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域下的戏剧学——兼论符号学对建构戏剧演出研究方法的积极影响
魏梅
罗伯特·布鲁斯坦的戏剧经典论
夏纪雪
历史剧发展中的边缘“身份—记忆”书写
孔繁尘
身体的“在场”与“缺场”——新世纪以来中国话剧叙事的空间建构
姚爽
论方旭对老舍小说的戏剧改编——老舍作品的另一种舞台面貌
郭晨子
田沁鑫戏剧作品中的“疾病书写”与“疗愈”
徐敏杰
跨文化戏剧研究
图像恐惧:跨文化戏剧的表述分析及其情感机制
周云龙
泰戈尔戏剧《齐德拉》与五四时期的“娜拉”问题
谭咏枚
古典戏曲研究
武宗南巡与明代正嘉之际南曲戏文的兴起
陈志勇王良慧
论明代后期戏曲中的佛教“觉悟”主题
黄意明李海艳
论私寓对京剧“名角制”形成的作用——以伶人名角化为中心
路露
论中国古代戏剧中舞台科诨和剧本科诨的交互影响
易秀娟
康保成
唱赚综考
朱夏君
勾栏新探
陈佳宁
经励科考略
谢敏
参军服色与参军戏的起源及流变
孟祥笑
北宋相国寺演剧考
贾战伟
是“文”不是“戏”:从金圣叹评《西厢记》看中国古代“文以载道”传统
汪晓云
评点·创作·演出:清代新疆流人与《西厢记》
任荣
中国话剧研究
熊佛西剧作农村叙事的发展衍变及其意义——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戏剧创作为中心
黄爱华
从“木偶”到“物件”——论邓树荣木偶剧场的美学演变
臧保云
呈现大时代中普通人的生存和生命——当代香港话剧创作的个体叙事研究
胡文谦
反思与对话:“五四”戏剧改革运动中的圣约翰大学之维
凤媛刘辛未
“孤岛”上的《剧场艺术》:一种戏剧演出的“教科书”
袁联波
抗战剧本选与沈蔚德《民族女杰》考论——从沈氏致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的四封信札说起
高娜
“导/教”矛盾与张骏祥的《蜕变》《以身作则》排演
王耿
现代传媒与1943年曹禺演讲《悲剧的精神》之版本问题
彭韵凌孟华
滑稽戏的审美特质研究
张丽芬
透视方言话剧:话语争夺、艺术困局与传播生成
贺思齐
异化与重构:20世纪中国儿童戏剧的儿童观流变
宋敏谭旭东
外国戏剧研究
俄罗斯戏剧的新趋势
陈世雄
西方左翼戏剧的介入实践与美学创造
李时学
论皮斯卡托的叙事戏剧创作
常佩婷
身体的舞台呈现与戏剧共情一论玛格丽特·埃德森剧作《灵智》
李晶
勒梅特与太阳剧社的音乐书写
罗磊
让·塔尔迪厄基于声音的抽象戏剧实验
李佳颖
戏剧革命的衍化——生活剧团的文化旅行与残酷戏剧实践
李婷文
论契诃夫戏剧艺术的秘密
陆炜
意义的“封闭”与“震动”——论罗兰·巴特的戏剧观
赵英晖
作为事件的戏剧集体创作:历史、进路与意义
龙佳滕宇
布莱希特史诗剧中性别表演的建构与解构——以《四川好人》为例
陈书盈
现代戏曲研究
郑振铎与百年中国戏剧
陈福康
戏曲改编域外故事的成功探索一越剧《春香传》的创演经验
朱恒夫
昆剧传习所之功首先属于谁一论民国知识阶层对昆曲文化保存的主动性追求
邹青
晚清民国江南曲社曲家与昆剧传习所关系考论
裴雪莱
“戏改”的政治与艺术理念探源
傅谨
论戏曲表演教学中的“口传心授”法
冉常建
清末上海时事剧的兴起及其戏剧史意义
吕茹
京剧“名角时代”的黄昏:梅兰芳抗战后至解放前演剧活动考述
朱方遒
民国时期评剧名伶朱宝霞沪上演剧考述
包海英
睡魔神的流变与昆曲《惊梦》的表演传统
石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皖北地区戏曲剧团工资制度的嬗变
马报
20世纪50年代上海戏曲业制度改革考述
穆杨
舞台美术研究
流动舞台·景观装置·巡演戏场——中国古代“戏车”源流考论
贤骥清
戏曲中的龙舟表演考论
陈雅新
迎接新趋势一数字化时代的整体设计
伊天夫
创造“运动中的视觉”一罗伯特·勒帕吉导演的舞台空间探索
胡佐
媒介视域下的剧场转向与呈现
季仲夏
戏剧管理
创设·推动·制约:中国戏剧节与现代演剧制度(1938—1949)
梅琳
政治、美学与资本:中国戏剧节庆的演进及文化再生产
杨子
纪念鲁迅诞辰140周年专题
互文与超越——论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
杨扬
从鲁迅的《狂人日记》到克里斯蒂安·陆帕的舞台呈现——兼谈中国话剧的现代性追求
彭涛
叙事、意象与替罪羊的献祭——克里斯蒂安·陆帕导演作品《狂人日记》的跨文化阐释
胡志毅
阐释、重构与偏离——浅谈《阿Q正传》的三部话剧改编
毛夫国
剧场性研究专题
“Theatricality”的历史维度和当代用法
【美】托马斯·波斯特威特
【加】特蕾西·C.戴维斯著
吴冠达王慧敏译
布莱希特与中国古典戏剧中的“剧场性”
颜海平著吴冠达译
