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典电影《搏击俱乐部》,讲述了一个因个体内在人格分裂而掌控整个集体潜意识,以及内在人格互动对抗的故事。
一、电影故事内容
主人公因为长期失眠,而加入了一个基督教团体,这个团体的宗旨是为频临死亡的人,提供彼此倾诉痛苦从而得到互相超解的机会。目睹他人的苦难和倾诉,主人公的失眠竟然自愈了,然而当主人公的真实意图被人揭破后,引发了如同偷窥而被发觉的不自在,已恢复的睡眠被自发地终结,重新陷入了失眠状态。这时主人公的内在人格出现了严重分裂,偏恶人格冲出了意识的栅栏,与偏善人格的本体交替甚至同时出现,影响着自我的决策和举动,但本体却并不知晓。
偏恶人格烧毁了自己的房子,辞去了工作,诱导偏善人格成立了一个愤世嫉俗、发泄精力,以感悟被殴打的痛苦而升华为人生执求的搏击俱乐部。由于偏恶人格果决勇猛,即使直面死亡也不妥协,从而在俱乐部里逐渐得到成员们的敬佩和崇拜,最终获得“神”一般的地位,控制了成员的集体潜意识。
之后偏恶人格利用组织内的个人崇拜,在隐瞒偏善人格的情况下,精妙策划了对政府系列设施的攻击。偏善人格在发现内在自我人格分裂的事实,以及偏恶人格的毁灭意图后,认为偏恶人格选择的是一条害人害己的不归之路,最终不惜吞枪自杀来消灭偏恶人格。
二、共性善意的残存影响
电影所展示出来的就是,每个人的自我和意识中有大量的正质因素,也有大量的负质因素。正质和负质往往互相假执而存,即使负质占上风,也会给自我以正质的假象。当一个人生病非常严重的时候,身体和心神往往严重失序,负质占了绝对上风,但由于共性善意的残存影响,自我会倾向于否认心神负质的严重性,从而坚定地认为自己虽然身体生病,但心灵上还是一个正质的人。
三、正质和负质的斗争
如果对病人实施意识疗法,或心灵疗法,或灵修疗法,或宗教修持疗法,当占了绝对上风的负质受到能量不足的正质挑战时,负质会对正质进行大力反噬,如果之前病人不清楚意识自我中正质负质之间的互存对抗关系,心实失序,却以为正,就会对负质的反噬缺乏警觉和抵抗能力,在负质的强力攻击下产生怀疑厌世的不良倾向,其严重者甚至会终结自己的生命来终止正质和负质之间的斗争。
如果病人真正明白到人生的所有痛苦和苦难,包括疾病,根源于本心的失序,那么在正质和负质的这场战争中,正质就会得到大道本源的依托,而负质的反噬就会在持久拉锯战中逐渐耗竭能量,最终弱化为病人的排病反应。从根本的角度来讲,无论身心,甚至命运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