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北上广车间女工,我本以为青岛作为“新一线城市”,文艺小资善男信女遍地走。海岛沙滩,红瓦绿树,不正适合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有南法乡村浪漫风情那味儿了
但和几个青岛朋友聊过之后,我发现自己天真了,本地人对青岛爱情故事几乎不抱希望。
社交圈子小,出去浪容易碰到亲戚;
房价高,结婚压力感爆棚;
住郊区,可能失去相亲的相对优势……
只有把tinder距离拉到最满,和岛外人flirt几句,才能有些都市丽人自由爱情的味儿。
但青岛年轻人也想要甜甜的恋爱,他们的爱情之火绝不会就此熄灭。
当我还在一线城市相亲会进行资源置换谈判时低眉顺眼,青岛交友方式已经杀疯了。
提到相亲,相亲网站已经成了时代的眼泪,不仅匹配质量拉垮,还容易弄得人财两空。好好的交友平台,正在变成圈钱套路。
在黑猫投诉搜索“青岛相亲”,我就看到这样几个投诉。
如果是线下介绍的相亲,在青岛更是不怎么成立,因为普通家庭的年轻人存款没多少,买房也不是件易事。
在婚恋市场,爱情和面包都得有才行。
刚毕业的青岛年轻人,即使是在城里上班,月薪能过1W的也不多。在这样一个高成本低收入的城市生活,即使收入不差的人,存款可观的也是寥寥无几。
再看看房价。
和同样房价上榜的杭州相比,青岛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指数略显差距。
2020年全国10个特大城市房价排行,青岛位列第四。然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156元,没能排进前十,更是印证了“高成本低收入”的说法。
但相亲,是一种被网友戏称为「正规合理的套出对方资产」的社交方式。
可是缺乏相亲优势的青岛小年轻也想拥有纯纯恋爱怎么办?
于是当地出现了一种中介费低廉,还无需尴尬资产对比的新交友方式:爱情盲盒。
路过的单身男女将联系方式留在小纸条上,按性别分筐摆在路边,明码标价:1元拿一个,1元留一个。
卖家煞有介事地将自己的小地摊称为「青岛月老办事处」。
俗话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姐妹们,价值1元的姻缘能有什么质量保证,唯一保质的可能就只有性别。
幽默或无趣,腹肌或肚腩?还有可能碰到你未成年表弟的好朋友,这很青岛。
虽然大概率最终无果,但这种交友方式,相当于给青岛年轻人做了个爱情复建。
没有摆在明面上的学历、外貌和存款,只期待心意相通的灵魂对话。这可比和二姨闺蜜的大侄子出去约会,要心动多了。
不过,“月老办事处”是否合法有待考证,有人还开展了线上服务。
据我观察,即使不包售后,还是有人前仆后继,跃跃欲试。
因为在青岛,不涉及资本的相亲,弥足珍贵。
只要是在地球上的城市,都多多少少存在本地情结,青岛也是如此。毕竟哪个父母不想看儿女平安健康的在眼前,哪个单身贵族不想拥有一个稳定的小家。
据说,这是青岛的城区鄙视链:
老市南市北觉得自己才是地道青岛人,毕竟是从德国殖民时期就开始发展的红瓦绿树;
崂山区才最能代表眼下青岛的发展,房价一骑绝尘并且有山有水风景秀丽;
李沧在不上不下的位置有微妙的存在感,但又有一丝尴尬;
从烟台划进来的即墨县和昌潍的胶县、胶南县无人讨论……
和男友相恋4年的青岛本地嫚@AA就被“城区次元壁”撞的头晕脑胀。
虽然对象是已经分配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外人看来是个稳定有保障的佳婿人选。但从小住在市区的@AA希望住在郊区的男友能在市区买房安家,可首付的钱对于男方一家来说是个为难事。即使双方家长已经开始催婚,两人感情也一直不错,但@AA始终不敢答应。
找对象本来就难,再附加了地域限制,就难上加难了。即使像@AA这种跨城区相恋成功的,遇到了买房此类大事,还是会心生落差。
所以在青岛,怎么能找到一个工作生活区域重叠,又志同道合的对象呢?
