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香港新娘将会出现在厦门(黄晖/制图)
□早报记者蒙少祥实习生罗丽莎
欧阳爱珠介绍说,前来厦门参加相亲活动的香港籍会员,女多男少,大部分人年龄在25岁至40岁,女士相对年轻一些,而男士则相对年纪大一些。工作分布范围比较广,包括IT、贸易、医生、公务员、美容业等,月薪在1万到5万港币。
经济繁荣与社会安定
是吸引港女的关键因素
为何会有这么多港女热衷于到厦门寻找另一半,欧阳爱珠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相对于香港而言,内陆经济这十年来可谓是突飞猛进,呈现出历史上少有的经济持续繁荣。相比之下,由于受到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冲击,香港经济1998年出现了负增长,虽然此后经济有所恢复,但其增长率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上。经济低迷导致不少香港青年人就业难,虽然经济已经有所复苏,但是失业率却仍维持一定水平。作为海西的一个龙头城市,厦门多年来经济增长非常迅猛且社会环境安定,成为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国际性都市,自然能够吸引包括港女在内的人士到厦门来安居乐业。
择偶对象大多瞄准经商人士
这些港女普遍精神独立,条件较优越,不喜欢依靠男人过日子。欧阳爱珠介绍说,港女这样的内在条件决定其对于另一半的要求不会都是向钱看齐,她们对于另一半内在素质更为看重,一般都要求有大学文化程度以上,至于房子、车子的要求倒是在其次。
另外,港女的择偶对象大多是经商人士,欧阳爱珠表示,瞄准经商人士倒不是说港女就喜欢追求有钱人,这主要是因为香港长久以来就是世界金融中心,又是自由贸易港,商业高度发达,是闻名的购物天堂,吸引着大批的世界知名企业进驻。成长在这样的城市氛围里边,他们对于经商人士天生就有着一种熟悉感、亲近感,交往起来会有更多的话题可以聊。至于公务员等其他职业人士,港女反倒会有一种陌生感。
34岁的阿纤(化名)是厦门一家国企职员。阿纤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对象,一直相亲,一直失败,自己感觉不错的人家看不上她,看上自己的阿纤又看不上人家。阿纤大学毕业后就一直是在这家国企上班,工作很轻松,人长得还算漂亮。一开始,阿纤就想着找一个有房有车,并且学历在本科以上的男人,阿纤家境不好,希望男方有房,这样结婚以后父母也可过来同住,但就是一直未能如愿。
阿纤一直觉得上天对自己很不公平,阿纤一位女同学阿红长得比阿纤差多了,甚至有点不好看,但阿红就是过得很幸福。
阿纤觉得自己要是阿红的话,肯定不会那么笨去找那样的老公,在阿纤看来太不值得了。结果,阿红的老公发展顺利,本科毕业后又考上厦门某大学研究生。此时,阿纤更是不甘心,认为凭着自己的身材和相貌,怎么着也要找一个研究生毕业的,最起码不能比阿红的老公差。但是,已是34岁的人了,阿纤却还是孤身一人。
男少女多
致不少港女愁嫁
据称,香港男少女多,打击年轻女性对未来婚姻的信心,导致了不少港女愁嫁。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发表的《香港人口推算2007-2036》报告,香港从1997年开始出现女多男少的情况,至2005年中,人口比例更是1000名女性比922名男性。假设香港现时的生育率和入境政策不变,预计到2036年,香港的男女比例将从现时9.12∶10大幅跌至7.09∶10;若扣除外籍家庭,比例亦为7.63∶10,即每1000名港女背后仅有763名港男。更甚的是24岁至49岁的未婚组别中,拥有大学学历的女性亦较男性多,各大学的男女生比例亦是同样情况。
走进港女厦门相亲之旅
□早报记者蒙少祥实习生罗丽莎文/图
相亲之旅①
