,父母好相处,会做饭的男生加分,本地户口优先(少数要求不要潮汕男人),最好有房,没有也有可以接受的,身高最好比自己高。
尤其,是否拥有广州本地户口、名下是否有房产仍是大家关心的重点,可见房、车依然是女择男的首要条件。
除此之外,生活妹发现少数人对生肖也有要求,比如不找属虎、猪、猴、兔的!
还有这些奇葩要求,你见过没?
03
相亲角除了父母,还有许多年轻人…
我发现,有挺多90后年轻貌美、长相好看的小哥哥小姐姐们都来相亲角“相亲”。
其实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在广州这座大城市里,年轻人们每天都在以快节奏生活着,每天公司、家两点一线,除了日夜相对的同事以外很难有机会接触到异性。
故相亲角,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一种认识新朋友的渠道。
我采访了这位身背LV包包的小姐姐:
“我在广州和佛山各有一套房子,现和爸妈长居广州,是90后独生女,身高175m,一名普通公司职员,这次来相亲角是想认识广州本地的男孩子~”
许多年轻人坦然自在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羞涩地支支吾吾。
其实广州相亲角给我的感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迂腐刻板,这里的父母亲都很接地气~
在广州,那条相亲背后的物质鄙视链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比如,在父母眼里一份稳定的工作(编制人员、公务员)总是一个香饽饽。特别是在相亲过程中,工作性质正是许多父母重视的点。
生活妹那天遇到的一位阿姨,在与她的谈话中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对新时代的包容度。
她问我是什么职业,我说:“我刚毕业,入职的是互联网公司。”原本以为互联网这种新兴行业,在家长的眼里就是“不务正业”的代表。
但不料她说:“互联网公司好啊,高薪而且潜力大,支持你。我认识很多优秀的硕士、博士都是在互联网工作的,可以介绍你们认识呀!”
从和阿姨的谈话中我感受到,相亲只是无数个普通家庭的父母,希望为自己子女的幸福多尽一份力的行为罢了。
他们希望孩子在以后没有他们陪伴的日子里,可以有人伴他们同行,分担他们的苦与乐。
不必带着偏见去看待相亲角,在我眼里它只是一种亲情和社会相作用的产物罢了。
在广州天河公园相亲角,我看到更多的是一种人情味和对新事物的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