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角,一个充满奇幻的地方。在这里,记者似乎遇到了全世界的悲欢。理性的数据,终究替代不了感性的故事。人与人的相逢,故事与故事的碰撞,也许更能展示黄昏恋的全貌。
下面这12个瞬间,或许不那么美好,有的稍显晦暗,但都不要紧,勇于征婚的老人,都是美好生活的奋斗者,穿越这些晦暗,才能抵达幸福的彼岸。
表白
青岛的相亲角,无论是海泊河公园还是汇泉广场,皆是热闹所在,但也可能是最孤独的地方。多数老人在为子女的终身大事奔忙,但也有老人渴望在此找到共度夕阳的另一半。
靠树的长椅上,坐着一位穿着打眼的女士,她戴着棕色贝雷帽,穿着高跟长筒靴,身材气质这块儿,拿捏到位,每隔十来分钟就会坐过来一个大爷搭讪。
“妹妹,给自己找对象的吧?我看你长得不错,挺喜欢你的。”
“我做饭就是好吃,有二级厨师证,平时也喜欢做。咱俩在一块,啥也不用你干,舍得让你择个菜,就不错了。”
“我吧,就一样,疼媳妇……咱到人少的地方遛遛?”
“我退休金每月6000多(元),身体啥毛病没有,啥零件都好使……”大爷话语里带着点俏皮。
牵线
距离相亲角不远的石阶上,对坐着两位大姨,手里摊着小本本,上面记满征婚老头的资料,后面打着对勾、差号和三角。
“她61岁,你65岁;她闺女在北京,你儿子在英国……都没负担,都需要个伴儿,以后一起旅旅游、做做饭,多好!”
“这个小姐妹现在就坐在我旁边,显年轻,勤快能干……大姐我都快70岁的人了,不能骗你。”
“我就问问你,介不介意不是本地人啊?”确认对方没意见,大姨趁热打铁:“别磨唧了,今天下午沧口公园见面。”
冲突
“你俩为啥在群里骂我?难听的话我不计较了,但是会永远记住!”
“就我这个身材,这个长相,咋就不能要求对方年入十万了?怎么就贱了?”
“我自己的退休金还四五千呢,你自己穷酸,别怪别人要求高。”
“今天,我不怎么着你们,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也祝你们幸福……”
记者听明白了大意,该女士在征婚群贴出征婚条件,要求男方须年入十万,俩大叔认为是“漫天要价”,进而在言语上攻击女士,没想到低头不见抬头见,三个人转天在相亲角遇上了。
老人何必为难老人。谈情说爱,讨“价”还“价”,外人没有必要指手画脚。
规则
子女年轻时搞对象,父母们说三道四。如今父母老来征婚,又轮到子女们推三阻四。在征婚市场“蹲”久了,记者也隐约摸清点潜规则,例如:丧偶的不愿找离异的,有闺女的不愿找有儿的。
“王哥呢?可有日子没见着他了。”
“嘿嘿,别提了。前一阵子,听说他噶伙了个老太太,人家儿子死活不同意,认为自个妈被占了便宜,动手把老王打了。”
“重倒不重,就是打车、吃饭、出去旅游……老王没少在老太太身上搭钱,这回赔了夫人又折兵啊。”
“本来就是你情我愿的事儿,怎么能这样!”几个人边说边摇头。
短短几句对话,揭开了老年征婚的“潜规则”,找对象,没人愿找有儿子的,有闺女还凑合,单身一个人最好不过。当为子女操心了大半辈子的老人,准备享受最后属于自己的人生时,年轻人为何不宽容一点?
