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新年长假刚过,空气中即弥漫起了玫瑰花香。2月14日是西方情人节,人们似乎还未从新年的喜庆中缓过神来,又迎来了西方的情人节。
情人节完虐“单身汪”
问:你就惯着孩子
答:我闺女就是结婚也是因为她想结婚,不可能是为了我要抱孙子让她结婚,大家都说闺女打了就应该结婚,养儿防老,这两点我也觉得对,但是要孩子有了她想托付一辈子的人才可以让她结婚,养儿防老,养儿也不一定养老,自己多赚钱老了就有养老的资本,我养女儿是因为我爱她,不是为了让她给我生孩子。
问:那你的意思,孩子不结婚也对,到老了就孤独终生?
答:那得看孩子为什么不结婚?如果到年纪就非逼着结婚,我说句难听的,那和养狗有啥区别
逼婚与反逼婚,说到底,还是两代人之间少沟通、少理解、少宽容,最终导致两代人话不投机半句多,甚至以极端方式呈现。其实,婚姻是一种机缘巧合。常言道“捆绑不成夫妻”,没有缘分的婚姻,是僵死的婚姻,是不幸的婚姻。作为现代人,要有现代婚姻观,少些物化、浮躁和功利,一方面要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要对家庭负责。无论是做子女的还是做父母的,不要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事情看问题,也要设身处地的换个角度看看想想。
应该说,上面新闻中的这位老妈极为开明,她没有对孩子逼婚,甚至面对微友的质疑,还说了一句话糙理不糙的话——“那和养狗到发情期就带它去配种有啥区别”。我们真的该为这位通情达理的老妈点赞。
调查报告显示:全国各地的逼婚率在七成以上,25至35岁的“单身汪”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女性被逼婚率比男性高6%。生活圈子小是被调查者无法成婚主因。调查主要针对国内40岁以下人群。各省逼婚率排行榜中,河南高居榜首,四川、山东紧跟其后。
各地的逼婚特色:
河南逼婚最严重,高居全国逼婚榜首。
江苏逼婚最执着,逼婚频率平均每年超过10次。
四川的父母则会用人海战术,发动朋友圈围攻战术。
广西父母最强硬,会强行安排子女去相亲。
广东假恋爱比例最高,男青年因家人逼婚与陌生人假恋爱。
福建“被逼婚子女”常常与父母发生正面冲突,引发家庭矛盾。
上海父母言语唠叨如“唐僧念经”。
“逼婚率排行榜”折射了传统与现代婚恋观念的激烈碰撞。在科技发达、个性张扬的新时代,年轻人愈来愈注重情感匹配度、心灵舒适度和婚姻质量,不再愿意通过传统方式交友恋爱。更不愿意被父母强逼着四处频繁相亲。而父母囿于传统观念,执着于早结婚早享福的人生“经验”,通过连续不断的叮咛、催促、密集的安排相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子女的关爱,殊不知这种“无微不至”、反而加剧了人际代沟,造成老少两代的心理屏障及对立。于是网络各种应对相亲的“秘笈”流传,青年人与父母在逼婚与被逼婚展开了游击战、持久战。“逼婚率排行榜”也便应运而生。
“逼婚率排行榜”是一个温馨的提醒,年轻人试图将长辈、亲友的“唠叨”“打探”“关心”“对比”屏蔽于外,表达了现代青年对家族传统关系的反思,也彰显了现代公民对保护自己隐私权利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