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化浪潮的袭来,中国开始成为老外们的淘金地,中国女性或者男性,越来越多成为了跨国恋情的主角。当然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先例,“一等女性嫁老外,二等香港和台湾”,是八十年代末最早一批留洋嫁老外的高峰期时的口号,也成就了当时的不少异国恋情和婚姻,而选择异国婚姻后的人们的生活,现在过得如何?当时找老外或者嫁老外的心态,与现在这个更开放的时期相比,是不是有了明显的差异,那些身处异国婚姻中,有着不同时代烙印的女性,又有着自己怎样的抉择?
90年代初颇为轰动的异国联姻
Eva,助理运营经理
1993年与来自毛里塔尼亚非洲裔留学生相识,并结婚,育有一女,后因故协议离婚。
现单身,携12岁混血女儿,居于上海。
“当时嫁老外是非常轰动的事情,派出所甚至还上门来做思想工作。但在生活中,我其实没有把他当成老外,就是把他当成男人,丈夫,这样相处。”
我和前夫认识的时候,他是一个从毛里塔尼亚到中国来学习中医的留学生,精通6国语言,研究中医理论。我之所以会被他吸引,是觉得他很出色——一个从来没有来过中国的黑人男子,居然能用中文写长篇大论的情书。从认识到交往,双方的感情发展就是普通的异性相吸,但戏剧性的是,正因为他的肤色和国籍,让这段恋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我和他在马路上走,就会有人跳出来骂我,我带他回家,不但父母很难接受,居委会和派出所都上门来调查。在质疑中,因为他的归国,我以为这恋情也将无疾而终,没想到正是反对的力量,让我们在分开的一个月里,竟然单方面的国际长途打掉2万多元,等他再回到中国后,我们立刻就结了婚。婚后开始的生活很简单,因为他学的是中医,赚钱养家不成问题,我也有很稳定的工作,他经常送小礼物给我,物质上也过得比较充裕,我们交流都是使用中文,我甚至差遣他去做家务,根本就不当他是个外国人。
随着女儿的诞生,情况发生了根本转变,因为他的家族是穆斯林,所以他要求我在有孩子以后就不可以去工作,要穿着朴素,不可以和异性朋友交往,在这点上,他甚至是比任何保守的中国人还要保守。在沟通和协调无法弥补的差异中,我们最后放弃了这段婚姻。
Q1:怎样与异国另一半相处,他们与传统婚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就是个男人,是丈夫来相处,因为我从小就长得像老外,高鼻子,从来不觉得嫁老外有什么好。只是碰到了,肤色和国籍对我来说没有特别的含义。我的例子可能比较特殊,因为是穆斯林的关系,触及到宗教信仰,也就是最根本的传统观念不同。不要单纯认为老外一切都很先进,只是很多人偏听偏信罢了。
Q2:当时你对于婚姻的憧憬,与时代的价值观有关么?
那个时候上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放,当时家里所有人都反对我们结婚,找个外国老公,也并没有想象得是多时髦的一件事。我也并不期待去他的国家生活,他也坦诚他的家庭并不富裕,国家也很贫穷。所以我们在一起,还是以感情为基础,我们婚后也是各自工作,抚养小孩,与普通的夫妇并无二致。
Q3:你怎么看待如今的女孩子想要找老外的观念?有调查显示,异国恋的年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你认为在你们这一代人中,找老外到底是时髦,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不要觉得老外一切都好,或者他们可以给你很好的物质生活,可是他们对于经济分得很清楚,如果是赶时髦,那更可笑,假使你碰到了合适的人,他又是一个老外,你可以思考下去是否能够接受他与你的不同,婚姻不是谈恋爱,会碰到很多现实问题。
Q4:你觉得你是很能适应异国婚姻的女性吗?有着什么特性的女性,才适合异国婚姻呢?
我的个性是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坚强独立的女性,更能适应异国婚姻,决定接受和放弃,都是需要勇气的,你要为你的决定负责。我现在就有一个很漂亮,人见人爱打手球的混血女儿,也是这段婚姻的礼物。
Q5:如果再有选择,你愿意嫁老外,还是中国人?为什么?
