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涨粉30万!“婚恋军师”走红,制造焦虑or人间清醒?新闻频道

“王婆说媒”的热度还没过,担心恋爱、相亲拆盲盒的年轻人近期又一股脑地涌入了情感分析直播间。

这类直播间,有啥魅力?说实话,还挺“好看”的。“不说体重就是胖”“说家里有房,那房子大概率不是自己的”“身高过5减4,低5为0”……直播或视频中,自称“婚恋军师”“相亲/情感分析师”的主播将网友相亲对象的条件或感情问题一一拆解,言辞犀利地“划重点”,俨如“情感爽剧”,让观看的年轻人十分“上头”,忍不住咨询下自身的情感疑惑。

当然这些“高超”的点拨和分析可不是免费的——有的主播3天涨粉30万,并打出“个人咨询费5万元包年、徒弟一对一咨询180元每次、学习群每年99元”等商品标价。而且,为抓住流量,一些直播间“狗血与奇葩齐飞,剧本共套路一色”。

对此,专家建议,可以偶尔消遣,但应理性看待,不必盲从。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也于近日针对此类直播间发声,建议理性消费,谨慎选择,避免添堵。

直播间“婚恋军师”人间清醒?

王雨琪收藏视频的截图。

看起来没什么不妥,主播甚至一上来也给出了“这个男人整体条件还不错”的评价,可下一秒就提出了一个“反转”的结论:“这个男人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并伴有轻度抑郁”。随后,主播开始逐条分析推理:比如男性24岁就相亲过于年轻,可能是对方家庭深知儿子有身体或精神方面的问题,无法通过常规的交友途径走入婚姻;在大学工作却没有明确的教师或行政之类的职业指向,因此这份工作可能只是受其父亲安排的闲职;还有从车辆的所属情况,推测其可能出于某些原因无法取得驾照等等。

各大平台上诸如此类的情感分析直播间并不少见,在很多观众看来,此类主播剖析“优质青年”的过程,堪比看一部爽剧。

网友们的评价也呈两极化。在一些人看来,他们传递的是过度解读的、物化的婚恋价值观,放大焦虑;但也有人表示支持,认为这类婚恋指导是人间清醒,能帮助自己择偶避坑。

年轻女孩小钱和雨航(化名)就是“婚恋军师”的追捧者。

“过5减4,低5为0”“存款区间取最小”……这些“公式”,被小钱和室友们这群21岁的女生记得滚瓜烂熟。看直播时,她们会像课堂里熟记知识点的好学生那样会出反馈。她们也喊主播为“老师”,尽管那名主播看着年纪跟她们差不太多。小钱告诉记者,她觉得这些分析技巧,其实还挺实用的。就拿“身高公式”来说,之前朋友给她介绍过一个男生,说“身高180”结果见面后发现男生身高是176,“这不就是‘过5减4’嘛。”

“有些投稿确实是‘剧本’。”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不光是相亲分析师,在情感类主播这个赛道上,有“剧本”才是常态。无论是拿来做案例分析的观众投稿,还是直播时的连麦,都是有真有假。不过,对方表示,随着现在监管的逐渐规范,那些奇葩、狗血的剧本容易带来流量也容易被处罚,因此有些主播为了规避风险,会在使用“剧本”时标出“节目效果”。

婚恋军师背后是换壳的“情感生意”

就像上文雨航所尝试的付费连麦咨询,是婚恋军师普遍选择的一类收费业务。

在婚恋军师直播间,流水线一样的连线咨询会持续数小时,单人时长基本在10分钟内,连线咨询明码标价。如果排队人多,还要付费抢麦以提升排序。有媒体记者在一个观众数近1万的直播间中发现,如果想将排序提升至连线第一位,要花费120元。

此外,不少婚恋军师都公开了联系方式,通过提供一对一指导、付费视频、情感课程、收徒、经营朋友圈教学等形式敛金,且价格不菲。

一位婚恋军师提供的价目表。

自述3天涨粉30万的某相亲分析师。

主播讲述付费项目的视频截图。

理性看待,婚恋选择没有标准答案

尽管在网络上,不少年轻人喊着“不结婚不恋爱”,但王婆说媒、相亲直播间、婚恋军师等的爆火,也折射出了年轻人婚恋态度的另一面。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表示,婚恋军师这类新业态的爆火,证明了社会对于婚恋、情感类话题的兴趣以及对这方面知识的需求。如今,年轻人越来越注重自身成长,逐步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婚恋观,这一成长过程需要思考和指导。

知名心理学专家,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鑫星,开设大学生恋爱课10余年,她也认为,婚恋“军师”作为一种新业态需辩证看待,“有利的点在于,一些人在恋爱中看不清自己与对方,婚恋军师可以有可能及时帮助止损。但另一方面,婚恋军师作为新潮流,缺乏职业门槛、入职规范,要避免受利益驱使,一味追求流量和收益。”

