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12月16日消息(记者林文泉)近日,海口一男子下载一个涉黄的APP软件,客服称只要做完软件任务就能提供“上门服务”,要求该男子在网上支付8000多元的费用,还需送25800元现金到指定地点。所幸,在送现金过程中被海口警方拦截,该男子才发现上当受骗,民警将现金返还给该男子。
近日,海府派出所值班民警根据海口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供的信息,得知有人在蓝天路宜尚酒店通过货拉拉平台疑似运送现金至外地,此举可能涉及电信诈骗后的洗钱行为。
警方提醒
警惕这些诈骗手法
一、仿冒身份类诈骗
1、虚假网络贷款
诈骗分子制作假冒的网络贷款APP,以“低利息、高额度、不看征信”等噱头吸引受害人前来贷款,待提现时以交会员费、输错提现账号解冻费、刷流水提高征信等理由诈骗钱财。
2、冒充客服
3、冒充公检法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嫌诈骗、洗钱、非法出入境等违法犯罪,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诱骗受害人将钱转到“安全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实施诈骗。
4、冒充老师收费
5、冒充培训班
6、冒充领导
诈骗分子冒充党政领导身份,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关心其工作和生活,给其受到领导器重的感觉。然后,“领导”找受害人帮忙向他人转账,制作假的转账凭证,称钱已经转给受害人,诱骗受害人往其提供的账户转账。
7、冒充老板
诈骗分子建立一个公司老板、股东群,然后将财务人员拉进群内,假装在群内谈业务,然后以货款、退款等理由,要财务人员将钱转到诈骗分子的银行账户。
二、利益诱惑类诈骗
1、刷单返利
诈骗分子通过朋友圈、地推、送礼品、黄色小卡片等,引诱受害人加群兼职、做任务,受害人完成“新手任务”后,诈骗分子会快速返还小额佣金,待受害人投入大额金钱后断联进行诈骗。
2、虚假投资理财
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投资理财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引诱受害人到平台进行投资,刚开始获得高额收益并且可以提现,最后不能提现,或者通过平台后台控制涨跌假装将钱全部亏空。
3、虚假福利领取
诈骗分子伪造中央、部委公文,打着国家、民族旗号,虚构精准扶贫、慈善富民等项目,声称只要交少量的钱就可以领取巨额福利,诱骗老年人投资。
4、买卖游戏账号
诈骗分子假称要购买受害人的游戏装备或者账号,诱骗受害人到指定的虚假交易平台进行交易,然后以账户资金被冻结、缴纳保证金等理由诱使受害人转账。
5、红包返利
三、网络交友类诈骗
1、网恋诈骗
诈骗分子复制他人图片打造虚假社交账号,与受害人网恋,然后以资金周转、生病、生日、节日等各种理由诈骗受害人的钱财。
2、异国情缘
诈骗分子假冒外籍军官、维和士兵等身份,通过社交平台结识受害人,在长期聊天中与受害人建立感情后,谎称要将一笔资金交受害人保管,以寄递费、通关费等诱骗受害人转账。
3、“杀猪盘”
诈骗分子虚构社交平台账号,通过婚恋网站、社交平台寻找单身、离异的受害人,每日嘘寒问暖迅速建立恋爱关系,以带受害人赚钱为由诱骗受害人在虚假平台上投资,最后不能提现。
4、裸聊敲诈
诈骗分子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受害人为好友后,提出裸聊要求,并以观看直播为由诱骗受害人下载木马软件,从而获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获得受害人裸聊视频后,以发送视频给通讯录好友威胁受害人多次转账。
5、直播打赏
四、虚假消费类诈骗
1、虚假购物
2、虚假招嫖
诈骗分子通过互联网或线下小卡片发布招嫖信息,并且通过修改手机定位显示在受害人周边位置,然后以会员费、打车费、保证金等理由诱骗受害人一次次转账。
3、海外代购
4、虚假采购
5、“卖茶女”
诈骗分子虚构一个“美女”的社交平台账号,添加男性好友聊天,逐步透露家中爷爷种茶、炒茶,然后假称爷爷生病、茶叶滞销,勾起男性的保护欲,高价购买劣质茶叶。
五、钓鱼类诈骗
1、ETC升级
诈骗分子冒充“ETC中心”“高速管理中心”“交管12123”等官方,给车主发送短信,称其ETC过期,需要重新认证或者升级,引导其点击短信内的诈骗链接,填写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信息后实施盗刷。
2、机票退改签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飞机乘客购票信息后,发短信给乘客,称航班因机械故障、天气等原因需要退改签,并可以领取补偿,诱骗受害人点击链接填写银行卡支付信息进行盗刷。
3、医保卡、社保卡升级
诈骗分子向受害人发送短信,称其医保卡或者社保卡已经停用,需要完善信息重新激活,诱导受害人点击短信中的链接,打开一个仿冒“国家医疗保障局”或者“人社局”的网页,填写银行卡支付信息进行盗刷。
4、中奖诈骗
5、领取工资补贴
6、领取游戏皮肤、装备
六、维权类诈骗
1、P2P回款
诈骗分子在网上发布虚假公告,或者非法获取受害人投资P2P的信息,声称之前投资暴雷的P2P可以清退回款了,然后以缴税、刷流水对冲、账户冻结等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
2、培训机构退费
3、网警维权
4、律师维权
诈骗分子制作虚假的律师事务所的网站,诱骗被骗的受害人点击进去维权,然后以建档费、被骗资金追回需要激活等理由诱骗受害人转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