条件
树与树之间拉根绳,征婚的卡片挂成排,织成感情与金钱的一张大网。
一位穿着寒酸的大叔穿梭其间,不时掏出老人机拨打,给姐姐寻觅着老伴,言语间颇为焦急,颇有几分甩累赘的感觉。
“我姐是1956年的,跟你同岁。我看了你征婚的资料,退休金四千,还可以……”
“我们对你啥要求也没有,我姐户口可以迁过去。”
管吃管住,没听错吧?明明是征老伴,听着却像找保姆;明明是谈感情,听着却像谈生意。征婚的很多老人,想要老伴一起生活,又不想老伴分走钱财。
实力
渔网袜、高跟鞋、蕾丝手套……相亲角里,刚满69周岁的张姨,蓬松的烫发,青绿的套裙,精致的妆容,浑身都散发着光彩,走到哪儿都是焦点,唰唰唰……就把大爷们的目光勾走了。
“六十九?啧啧,一点也不像啊,看着顶多也就五十出头。”
“大妹子,看着挺面熟,好像去年(2019年,下同)咱俩就在这儿见过,还没找到中意的?”
“去年?净瞎扯,去年我还在国外呢。”张姨显然听腻了这套搭讪说辞,扭身躲进了树荫里。
“找对象,不就得聊聊嘛,你看我咋样?”老汉斜挎着腰包,脸上挂着讪笑,又蹭了过去。
“咱这把年纪,一见钟情不敢说了,但起码的感觉还是要有的……咱俩不合适。”张姨把脸甩向一边,结束了尬聊。
在国外生活了9年,落叶归根回到青岛,张姨年轻时是无数男人的红玫瑰,直到现在心里住着“小公主”,普通老头怎能入得了芳心。不过话又说回来,张姨的未来又在哪里停靠?
劝阻
藤蔓遮蔽下的阴凉里,一条长凳,坐着五人:一个征婚的大爷,三个闲逛的大姨,还“潜伏”着一个记者。
“嗯。有个闺女已经嫁人,家里还有老母亲。”
“你再找个老太太,闺女能愿意?将来还能伺候你?”
“跟俺仨似的,白天出来逛逛,晚上看看电视,不挺好?”
“哎,别找了!咋找也比不上原老伴,碰上骗子拐你些钱财,没两年还得离……”
仨大姨你一言我一语,讲道理摆事实举例子,苦口婆心劝大爷“消停消停”,别再折腾。
教训
“说出来不怕丢人,她啥活也不干,洗脚水都得我端到跟前,想吃啥我就得买啥……”
“家里少了(丢了)东西,她赖家政钟点工手脚不干净,可是都锁着,人家能够得着?”
“俺儿特意装了监控,可监控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她背后还不是想干啥干啥。”
“啥也别说了,就当老哥花钱买了个教训。今天俺儿回来,处理这事儿,不能再拖了……”
从他絮絮叨叨的言语中,记者听出了个大概。半年前这位大爷找了个女伴,交往不久就住到了一块。女的很快现了原形,啥也不干,好吃懒做,还偷拿家里东西。请神容易送神难,人家赖着不走了,说老头“在俺身上占了不少便宜,这个咋算”。
诳语
相亲角里,绝大多数人为爱而来,亦有浑水摸鱼之辈。
“有没有四五十岁,还没结过婚的老嫚儿?给她个孩子,还送套房子。”人群之中,一名60岁左右的男子吆吆喝喝,大金链子小手表的装扮和出格的言行,引得人们指指点点。
该男子自称身家上亿,“光美国就好几套房子”,两任老婆没养育出一个儿子。两年前花了几十万,从南方找了个代孕,终于生下个男孩。
“代孕生的孩子就是聪明,马上就会认人了,我得赶紧给孩子找个‘妈’。”
“没听说过代孕?报道里国外一次生七八个的,都是代孕……”
“照你这么说,这些孩子不一定是一个爹?”几个大姨或许是故意起哄。
“哎呀,说这个你们老太太也不懂,算了算了……”
这名男子给人满嘴跑火车之感,旁边几个大爷小声嘀咕:吹吹吹,真能吹!
追求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房子,是相亲角讨论最多的话题。
穿着风衣,戴着墨镜,年近70岁的金大爷显得很儒雅,举手投足颇有几分海归范儿。“房子咱有好几套。”他对自己的经济实力颇有几分自得。至于到底几套,他说保密。这两年,追求他的女士不少,彼此来电,甚至谈婚论嫁的也有,但是都没能走到最后。
“来了就问你有没有房子,几套,这不是向钱看是什么?赤裸裸的,没啥意思。”金大爷担心对方看上的是自己的财,而不是自己的人。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合拍。
“舍不得房子,套不住老伴。”和他一起来的老伙计“批评”道,“净想把房子全留给儿子,哪个敢找你?”
