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引诱卖淫、组织领导传销、强奸、故意杀人……这些都是曾与网络招聘一同出现在裁判文书里的罪名。
求职卷入犯罪团伙,法院怎么判?
“工作体面,高工资,高福利,报销差旅。”在裁判文书网,以网络招聘为由实施的犯罪中,诈骗最为常见。记者浏览的40余份此类文书里,常见骗局有:能力不足,收取培训费;形象不佳,介绍整容医院,收取提成;入职需要,收取服装费、工卡费等。
钱到手后,“招聘者”要么失联,要么通知被害人未被录用。被害人损失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有的还背上高额网贷。
欧小敏的遭遇并非个案。不少裁判文书中,求职者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后赴约面试,最后或被卷入传销,或被强奸,有的还搭上了性命。
另一类人则通过网络招聘成了犯罪的施害方。被告人经由招聘平台被招募至赌场、诈骗集团或贩毒团伙,但其辩称系正常招聘入职,不了解整体犯罪情况,法院怎么判?
2020年3月,22岁的在校大学生尤里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10个月,并处罚金3万元。法院认为,尤里等30余人用电信网络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均已构成诈骗罪;在共同犯罪中,尤里属从犯。
尤里提出了上诉,理由为“由正规招聘平台入职涉案公司,双方签订劳务合同及大学生实习协议;只负责公司诈骗前部分的工作,未直接参与公司诈骗”。
法院认为,本案系多人共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尤里的行为属于诈骗犯罪环节中一部分,应当认定为共同犯罪。“针对此类情况,我们会综合全案证据进行把握,最终认定犯罪嫌疑人的主观故意。”办理过此类案件的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叶苏晴表示,不少人以“网络招聘入职,不了解整体犯罪情况”为由,辩称不具有犯罪的主观故意。
“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有的被告人在网上求职,确实不是以犯罪为目的。”叶苏晴指出,“但入职犯罪集团后,很多细节足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实施的是违法犯罪行为。例如,骗取被害人信任的话术培训,工作群里‘杀掉’‘消耗掉’等词语,与工作内容不符的高额提成等。”
“结合这些事实及有关司法解释,若明知对方在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仍然加入,则会被认定为共犯。”叶苏晴表示。
未尽审查义务,平台应担何责?
近年来,网络招聘成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的主渠道。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3.96万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网站1.5万个,2019年通过网络发布招聘信息4.04亿条、发布求职信息8.23亿条。
与此同时,网络招聘服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未经许可擅自从事网络招聘服务、对用人单位资质和招聘信息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核把关不严、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违规收取费用、监管方式不足等。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在网络招聘平台各种不良体验中,求职者最介意企业信息不真实,占比达34.8%。
去年,人社部出台《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要求,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应对用人单位提供的招聘简章,营业执照或者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文件,招聘信息发布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用人单位的委托证明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查。
此前,记者在对网络招聘平台进行实测时发现,百姓网、赶集网、36招聘、抖聘、上啥班不需要提供前述材料即可成功发布招聘信息。自称卓博人才网的工作人员表示,无营业执照付费成为会员后可提前发布职位。自称一览英才网的工作人员表示,签订付费合同附加名片可开通招聘服务。
《规定》明确,从事网络招聘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未依法履行信息审查义务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无违法所得的,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规定》生效后,网络招聘平台没有尽到审查义务,将受到上述相应处罚。
“审查材料中有一项是营业执照,如果用人单位提供假执照,平台没有查出来,就是没尽到审查义务。但如果用人单位盗用其他公司的营业执照,平台是很难查到的。”赵占领说。
以个人名义在百姓网成功发布职位。网页截图
社交平台发布招聘信息,法律如何约束?
“工厂招聘,男女不限,包吃住……”醒目字样搭配工厂忙碌的生产画面,类似短视频不时出现在手机上。记者浏览发现,除网络招聘平台外,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以公司或个人名义发布的招聘信息。实际上,这类平台已多次出现在裁判文书中。
招聘信息。短视频App截图
“有个女的联系我,让我来商丘到KTV做陪酒公主。”2019年9月,陈丙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了招聘夜店工作人员的信息,并联系到女孩张茵。年仅14岁的张茵从哈尔滨坐火车前往商丘应聘。此后,陈丙与女友以高额报酬为饵,引诱张茵先后从事了三次卖淫活动。
……
《规定》所称网络招聘服务,是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以网络招聘服务平台、平台内经营、自建网站或者其他网络服务方式,为劳动者求职和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的求职、招聘服务。
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平台为其提供渠道的行为属于提供网络招聘服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