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青钊:?跟着总书记读古典——《诗经》之“思无邪”初探(上)

习总书记对《诗经》的引用表明:《诗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和宝库,而且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重要源头和宝库;不仅是诗,而且是史诗,是关于商周春秋历史的诗,中国商周春秋时代诗的文学和文学的诗,是商周春秋时代诗的思想和思想的诗。

既然“《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那么,就有必要弄清《诗经》的“思无邪”。本文初探《诗经》之“思无邪”。乖谬之处,热望方家教正。

《雅》《周颂》诸篇勾勒出了周民族、西周王朝比较清晰的历史大“纲”。《大雅》《生民》揭示了周民族的诞生、讴歌了周民族的始祖后稷:“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周族始祖何人生?母亲就是那姜嫄。为何能生下周人?虔诚祭天敬上帝。祓除不孕求子嗣,踩着天帝拇趾印,神灵佑护总吉利。胎儿时动时静止,生下孩子育成器,孩子就是周后稷。“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后稷耕田又种地,助长五谷有门道。茂密杂草全除去,优质粮种播种好。不久吐芽出新苗,禾苗嗖嗖往上冒,拔节抽穗又结实。谷穗丰硕弯弯腰,定居邰地乐陶陶。因而《生民》既记录了周民族的原生地邰,又揭示了周民族的始祖后稷是一个农学专家,还反映了周民族一开始就是一个农耕民族。

《大明》《思齐》赞美了周之后妃之德。“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挚国任家二姑娘,来自遥远之殷商。远嫁来到我周原,来到京都做新娘。“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于周于京,缵女维莘。”——文王备婚喜洋洋,迎娶莘国好姑娘。殷商这位美姣娘,长得就像天仙样。周原之地京都中,娶来姒家美姑娘。《思齐》则讴歌了文王祖母太姜、文王之母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三位贤妃。文王之母是:“思齐大任,文王之母。”——雍容端庄的太任,是周文王的好母亲。文王之祖母是:“思媚周姜,京室之妇。”——贤淑美好是太姜,王室之妇居周京。文王之妻:“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太姒美誉能继承,多生男儿家门兴。“文王之所以兴者,世有贤妃之助。”(欧阳修:《诗本义》)看来,西周之初尚有太古时代母系社会之遗风,《周易》揭示的“男主外,女主内”真正不错,——有了三个“则百斯男”且将家庭治理得百业兴旺、井井有条的“贤妃之助”,又奋周家十余代之余烈,怎能不使得周文王肇基西周王朝呢?

当然,周文王肇基西周,自然有他的英明神武。文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使偏处西北的一个农业小国,发展为与殷商王朝抗衡的新兴强国,他奠定了新王朝的基础;他联合方国,结成统一战线,成为反抗殷商王朝统治的政治领袖;他采取比较开明的政策,以代天行道、反对暴政实行“仁德”为旗帜,顺应当时各民族各方国反抗殷商暴虐统治的时代潮流,积极做好了推翻殷商统治的准备工作。他死后三年,武王继承他的遗志,运用他组织的力量,抬着他的木主伐商,一战成功,推翻了殷商奴隶主政权,建立了比较开明的周王朝。正因为如此,《大雅》《周颂》为文王大唱赞歌,赞美之辞,无以复加。《大雅》之《文王》《大明》《思齐》《皇矣》《灵台》《行苇》“旱麓”《文王有声》、《周颂》之《清庙》《维天之命》《维清》《烈文》《天作》等都是颂美文王之诗,可见文王在周人心中是何等的神圣。其中颂得最美最神的当属《文王》和《文王有声》。

《文王》是专美文王的。“亹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勤勉进取周文王,美名永远传人间。上天厚赐兴周邦,子子孙孙永兴旺。文王子孙福泽长,本宗支庶百世昌。但凡周朝文武官,累世尊显有名望。“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累世尊显地位高,深谋远虑又辛劳。贤良优秀众人才,生此王国多荣幸。王国得以而昌盛,都是周朝栋梁臣。众多人才济一堂,文王安然心清宁。“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文王庄重而恭敬,行事光明又谨慎。“仪刑文王,万邦作孚。”——效法文王好榜样,天下万国都信服。