感性金领小姐专找厦门男
33岁的李小姐在香港一家公司做销售经理,收入不错,算是金领一族,祖籍泉州晋江的李小姐经常来往香港与福建。
尤其令李小姐满意的是,张先生爱好运动,属于粗犷类型的男士,相对于那些过分追求条理性的香港男士,这可以说是李小姐梦寐以求的理想人选了。
虽然对李小姐各方面也比较满意,但是,张先生还是求教于婚姻咨询师欧阳爱珠。欧阳爱珠告诉张先生说,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不要受到一些传统偏见的影响,先入为主地想得理所当然。
相亲之旅②
碰壁白领丽人被龙岩小伙感化
通过婚介网站的推荐,阙小姐认识厦门一位男士,通过几次网络交流,阙小姐感觉不错,她决定亲自来到厦门会一会这位男士。
说干就干,阙小姐坐飞机直奔厦门,下榻在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晚,阙小姐就跟这位男士共进晚餐,并且约定次日再碰面。
也许是为了赌一口气,阙小姐当天在厦门马上又联系上六七个男士进行了碰面,但是都感觉一般般。
就在阙小姐要结束厦门相亲之旅要回香港之际,阙小姐曾经相亲过几名男士中的陈先生主动联系上阙小姐。得知阙小姐要回香港,陈先生亲自接送阙小姐上飞机,并且购买了一张厦门手机卡赠送给阙小姐,以便于双方联系。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来自香港的阙小姐与龙岩的陈先生就要结婚了。
相亲之旅③
受伤离异女爱上民校老师
37岁的李女士是一名带着7岁女儿生活的离婚女。
带着这样的梦想,李女士嫁给了一名香港男士。刚开始,香港丈夫照顾李女士非常体贴入微,经常拿钱给李女士开销。后来,丈夫慢慢地变化了,经常购买马票,好赌成性,对家庭也不闻不问,又很不负责任,这令李女士伤心欲绝。于是,李女士跟香港的丈夫离婚了,自己带着7岁的女儿过日子。
大哥与大嫂工作、生活在厦门,李女士就带女儿到厦门来散散心。看到哥嫂夫妻俩的感情非常恩爱,厦门生活环境又这么优美,李女士发现香港并非自己先前所想的那么美好了,她决定在厦门东山再起。
经过一番寻找与相亲,李女士与同是离异人士的蔡老师交往起来了。蔡老师是厦门一所民办学校的教师,与老婆离婚之后带着11岁的儿子一起生活。作为一名老师,蔡老师自身经济条件一般,又带着儿子生活。
但是,相同的婚姻经历使李女士与蔡老师两人心有灵犀,两人互相欣赏也理解对方,双方就这样慢慢地走近了。
相亲之旅④
泉州老板为爱情搬迁公司
39岁的王女士与香港丈夫离婚了,自己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两个孩的年纪分别是12岁、15岁。
实在是受不了丈夫的恶劣行为,王女士就与香港丈夫离婚了。由于王女士带着两个孩子,离婚后的王女士分到了不少的家庭财产,再加上自己在香港经营一家小吃店,离婚之后的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考虑到自己还年轻,王女士决定再找一个伴侣。经过别人的介绍,王女士认识了在泉州做印刷生意的曾先生,两人开始交往起来了。
相亲之旅⑤
已经上一定年纪了的陈女士还是非常喜欢打拼。她一个人同时做了两份工作,一个是在餐馆做内勤钟点工,另外就是做家教。陈女士完全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不需要两个儿子的接济。
算起来,两位老人至今只见过三次面。第一次,两位老人相约在深圳碰面;第二次,陈女士坐飞机到厦门来看望连老教授;第三次,连老教授则飞到香港去会陈女士。三次约会,两位老人都非常开心。
两位老人的儿子们都非常支持老人的交往,也乐意见到老人们终成眷属。
至于要选择在香港还是厦门安度晚年,两位老人都表示愿意到对方的城市去生活。来到厦门与连老教授会面那一次之后,陈女士对厦门就赞不绝口,尤其是鼓浪屿给陈女士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