资深婚姻家庭咨询师张译文则表示,一切情感的基础是真诚。对直播间的所谓婚恋军师、情感导师的言论要审慎。

江苏省消保委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企业和社区可以一方面联合组织婚恋活动,创造单身人群互相了解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帮助树立健康的婚恋观,例如推出婚恋咨询辅导等高质量公益性服务,排解年轻人婚恋焦虑。

江苏省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消费观。首先,婚恋不是交易,也不是剧本杀,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应当通过相处和交流来判断,无法一蹴而就。其次,人各不同,婚恋模式也没有标准答案,“军师”们的意见无法普适大众,消费者们还应当结合自身性格、情感需求等综合考量。最后,要审慎看待婚恋军师服务,尽量选择有心理咨询资质等专业人士进行咨询,理性消费避免踏入消费陷阱。

(海报新闻编辑石慧综合整理自中国新闻网、潮新闻、中国消费者报、广州日报等)

THE END
1.婚恋平台怎么收费婚恋平台线下1对一服务你以为这是一种低调的神秘感?其实不然,这些人的真实意图可能是想先通过模糊的方式吸引你,再一步步通过“关心”和“体贴”来让你上钩。 6. 焦虑制造 最后一个套路,也是最令人不安的——平台通过各种方式制造焦虑。通过提醒你“其他用户都已经进入了http://www.wedating.cn/hunl/47285.html
2.婚恋平台6大套路,正规婚恋平台用户体验5. “强烈推荐”制造焦虑感 你打开婚恋平台,马上会看到一条条提示:“你与TA相距5公里”“TA是你的心动对象”“你跟TA的匹配度高达90%”这些推送并非巧合。平台通过算法推送这些看似“命中注定”的对象,让你觉得自己正在 婚恋平台都有哪些?爱情的“网”到底能捉住谁? http://www.aichao521.com/hunl/30595.html
3.大龄女性愁嫁,婚恋红娘却“笑不起来”。红娘们还会去不同平台“盗图”、编造信息,伪装为手上拥有的优质资源;甚至不少平台会雇佣“婚托”来提升用户活跃度。 “最重要的就是制造焦虑,焦虑了对方自然信任你”,蔡佳回忆。 她曾经有个同事接待了一名被父母带来的海归女生,对方32岁,自己创业,年收入能有50万,在上海有房有车,并不着急结婚,相反站在她身边的https://36kr.com/p/2119822097664389
4.#315晚会#婚恋平台制造焦虑晚婚的人更来自今天夜白陪王曼昱#315晚会# 婚恋平台制造焦虑。晚婚的人更成熟稳重,晚育的弊端则是对身体不好。 男生晚婚,多数没钱,压力大结不起,再加上离婚率高,不敢轻易结婚。 女生晚婚,总觉得自己值得遇到更好、更优秀的人,担心遇人https://weibo.com/1692522033/O5aTC2chb
5.未婚大龄青年调查报告但在中国社会转型期, 有一种焦虑也如影随形、挥之不去———中国式婚姻焦虑。丁金宏在《梯度模式:“婚姻剩余”的焦虑》一文中指出:当代中国的婚姻焦虑, 主要是社会转型导致价值多元、道德失范, 进而引起形形色色的主观焦虑……,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 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制造了婚姻市场的匹配失衡, 客观上恶化了婚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h2iqdu1.html
6.国家正规相亲平台相亲需要注意什么接亲网国家正规相亲平台 相亲需要注意什么 现在社会大龄剩女剩男是一件比较普遍的事情了,家里的长辈或许也都为此感到焦虑,有些朋友们可能就会想要通过相亲的渠道找到自己人生的另一半,这其实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渠道,毕竟相亲认识的人可能都是知根知底的,或者是有一定的联系与认识的。而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更排斥这样的相亲方式,https://www.jieqinwang.com/baike/detail_118451
7.“乃万事件”中的女性污名化现象探讨1、焦虑制造、贩卖与眼球经济 互联网时代,最能博得点击量的莫过于对性别,生活所产生的焦虑的建构。制造焦虑和贩卖焦虑已经成为了当代自媒体博眼球,抢流量的一大输出手段。为了获得更多的点击量,这些自媒体放弃了对于好内容的追求,一味的制造使人们更加焦虑的内容,以类似“议程设置”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对这种类似的事件http://media-ethic.ccnu.edu.cn/info/1189/2620.htm
8.制造“虚拟人”诱饵,报价只看消费能力,多家婚恋公司被点名有房有车有身高,年轻多金性格好,而且“征婚无门槛,善良就行”……这种婚恋条件,现实中简直凤毛麟角,没想到婚恋平台上比比皆是。优质的异性资源、0门槛的诱人广告、言之凿凿的成功案例,怎能让想找另一半的朋友不动心?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进入婚恋网站公司,进行内部真实的了解。2023年12月,记者先后通过了珍爱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4_03_15_7285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