《文王有声》是主要赞美文王的文治武功的。“文王有声,遹骏有声。遹求厥宁,遹观厥成。文王烝哉!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丰。文王烝哉!筑城伊淢,作丰伊匹。匪棘其欲,遹追来孝。王后烝哉!王公伊濯,维丰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维翰。王后烝哉!丰水东注,维禹之绩。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皇王烝哉!”——文王有着好名声,如雷贯耳鼎鼎名。只求天下能太平,国运隆昌大功成。文王真个是明王!受命于天我文王,有此武功气势虹。举兵攻克那崇国,又建丰邑真巍峨。文王真个是明王!挖好城壕筑城墙,作邑匹配实在棒。大公无私德行正,克己尽孝为周邦。文王真个是明王!文王功绩自昭彰,犹如丰邑那垣墙。四方诸侯来归附,君王主干是栋梁。文王真个是明王!丰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忘。四方诸侯来归附,文王树立好榜样。文王真个是明王!落成离宫镐京旁,自西方到那东方,自南面到那北面,没人不服我周邦。文王真个是明王!

周武王是周王朝的开创者。反映周武王功绩的诗篇,《大雅》中有《大明》《皇矣》《下武》《文王有声》,《周颂》中有《烈文》《执竞》《载见》《武》《桓》《赉》。《武》是成王《大武》颂美武王克商诗:“於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文王,克开厥后。嗣武受之,胜殷遏刘,耆定尔功。”——啊!伟大武王我先父,您的功绩无人及!文王功德确实高,开创基业奠周朝。先父武王奉天命,打败商朝享太平,伟绩丰功您铸成!《赉》为成王《大武》颂美武王灭商后告祭文王诗:“文王既勤止,我应受之。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时周之命,於绎思。”——文王创业多辛劳,我当承继治国道。拓展基业不停息,矢志不移谋安定。周邦承受上天命,继承伟业永不绝!《桓》是成王《大武》中颂美武王诗:“绥万邦,娄丰年。天命匪解,桓桓武王。保有厥士,于以四方,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万国和睦,连年丰收。上天降福不停息,威风凛凛周武王。拥有英勇之兵将,天下四方已绥安,周室安定又兴旺。啊,功德昭著于上苍,皇天监察我周邦。这些诗篇总的来说不吝赞美周武王的文治武功,在赞美武王的文治武功之后,记录了周武王推翻商王帝辛、建立周王朝的历史。

“成康之治”中的周康王在《诗经》中有所提及。《周颂》《执竞》说康王和他的父亲成王、祖父武王:“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勇猛强悍周武王,无人武功比他强。明君成王和康王,上天不吝其褒扬。自从时代到成康,普天之下归周邦,明察秋毫好眼光。周康王能“斤斤其明”并能成就“成康之治”,证明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守成之主。

周厉王好利,暴虐侈傲。国人不敢言,道路以目。乃相与畔,袭历王。对于这样的昏君,自是诗人们讥刺、斥责的对象。《大雅》中《民劳》《板》《荡》《抑》《桑柔》均是怨刺周厉王荒淫无道的。《板》云周厉王:“上帝板板,下民卒瘅。出话不然,为犹不远。靡圣管管,不实于亶。”——厉王昏乱背常道,下民受苦多瘅劳。说的话儿无准则,作的决策没依靠。任意放纵违圣贤,不讲诚信实颠倒。“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多行不义难收场,不可救药病膏肓。在诗人眼里。周厉王竟然败坏得无药可救了!《桑柔》刺周厉王:“天降丧乱,灭我立王。降此蟊贼,稼穑卒痒。哀恫中国,具赘卒荒。靡有旅力,以念穹苍。”——天降桑乱与死亡,要灭我们所立王。降下害虫食根节,各种庄稼都遭殃。哀痛我们国中人,连绵土地受灾荒。没有人来献力量,哪能虔诚感上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为民不利,如云不克。民之回遹,职竞用力。民之未戾,职盗为寇。”——没有准则民扰攘,违背天理你欺罔。干尽不利人民事,好像还嫌没做够。百姓要走邪僻路,因你施暴太残酷。百姓不安很恐慌,执政为盗掠夺忙。正因为如此,历王出奔于彘并死于彘。