“你搂着房子不松手,你活着的时候还好,你不在了,人家睡大街去?”
把物质看得过重,对方的心就凉了。谈情说爱,终究要在物质的筛子下过过,过去了是同路人,过不去就是陌路人。
目的
相亲角有不少常客,他们基本次次不落,周六、周日赶场连轴转,无论刮风下雪,日子久了,彼此也有了几分知根知底。
寒风瑟瑟中,几个寻找老伴的大爷抱着胳膊跺着脚,围站在一起插科打诨。
“不找(老伴)?不找,晚上连个给暖被窝的也没有,唉!”
“就怕你以为你找了只‘抱窝’的老母鸡,背不住人家是只老鹰,到时候拍拍翅膀就飞了。”
“你想得怪美好,到时候,还不知道谁给谁暖被窝呢?”
“老王,你又不正经了……”几句话把周围人逗得一阵哄笑。哄笑背后,却也道出了老年人征婚的无奈,除了儿女反对,同样担心两个人难以真心换真心。
有人摇着头走开,潜台词是:人心隔肚皮,有些来这儿相亲的人,目的“不纯”了。很多老人,怀揣希望寻找真爱,却败给了残酷的现实,虽已不抱什么希望,但也不肯轻易放弃。
相亲角,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归宿
黄昏恋,到底图个啥?年轻人表示看不懂,同龄人也未必理解。
记得某日记者从相亲角出来,到汇泉广场站坐车,4位运动装打扮的大姨正边等车边聊天。“哎……知道不?张姐正在这儿搞对象呢。”其中一个大姨边说,边朝相亲角方向努了努嘴。
“我说每到周末,张姐不和咱们一块儿玩了呢,原来是要办正经事儿。”
“咱这个岁数,又不图啥事儿,找个老头子干啥?”几人相视大笑,丝毫没有顾忌。
这两年,记者见过很多老人,从早到晚泡在外面,广场舞、交谊舞……一场接着一场,有啥热闹都凑上去,就怕静下来,就不愿回家。为啥不回家?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大爷反问道:“为啥要回家?”记者心中咯噔一下。房子里点起一盏灯,有个人正在等你,才叫做家啊,心若没有归处,在哪不是孤独?
在记者为期将近两年的调查中,年龄最大的征婚者是这位83岁的大爷。
■一点无奈
不对等的年龄差
对375名老年征婚者的调查显示,单身男士在选择伴侣时,希望对方比自己年轻8岁以上的有25人,占全部征婚男士的20%;年轻4至7岁的有88人,占70%;年轻3岁以下的有23人,占18%。其中,可以接受对方比自己大的仅有8人,而且他们仅仅表示可以接受“姐弟恋”,如果对方比自己年轻当然更好。有位80岁的大爷表示,可以接受比自己小15岁的,是年龄方面要求“尺度”最大的。
而单身女士在选择伴侣时,希望对方比自己大8岁以上的有55人,占全部征婚女士的22%;大4至7岁的有123人,占49%;大3岁以内的有47人,占19%。其中,20名女士表示可以接受“姐弟恋”,对方最小可以比自己小11岁,这是一位61岁女士,即她可接受50岁的“弟弟”。她们可以接受的对方最大年龄是大18岁,一位62岁的女士可以接受对方80岁。
统计发现,老年征婚男士希望找年轻的女士,女士则“希望”找年长的男士。男士征婚——无论年龄大小——找年轻些的伴侣,都很好理解,毕竟女士年轻意味着漂亮、身材等。年轻女士征婚找稍微年长点的男士,看重的是成熟男士心智稳健、事业有成、物质积累等。这些都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天性,目的在于为下一代创造好的基因或物质保障。
为啥老年女士在征婚时,也要找年长些的男士呢?刨去繁衍后代的因素,再加上女性普遍较男性长寿的因素,这个问题看上去有点拧巴。目前青岛男性人均预期寿命为78.46岁,女性为84.05岁,相差将近6岁。假如一位老年女士成功再婚,她的再婚老伴又先行去世,那么她的人生最后一程,又将何解?