无所谓,本来我也不是抱着找老外的目的而和他结婚,两个人可以共同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90年代末,随爱走四方
高华,ClubMed中国区总经理,留学法国MBA
与法国老公JeanMichelCaillaud结婚超过10年,育有一子,现生活于上海,每年往返于上海、深圳与巴黎。
“他是我所有男朋友中,最有耐心的一个,包容我的决定,跟着我转战中国各地,他甚至比我要‘宅’,如果不是他的坚持,这段婚姻也许不会开始。”
在过关的时候我去接他,他故意留了一脸的胡子,头发也不剪,说不见到我就“蓄须铭志”,虽然知道这是他的幽默,不过还是挺感动的。他归国后,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法国留学,当时就决定结婚了再去,两年读完,回来后有了儿子Yanis,我又突然找到了到上海来工作的机会,我老公想了想,说“那就去吧,你想去哪里,我都支持你的决定”。
我是比较随性的一个人,通常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不会因为结婚或者有小孩就改变自己的人生。好在我老公这方面一直很尊重我的选择,支持我。而不会像有的人结婚后就管自己的太太很严格,我是南方人,个人觉得中国南方男人的大男子主义很严重,假如我当初嫁的是中国老公,可能不会为了我,迁徙各地吧。
Q1:你的异国情缘指数有多少,你总是吸引老外,或者被他们吸引吗?
也不是,我之前也没有外国男朋友,但谈恋爱的长性不很够,只有我老公,一直默默在那里,他不坚持,也许我们也不会走进婚姻,我是比较随感觉,很随性的人。
Q2:你如何为你的婚姻或者爱情保鲜?你本身就是很能适应这样生活的女性吗?有着什么特性的女性,才适合异国婚姻呢?
你可以有你完整的自己,不要委曲求全自己的感受,我总是很能适应环境、与不同的人相处得很好,我也许会要足够的空间,丈夫是你的伴侣,但不是你的提款机,中西方都应该这样。独立的女性更能适合异国婚姻吧,这其中还有一个地域流动的适应性。
Q3:你会碰到什么问题,在异国婚姻中最常见的问题又是什么?
要婚姻长久,不论中西方都应该保持尊重和沟通,你必须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做到什么,你就是你自己,做好你自己,不要刻意牺牲自己的原则,想要保全婚姻,反而更容易失去。我觉得西方男人在婚后还是很顾家的,他比我“宅”多了,他会很有耐心每天早上起来为儿子做早饭,然后开车送他去上学,陪他认字,和他玩,非常注重家庭生活。在国外也可以看到,每个周末,一家几口在逛超市或者其他地方的时候,通常是男人抱着孩子的,这个我觉得中国的男性就比较大男子主义。要和异国老公相处,沟通要很频繁,原则要事先大家都说好,有的底线不要轻易跨越。
Q4:现在你怎么看待如今的女孩子想要找老外的观念,有调查显现,异国恋的年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你认为在你们这一代人中,找老外到底是时髦,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当然有很多在中国的高管老外,物质生活的保障的确好。不过你有没有准备好,如果他突然被调谴回国,或者500强大裁员?还是要有独立的自我,能保证把自己的生活过好,两个人在一起才能更好,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物质找老外,这个算盘恐怕要打错了,在经济上他们可是自由而且独立的。
如果早十年,大概我们的恋爱会更多阻碍,往返也没有那么便利,除此以外,我觉得两个人如果觉得对方合适,应该是不分国籍和肤色的,当然更不会有功利的目的。我在巴黎也看到有很多人嫁给老外,多半是出于感情考虑,真正为了保留身份而嫁老外的人并不多。
21世纪,爱他一定不能超过爱自己
走走,专栏作家
与法国老公相识于法语课堂,2006年结束自己的第一次婚姻,2008年与法国老公大名正式登记结婚。
“任何问题他都会和我开诚布公,我们协定,互相尊重兴趣,不会委屈自己,为了自己喜爱的生活,我们甚至可以两地分居,这是自由而平等的婚姻生活。”
我们所有的开销都是AA制的,包括我去欧洲看他的父母,都是各自出钱,西方人对于赚钱看得并不重要,对于享受自己当下的生活更注重。我们也会协议,比如在我生孩子的一年,他可以负担我的生活,在他想学中文的一年,我可以负担他的生活。其他所有事情,必须事先大家商量,如果先斩后奏,他会觉得你不尊重他。
Q1:西方人的文化差异性,是不是你老公吸引你的主要因素?