周幽王作为西周的亡国之君,也是《诗经》大写特写的对象,不过是诗人们怨刺、痛斥的对象。《大雅》《瞻卬》《召旻》、《小雅》之《节南山》《正月》《十月之郊》《雨无正》《小旻》《大东》《菀柳》等都将矛头对着周幽王,揭露了周幽王统治的黑暗。《瞻卬》讥刺周幽王宠信褒姒、贬斥贤良以至国乱民丧:“孔填不宁,降此大厉。邦靡有定,士民其瘵。”——天下长久不太平,降下大祸不安宁。家国无处有安宁,戕害士人与庶民。“人有土田,女反有之。人有民人,女覆夺之。此宜无罪,女反收之。”——别人有块好田地,你却贪婪去侵夺。别人拥有众家口,你却无耻去夺取。这人原是无辜者,你却拘他像罪犯。那位本是罪恶徒,你却赦免又宽恕。“天何以刺?何神不富?舍尔介狄,维予胥忌。不吊不祥,威仪不类。人之云亡,邦国殄瘁!”——上天为何责罚苦?神明为何不庇护?放纵大奸与大恶,却把忠良视若仇。人们遭灾不怜悯,仪容举止常出丑。良臣贤士尽逃走,国家危急令人忧。观《瞻卬》一诗,简直是指着周幽王的鼻子指斥和痛骂,全不见诗的“温柔敦厚”,因而说《诗经》乃“温柔敦厚”诚是欺我。

总之,《诗经》中《玄鸟》《殷武》等五首诗勾勒出了有若游丝的殷商王朝早中期的历史,从《生民》《公刘》到《文王》《武》再到《瞻卬》《菀柳》勾勒出了周民族、周王朝从发祥到取得天下再到春秋时期的比较清晰的历史。但这只是“史纲”。事实上《诗经》反映的商周时期,尤其是周民族、周王朝和春秋时期的历史是全面的和波浪壮阔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婚恋、家庭等都有“思无邪”,《诗经》的“思无邪”相应的就是:生产劳动之思、恋爱婚姻之思、家庭社会之思、徭役战争之思、家国情怀之思、祭祀燕饮之思,等等。

二、《诗经》的生产劳动之思

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不仅是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且最根本的是在人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生产方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最基本的动力,因而,生产劳动既是人类历史前进的基本动力,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其实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诗经》不仅美刺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劳动,而且在祖述先人、缅怀先烈的时候讴歌了生产劳动对周民族和周王朝的根本推动作用。