在火锅店里开一个「脱单便利站」,青岛年轻人是有多么被逼无奈,才能做这种份上。
血糖升高后的上头,又热又辣地脸红,在自带浪漫属性的环境中点一份「瓶装姻缘」才是正经事。
单身男女的“恋爱简历”被封入玻璃瓶中:联系方式,性格爱好、生活工作区域、理想型……再将其按照星座、性格摆到墙上。
不管是市南有房待人宽厚的处女座,还是市北户口富有幽默感的摩羯座,任君挑选。最主要的是,能在同一家店吃火锅,就是一种生活区域重叠的缘分。
脱单神器剧本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青岛的剧本杀店知识点超标,让单身狗大开眼界。
除了老套的高颜值店员吸引法则,青岛剧本杀必须整一面“交友墙”。
氛围感拍立得一照,联系方式小纸条一留,就算当天没遇到心仪人选,也算给自己留了个粉红色的念想。
而且剧本杀搞对象本来就是基本操作:
情感本搞cpline,姐弟恋、虐心恋、三角恋,凶手逃不逃脱已经不是重点;
烧脑本挥洒智慧,对全程带飞的他一眼倾心;
恐怖本搞skinship(令人心动的肢体接触)满点,再天不怕地不怕的青岛小嫚也想拉下老脸,来一次“giegie,人家好怕~”
没玩过剧本杀,怎么敢说自己为脱单做过努力?
青岛人的爱情之火就算被城区鄙视链磨灭殆尽,去一次剧本杀也能小火苗重燃。
25+的北漂青岛人@小t又被老妈催婚了,但她有一套自己的青岛式反催婚战术。
每次被安排了熟人介绍相亲局。她都会严肃指出,如果没能修成正果,也许会影响到母亲和老姐妹的友情。所以母亲大人每次都能被说服,并且欣然推掉相亲局。
因为地界不大,遍地熟人,青岛小年轻的恋爱不存在暧昧期,从一开始就被摆在了人尽皆知的明面上。
去相个亲,没聊两句就能发现初次见面的对象,与自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也就是说,和邻居家大姨的二姐的大外甥的发小谈恋爱,万一闹个不欢而散,那就是满城风雨,还容易风评被害,不结婚很难收场。
所以,青岛人即使生活在文化多元的开放环境中,但在脱单这一块依然保留了北方人的执着:要面子。
比如另一个本地人@花花就没有@小t那么幸运了。
她大学毕业后回到青岛,碍于长辈情面,接受了一次相亲。对方外貌不是她的菜,但性格不错,各方面条件也匹配,所以@花花就这么一直接触着。谈了一年,男方家长开始频繁催婚,她只觉得对方是个完美的结婚对象,但没有爱恋,没什么共同话题,始终有种赶鸭子上架的感觉。
不过最近,@花花有些“认命”了,她觉得结婚也无非如此,既然要面子,不想打破家人朋友之间复杂的关系网,接受一段条件匹配的婚姻也行。
青岛人扩大社交圈很难,所以千奇百怪的陌生人社交形式应运而生。
夜店脱单常规操作是为单身顾客提供手环,男生蓝色,女生粉色,实在是简单粗暴的拉郎配。而干等蓝色手环的真命天子,绝不是洒脱青岛小嫚儿的作风。
小酌微醺,光影恍惚,夜店的魔幻还不够,得加持些许玄学,才能更到位。
所以,灯球闪烁的舞池中央,是青岛夜店摆了个占卜姻缘的摊子。
蹦迪寻爱是一门玄学,虽不靠谱,但不是完全没用,而且在青岛,至少入场这一关就能规避掉你未成年表弟的好哥们。
配上塔罗牌占卜(据说青岛这家的小姐姐还挺灵验),哪个小嫚听了不迷糊?
善男信女为爱舞动,蹦玄学迪,是时髦的青岛年轻人必追的脱单潮流。
还有一家火锅店,我愿称其为青岛脱单卷王。火锅、剧本杀、脱单,所有流行元素都得有,成年人不做选择,只为当地脱单事业添砖加瓦。
最绝的是二楼的日系一人食座位,面前还有一层“爱情的窗户纸”。
陌生男女对坐,只能听声识人。开始一段姻缘,就看谁先捅破这层“窗户纸”。
薄薄一层纸,代表着惊喜与期待,足以让老鹿蹒跚的青岛年轻人重获小鹿乱撞的能力。
给陌生的ta点一盘玫瑰形状的肥牛,是青岛人的浪漫。
Theend
找对象难,但还好青岛年轻人从未停止追求时髦。
他们在高房价,小社交圈中积极探索着自己的新玩法。似乎只要生活多姿多彩了,单身的痛苦便不再那么重要,而且缘分这东西,青岛人也能人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