我的语言天赋比较好,本身写小说,又是日语专业毕业,现在和老公法语沟通也没有问题,是他们对于自由的定义更吸引我。不会像中国老公,一定要求你爱他的家人,西方人比较民主,假如你不喜欢他的家人,也没有关系,这是你的自由。
Q2:与他们相处之后,结婚之后,与之前对老外的认识有差别吗?
还是有不同的,最初只是身体吸引,要慢慢相处才会知道大家最契合的地方在哪里。比如他的朋友过生日,我会穿小礼服,高跟鞋,他会觉得这太隆重而别扭了:“这不是我喜欢的你,你不够自信,才需要这样地打扮自己。”这些是我之前没感受到的。
Q3:你的爱情怎么保鲜?有着什么异国相处之道?或者你们在相恋的时候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细节?
我和我老公当时谈恋爱,去登山他帮我按摩脚底,我突然说,你好像我爸爸。他勃然大怒,他觉得你根本不是把他当成情人,而是一个没有吸引力只是温暖的老男人,这是他非常忌讳的地方,他也不喜欢我撒娇。独立的女性,才是他们欣赏的,与他结婚,让我逐渐变得更加独立。他曾经希望我和他一起去巴黎生活,他觉得可能不完全适应上海,但我不会离开我的土壤,于是我们协定,存钱后,他可以去过他想过的生活几个月,我可以过我的生活,然后我们定期见面,我不知道这样的方式是不是行得通,既然我们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那我们就努力试试。
Q4:你对如今想要嫁老外的女孩子有什么忠告?
1.老外审美与中国人不同,他们更喜欢生动的脸。
2.博大宽容的心,不要求过很奢华的生活。
3.任何时候都不要“爱他胜过爱自己”。
4.有孩子,婚姻也未必可靠。
Q5:比较你曾经有过的中国婚姻,你觉得异国婚姻的最大不同在哪里?如果还有选择,你愿意找中国人,还是老外成为丈夫?
即使这段关系失败,我想我还是会找西方人做我的丈夫。因为我喜欢西方人对于婚姻的理解,与他们结婚,我觉得更自由。
当下,有趣才是择偶的第一标准
Lily,公关经理
英国MBA归国,曾经有异国男友,在考虑婚姻的问题中,她还是决定回国发展事业,分手后回国。
“找男朋友和找老公,一定不要闷,我喜欢新鲜的生活,对于婚姻也很谨慎,不是老外就一定好,现在年轻要事业,结婚,可以暂缓考虑。”
我在英国攻读MBA的时候认识了我的男朋友,他很优秀、聪明,家庭也很好,当时我们确定恋爱关系半年后,曾经考虑结婚,不过在关键时刻我动摇了,我觉得回国机会很多,我还年轻,还是想要发展一下自己的事业,突然觉得婚姻离我好遥远,于是就放弃了感情。其实外国男友也好,中国男友也好,我都不介意,我只是喜欢聪明的男生,我们在一起,一定要有趣,这点,可能是因为西方人接受教育比较开放,通常他们的思想很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有很多新奇的点子。
因为西方人的生活可能和很多人想的并不一样,他们的基础建设是不错,但他们大多没有什么存款,他们喜欢享受当下的生活,这和他们的社会保障有关系,不像中国人可能结婚了,所有的钱都会给太太花,西方人的婚姻大部分都是共同分担经济问题。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这点也是我欣赏的,找老公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老外,我只喜欢和我志趣相投,不会腻的。
我可能比较开朗,也比较好奇,喜欢沟通,应该是受到外向人欢迎,也喜欢外向的人,老外大多比较外向,可能互相吸引会多一些。
Q2:你认为异国恋情成功最大因素是什么?失败因素是什么?
不但是文化上的认同,一定要语言非常好,能够融入对方的语言环境中去,不但要好奇,更要包容和体谅,沟通是关键。失败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我觉得抱着功利的心去计划异国婚姻的,最后肯定都是很惨。因为只有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异国婚姻,才能调和大部分的矛盾。
Q3:你是否有着嫁老外的朋友,她们的婚姻生活怎么样?
Q4:你怎么看待如今的女孩子想要找老外的观念,有调查显现,异国恋的年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你认为在你们这一代人中,找老外到底是时髦,还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本身对于找不找老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我想大多数80后面对婚姻的女孩子,大多接受了很开放的教育,有着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喜欢探寻新事物的心理。我们在选择婚姻时,首要考虑的,就是有着共同的兴趣,我们的物质生活并不匮乏,也不觉得找老外有多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