《诗经》《大雅》之《生民》开启了生产劳动之思的先河。《生民》虽然叙述的是姜嫄生育周人祖先后稷和后稷的灵异、才能和贤德,但后稷的灵异、才能和贤德正是反映和折射了西周初民的生产劳动、劳动的对象和劳动的成果。后稷初生不久,“兿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迭菶菶。”——后稷生而灵异,小小少年,就能种植大豆,而且茁壮繁盛。种植的谷子穗头垂,艺树的麻麦叶儿青,树艺的瓜儿布满藤。后稷发明了农艺,“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后稷耕田种地忙,哺育五谷有诀窍。中耕除草促苗旺,适时播越优良种。后稷还种植了黍、穈、高粱等粮食作物,“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后稷种植的既有秬秠两黑黍,又有红白的谷子。秬子秠子遍地生,收割之后堆田里。穈子高粱到处是,扛着背着运回家!总之,《生民》里的后稷是一个扎扎实实、真真实实、诚诚恳恳、兢兢业业的劳动模范、农业专家、民族英雄和群众领袖,在后稷身上反映和折射了周民族的立族之基、强国之本——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如果说《生民》反映的是后稷时周初生民在邰时的生产劳动,那么《公刘》则是反映的是公刘时周民迁豳时的劳动生产和生活。公刘率领族人来到豳地,做的第一件就是做规划。规划一定,打起锣鼓就开张——公刘带领族人做的主要事情就是垦荒造田,“笃公刘,既溥既长。”“度其隰原,彻田为粮。”“止基乃理,爰种爰有。”——诚实厚道的公刘啊,开垦的土地广又长。量好低湿之地方,开垦出来种上粮。定好基地治田地,庶民百姓沓至来。《大学》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盖《公刘》之谓乎?!

《绵》的主题,正如它的比兴之义——瓜瓞绵绵的寓意那样,歌颂了周先祖太王古公亶父的开国奠基的功业。古公亶父的总的功业固然是他带领周民族“瓜瓞绵绵”——像瓜秧上绵绵不断地结出大瓜、小瓜一样使得周民族生生不息、繁盛不已,但具体的功业,无非一是“俾立室家”——筑起城邑、建立宗庙,居者有其屋;而“俾立家室”的劳动场面,则是“百堵皆兴,鼛鼓不兴。”——众多家室齐开工,人声鼎沸赛鼓声!其二就是“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划好地界整好土,开好沟渠修好垄,从西到东大周原,男女老少全劳动!而劳动的目的,就是创造财富,解决百姓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男女老少都劳动”的结果,周民族“瓜瓞绵绵”地发展壮大起来了,就在古公亶父手里,周民族就建立了国家。古公亶父被尊为周太王。

从《生民》到《绵》,不仅让人们看到周人的发祥、创业和建国的历史,而且让人们分明看到:三千多年前的黄河中上游,有一个周民族,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不断开拓,辛勤劳动。他们从渔猎文明步入到了农业社会——五谷丰收、渔猎丰盛,手工业不断发展了起来。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最初他们曾掏穴而居,后来则建起了都城、宫室、房屋,战胜和统一了周围部族,最终打败了殷商王朝,建立起了具有广阔疆土和高度礼乐文明的国家。它们歌颂了周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和杰出人物,它们事实上也歌颂了周民族史上的人民——因为周民族的兴旺发达还在于周民的“鼛鼓不兴”“周原执事”!

《诗经》的颂诗《噫嘻》《丰年》《载芟》《良耜》《閟宫》反映和折射了周人的生产劳动。这些颂诗是祭祀之诗,但是,周人在祭祀天神和祖先时恰恰呈现的是生产劳动和生产劳动的成果。《噫嘻》颂的是周成王籍田典礼、亲耕劝农,“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成王亲率农夫下田地,不违农时播百谷。各种农具都修好,下地耕种三十里。耕田耕地要努力,万人藕耕同心力。周成王的天子籍田虽然有作秀的成分,但籍田本身既反映了周天子是民族英雄和杰出领袖的遗绪,又反映了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更反映了农业生产在周王朝的经济基础地位,还反映了周公的训诫和教化。周公的《无逸》,就是对成王和后代王子王孙的训诫和教化。他说:“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意思是:君子在位,不要贪图安逸。先要知道耕种收获的艰难,再处在逸乐境地,就会知道老百姓的痛苦。看那些平民百姓,父母勤劳而子女不知稼穑之苦,便懒惰,便不恭。显然,周公的告诫,周成王是听进了耳朵、装进了心里的。

《丰年》是丰收后祈天祭祖的乐歌。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虽然没有明写生产劳动,但反应和折射了生产劳动,因为没有生产劳动,就没有“亿万丰年储起来”的丰年。