男性虽然预期寿命较女性要短,但是女性较男性衰老得更快,行至暮年的女性在生活质量、身材、样貌等方面下降很快。这或许是老年女性要找年长一些男士的理由,也是一种无奈。
■一种现象
相伴容易领证难
有没有房子?是离婚还是丧偶?收入多少?有没有退休费?是不是本地人?你觉得我怎么样?你看我们俩能行不……这些在年轻人看来颇显尴尬的问题,对于到相亲角征婚的老人们却都不是问题,只有一个才是问题,那就是能不能领证。
《中国老年报》的调查显示,我国九成以上中老年人会选择同居和试婚,而不领证。现实中,子女在情感上的排斥以及对财产分割的焦虑,是老年人再婚的阻力。不少老人在找到合适的伴侣后,常常是“伴而不婚”。在记者的本次调查中,以老年人征婚作为重点,领不领证不在调查范围内,所以没有这方面的数据支撑。但是,时时处处,仍能感受到老年人领证难。
有位75岁的老爷子在手写的“个人征婚”启事中这样写道:“本人退休金每月3400元,有套二房,体健无不良嗜好。想找一个60至70岁,有医保,退休金多少不限,愿意与我共度晚年的女士为伴。管吃管住,一年四季给买衣服,家务活您干多少都无所谓,因为什么活我都会干,只想让您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
这份征婚启事言辞恳切,但其中一句“管吃管住,一年四季给买衣服”,不禁让人瞠目,试想谁找对象不管吃管住买衣服?由内往外透露着伴而不婚的意味,更像在“招工”。
老杜今年66岁,自从妻子病逝后,他就一个人生活。要不要再找个伴儿?他犹豫过好久,“过了六十五岁就奔七十岁,不能再拖了”。去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小两岁的王女士,两人兴趣相投,见了几次面便开始共同生活,但始终是“地下恋情”。双方子女不是在外地就是在国外,也许早已察觉,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老杜表示,结婚的事儿不敢想,目前的生活状态已属不易,更别提结婚了。
75岁大爷征婚,承诺对方管吃管住,一年四季给买衣服。
■一个建议
老年再婚,“三”思后行
老来再婚,在财产分割、子女继承等问题上,极易产生纠纷。专家建议,对于想再婚的老人,可以试着遵循:婚前财产所有权不变、婚前财产继承权不变、亲子关系不变等“三不变”原则,再婚老人仍由各自子女赡养。解决好这些问题,再婚老人的婚姻生活会更轻松、更和谐。
当然,每个家庭都不尽相同,处理和子女的关系也没有一个量化参考的公式。黄昏恋的双方应该多和子女沟通,双方互相扶持,才能在婚姻的路上走得更远。子女也应该有分析判断的能力,多包容、多理解。而且老人家态度也要开放,要开诚布公地跟子女说。如果隐瞒,则很容易让子女产生误解,觉得老人家是让别人“忽悠”了,再加上后期牵扯到的经济问题,矛盾就产生了。
现实生活中,老人再婚必须想清楚3个问题:
——双方能否进行婚前财产公证。万一婚后发现不合适,至少不会再因为财产问题闹得心力交瘁。
——双方子女财产继承问题。最好婚前写好遗嘱做好分配,以防万一老伴中的一个离世,子女之间争夺财产。同时,分配好财产继承,可以争取子女对黄昏恋的支持。
——双方的照顾赡养问题。彼此能够互相照顾还好说,但总有需要子女赡养的那一天,所以最好提前给子女写好协议,明确一下探视赡养等问题。
其实,格式化的再婚协议并不难找,只是纸上写得明明白白的婚姻,还是不是老人们真正想要的婚姻呢?
无论如何,黄昏恋都是一个极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原因复杂,表征更复杂,绝非一个建议或者一纸协议所能解决。无论你对老年黄昏恋支不支持、赞不赞成,在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老年人恋爱、交友、相亲、再婚行为正在“加速”地发生、不可阻挡,社会理应更包容,子女应当更理解,给老人一个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