莎士比亚研究
后戏剧剧场中的《哈姆雷特》
陈恬
缪斯精神的传承——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创作与改编
乔雪瑛杨林贵
论《哈姆雷特机器》的非自然叙事
张汝杰
“被一头熊追下”:《冬天的故事》中熊的书写
胡鹏
雅韵千秋·俞振飞诞辰120周年纪念专题
俞振飞对表演艺术理论的重要贡献
李晓
做戏、协调与格调:俞振飞表演思想揭橥
赵晓红张聪
俞振飞曲唱理论探微
白宁
花雅互鉴与开放性传承:俞振飞演剧理论探究
刘轩
名家谈艺
试论《雷雨》悲剧人物的出场、在场与退场——以2007年新解读版《雷雨》为例
王延松
白先勇1988年版《游园惊梦》舞台演出探析
胡雪桦
我的黑魔法就是戏剧——郑大圣访谈录
费泳
表导演研究·纪念上戏导演系创办六十周年
苦心孤诣、自辟门径的导演艺术家——吴仞之
张仲年
上戏导演教学特色研究与当代思考
卢昂
本土音乐剧中“戏曲音乐剧”创作模式探究
杨佳
论音乐剧表演中“呼吸”的运用
宋颂
“场域”下的民国戏校一读李如茹《理想、视野、规范:戏曲教育的实验一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中华戏校)(1930一1940)》
翁思再林康伟
从尝试到范式:编年体戏曲史著刍议一兼评程华平《明清传奇杂剧编年史》
刘召明徐钰雯
“后现代表演研究”专题
沉浸性:表演在后现代语境的另一种探讨
沈嘉熠
观演行动矫形术:沉浸式剧场观演权利差异化现象研究
王嘉嘉
具身感的临界与断裂——“观演性”视域下戏剧演出与电子游戏“表演性”的比较研究
高洋
当代欧美戏剧与表演研究的非人类表演理论建构
陈畅
表导演研究
论“吸引力戏剧”与“元蒙太奇”
赵武
当代表演主体的媒介化嬗变
孙妍妍
“解放天性”论——对一种外来的演员训练方法的辨析
韩涛
关于我们
投稿须知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本刊不接受批量投稿(半年内投稿数量大于1则视为批量投稿),更不可以一稿多投。
附:《戏剧艺术》稿件格式规范
1.作者简介:姓名及二级工作单位(如,夏晓虹:北京大学中文系)。
5.注释和参考文献:均采用页下注,每页重新编号。格式如下(参考2020年以来我刊):
(1)注号:用“①、②、③······”。
(2)注项(下列各类参考文献的所有注项不可缺省,请注意各注项后的标点符号不要用错):
①[专著]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③[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论文集主要责任者:论文集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
有两位作者的著作
ScottLashandJohnUrry,EconomiesofSigns&Space(London:SagePublications,1994),241-51.
有作者、译者的著作
JulioCortázar,Hopscotch,trans.GregoryRabassa(NewYork:PantheonBooks,1966),165.
有作者、编者的著作
EdwardB.Tylor,ResearchesintotheEarlyDevelopmentofMankindandtheDevelopmentofCivilization,ed.PaulBohannan(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64),194.
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MurielHarris,“TalktoMe:EngagingReluctantWriters,”inATutor'sGuide:HelpingWritersOnetoOne,ed.BenRafoth(NewHampshire:Heinemann,2000),24-34.
期刊
SusanPeckMacDonald,“TheErasureofLanguage,”CollegeCompositionandCommunication58,no.4(2007):619.
报纸
NishaDeo,“VisitingProfessorLecturesonPhotographer,”Exponent,Feb.13,2009.
网络资源
6.正文中首次出现的新的外来名词和术语、新的作家作品名和人名请附英文原文,并用括号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