《载芟》是周王籍田时祭祀社稷的乐歌。“载芟载,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有略其耜,俶载南亩。播厥百谷,实函斯活。驿驿其达,有厌其杰。厌厌其苗,绵绵其麃。载获济济,有实其积,万亿及秭。”——春天来了,春耕开始。除草伐木,垦地松土。千万农夫齐耕作,前往洼地与阡陌。犁头锋利闪闪光,开始耕作地向阳。百谷种子都播上,种子饱满有亮光。芽儿破土生气旺,新苗嫩绿真漂亮。禾苗茁壮地成长,谷穗茂密随风扬。收获谷物多又多,百谷堆满大小仓,亿万谷物难计量。这与其说是一首祭祀乐歌,但毋宁不是一首农夫春耕、夏播、秋收、冬藏的农事图呢?!

《良耜》是《载芟》的姊妹篇。区别在于:一是春祭,一是秋祭;一详一略,且用辞有别,诗情有异。《閟宫》之旨也大同小异。

宫廷、宗庙之农事如此,而十五国风的匹夫匹妇之农事则是他们真实的、切身的、刻骨铭心的“农事图”了。

《周南》之《芣苢》是一首妇女们采摘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虽然是寻常的采摘车前草的农事活动,可是由妇女们唱出来却显得那么隽永、生动,“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采呀采呀车前草,大家快来摘起它。采呀采呀车前草,大家快来采摘它。采呀采呀车前草,大家快来拾起它。采呀采呀车前草,大家快来捋取它。采呀采呀车前草,大家快来装起它。采呀采呀车前草,大家快来兜起它。此诗未写一人,读之则感到处处有人、处处有声。风和日丽、阳光明媚,三五妇女,或郊外、或山野,山歌互答、笑语盈盈,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农事采摘图啊!

《魏风》之《十亩之间》也与《芣苢》有同工异曲之妙。“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大桑林里大桑林,姑娘们采桑多闲逸,一起歌唱把家回。大桑林外大桑林,姑娘们采桑多快意,一起说笑把家转!夕阳西下,牛羊下来;余日落晖,穿透桑林。劳作了一天的采桑女,准备回家了。顿时,桑林里响起一片呼伴唤友的声音。人渐渐走远,但姑娘们的笑声歌声还在桑林中回旋。这简直是一幅美轮美奂的《桑园晚归》图啊!

但是,生产劳动的过程不全是田园牧歌,“劳者歌其事”,歌的更多的是劳动者的不平、呐喊、愤怒和忧伤,因为劳动不仅是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而且更主要的还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人身的控制和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

《郑风》之《大叔于田》就有了不平和忧伤。“叔在薮,火烈具举。袒裼暴虎,献于公所。”英武勇敢的猎人大叔深入沼泽野草地,赤身裸体斗猛虎。打死猛虎自己不能享,却要把它献给诸侯王。

《邶风》之《式微》可以说是劳动者的抱怨和抨击。“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短短三十二个字写尽了劳动者的辛劳,也写尽了社会的严重的不公和不平等!

《魏风》之《伐檀》则是劳动者的愤懑和呐喊。“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砍伐檀树声坎坎,棵棵放倒河岸旁,河水清清微波荡。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百谷成捆藏?不冬狩来不夜猎,为何豪猪悬院梁?那些大老爷啊,不会白吃饭!砍下檀树做车辐,放在河边堆一处,河水清清微波漾。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家有亿万粮?不见打猎在野郊,为何大兽悬梁柱?那些大老爷啊,不会白吃饱!砍下檀树做车轮,棵棵放在河边屯,河水清清起波纹。不播种来不收割,为何谷满三百仓?不见田猎在薮渊,为何庭院挂鹌鹑?那些大老爷啊,可不白吃腥!至今读来,不能不心情沉重,给既是歌者又是劳动者以深深的同情和叹息,也给歌谣反映的那个时代以强烈的鞭笞和深刻的反思。

如果说上述诗篇还只是对统治阶级的讥刺和抨击,那么,《齐风》《东方未明》则是对统治阶级残暴的无情揭露,“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东方未晞,颠倒裳衣。倒之颠之,自公令之。折柳樊圃,狂夫瞿瞿。不能辰夜,不夙则莫。”——东方还未露曙光,衣裤颠倒乱穿上。衣作裤来裤作衣,公家召唤我忧急。东方还未露晨曦,衣裤颠倒乱穿起。裤作衣来衣作裤,公家号令我惊惧。折下柳条围篱笆,狂汉瞪眼真强霸。不分白天与黑夜,不早就晚真作孽。显然,作者从奴隶的身世遭际出发,抒发出了对于现实的愤懑,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统治阶级有一种活生生的鞭辟入里的揭露和批判作用。

三、《诗经》的恋爱婚姻之思

爱情是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心中形成的真挚的爱慕,并渴望成为终身伴侣的一种最强烈的感觉。可以说,自人类从群婚制走向对偶婚后,爱情就是人类情感的永恒主题。婚姻是爱情的殿堂和责任,不是爱情的终点,更不是爱情的坟墓。人类的恋爱婚姻是历史的获得也是人类历史的组成部分,因而,美刺婚恋其实也是美刺历史。“诗以言情”,《诗经》不仅开创了歌颂爱情婚姻之先河,而且把爱情和婚姻放在特别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这不仅是爱情婚姻之诗在《诗经》中最多——诗三百就有三十多首,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多,占风诗的百分之四十多,而且将情诗写得美兮丽极、深入骨髓、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可以说是千古绝唱,至今仍为人所讽诵和传唱,足见其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诗经》中对爱情的描写是多面的、立体的、直接的和复杂的,正因为如此,它们才能打动和感动各个阶级、阶层的人,打动和感动各个时代各个阶级和各个阶层的人。

《诗经》中的爱情是大胆的,自由的,纯洁动人的。“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在那“祓除衅浴”的三月三上巳节,郑国的青年男女来到溱洧河畔相互戏謔,互结情好,“溱水洧水长又长,春来河水波荡漾。姑娘小伙城外游,手拿兰草心欢畅。姑娘说‘去看看?’帅哥说‘我已去一趟。’‘陪我再去又何妨!’......姑娘小伙一起逛,相互戏谑乐陶陶,赠朵芍药定情长。”“溱河洧河水流淌,河水汩汩真清亮。男男女女城外游,游人如织闹嚷嚷。姑娘说‘去看看?’帅哥说‘我已去一趟。’‘再去一趟又何妨!’男女结伴同玩赏,徐徐而行互调笑,赠以芍药表情长。”

《郑风·箨兮》曰:“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萚兮萚兮,风其漂。叔兮伯兮,倡予要女。”——落叶落叶往下掉,秋风吹起轻轻飘。诸位快乐小伙子,我先唱来你和调。落叶落叶往下掉,秋风吹起轻轻飘。对面欢快小伙子,我先起音你和调。仿佛一场对歌就能成为一对佳人。更有一见钟情的爱情,“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偶尔相遇,遇见的就是我的梦中情人,就是我昧昧思之的理想对象!这是多么自由的男女交往,多么纯洁大胆的爱情,静而思之,两千多年前的男女青年仿佛就在我们面前相互交流,相互对歌,互生情愫,互赠情物!

《诗经》中的爱情是狡黠的、揪心的但又是甜蜜的、幸福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邶风·静女》)——姑娘娴静又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到处找,急得抓耳又挠腮。姑娘娴静好容颜,送我彤管情意绵。彤管鲜红有光彩,我为姑娘爱彤管。郊野采荑送给我,确实美好又奇异。不是荑草太美丽,美人相赠倍金贵。此诗将热恋中小伙子的复杂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在墙角痴痴等待心爱的姑娘,他身心紧张、急切万分;看到姑娘所赠彤管,想到姑娘同样美丽,因而心生柔情蜜意、甜蜜不已;想到姑娘从郊外亲自采来柔荑时心生欢喜、欣喜若狂。这份爱情如此美好,确实让人情动于衷、感慨不已。

《诗经》中的爱情是直白大胆而又敢爱敢恨的。“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召南·摽有梅》)——梅子纷纷落地,树上还有七成。追求我的小伙子,不要耽误良辰。梅子纷纷落地,而今只剩三成。追求我的小伙子,切莫再误良辰。梅子纷纷落地,用那浅筐来盛。追求我的小伙子,表白莫再迟疑。诗以梅子为比兴,感叹韶华易老、青春难驻,她渴望爱情,渴望婚姻,渴望不负青春年华,大胆直接、真挚浓烈,表现出了女子唯恐青春逝去而佳偶未得的急切心情。“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姑娘小伙齐聚溱洧河畔。在这气氛热烈的聚会上,一位颇有心眼的辣妹子向着河对岸的小伙子发动了攻势。“子惠思我,褰裳过河”。——辣妹子不说自己想别人,却说别人心里有她。“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你若不喜欢我,何愁没人喜欢我?诗篇不用肖像描写,不用行动描写,也不进行心理刻画,仅仅选取几句颇有性格的语言,一个敢爱敢恨的辣妹子就跃然纸上。

《诗经》中的爱情是有定情物并且是以结婚为目的的。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匪报也,永以为好也!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诗经》中的爱情是自由大胆热烈的。爰采唐矣?沬之乡。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麦矣?沬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鄘风》《桑中》)——采摘女萝在何方?就在卫国沐邑乡。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姜。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采摘麦子在哪里?就在沐邑北边地。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弋。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采摘芜菁哪边垄?就在卫国沐邑东。思念之人又是谁?美丽动人是孟庸。约我来到桑林中,邀我欢会祠庙上,送我告别淇水旁。

《诗经》中是爱情更是温柔敦厚、发乎情止乎礼仪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和鸣唱,相伴在河小洲上。美丽贤淑好姑娘,正是君子好配偶。参差不齐之荇菜,从左到右采择忙。美丽贤淑好姑娘,日思夜想盼成双。设法追求没得到,白天黑夜想断肠。长吁短叹情丝长,翻来覆去梦里想。参差不齐之荇菜,或左或右去采它。美丽贤淑好姑娘,弹琴鼓瑟诉情肠。参差不齐之荇菜,自左至右挑拣它。美丽贤淑好姑娘,敲钟击鼓成佳偶。

总之,《诗经》中的恋爱婚姻之思就是一个“真”字:真实地记录、描绘和歌咏了西周春秋时代恋人们的真实爱情,真实地记录、描绘和美刺了西周春秋时代的爱情和婚姻状况,一句话,《诗经》中的婚恋“思无邪”。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THE END
1.婚恋交友市场盈利模式,婚恋交友平台的责任你在某个婚恋平台上填写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择偶标准,平台的算法就会根据这些信息推荐潜在配对对象。更巧妙的是,平台通过分析这些用户的互动数据,可以进一步推送精准的广告、定制服务,甚至根据你的行为偏好,提出额外的付费选项,比如“优先匹配”或者“定制化约会推荐”。 http://www.aichao521.com/hunl/30422.html
2.婚恋平台变现技巧与方法有哪些婚恋平台变现技巧与方法你有没有想过,成千上万的人每天都在通过婚恋平台寻找那个“对的人”,而这些平台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巨大商机?也许,你曾在深夜刷过“婚恋推荐”的推送,偶尔留意到平台提供的付费服务或虚拟礼物。但你有没有停下脚步,仔细思考过这些平台是如何在你不知不觉中“变现”的?婚恋平台变现技巧与方法有哪些http://www.wedating.cn/hunl/47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