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引发话题人们究竟想要怎样的恋爱?
首先,婚恋话题自身的刚需属性为《新相亲大会》的长红体质提供了题材基础。相比较情节化的明星真人秀,作为素人节目的《新相亲大会》赢在了“质朴”二字。
在第四季首期节目中,男女嘉宾在亲朋好友的陪伴下悉数登场,没有太多舞台经验的他们,在自我介绍的环节偶尔略显生涩,但各自的性格也因此有了更真实清晰的体现。节目中,孟凡波的叛逆爱自由、黄章令的温暖用心、夏英嘉的果断与坚持,这些素人嘉宾身上的故事与不同观点的碰撞让观众更有代入感,也更易引发各类话题发酵。
对于大多相对传统的中国家庭来说,婚姻并不是两个人相爱般简单,更像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男嘉宾夏英嘉的妈妈开朗好学的性格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善于厨艺与收纳还坦言将来会为小夫妻的生活留有空间,戳中不少女性观众心窝。在最终选择环节,夏英嘉拒绝了妈妈的意见,选择了为自己爆灯的五号女嘉宾,引发不少观众探讨。
《新相亲大会》在节目设置方面,是父母在场提供参考意见,但最终决定权交给子女,一方面表达着节目崇尚恋爱自由的婚恋观念,另一方面对照观众的现实生活,使节目更加接地气且生活化,带父母相亲引发的话题性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合家欢”式观看。
尊重多样审美爱情背后隐藏哪些家庭相处哲学?
节目中不同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的嘉宾,在现场表达观点的差异性一方面形成了观点碰撞,另一方面他们的处事态度也可以在其父母身上寻得踪迹。徐冰蕾的妈妈表示,自己怀女儿的每一天都是得意的,不那么浪漫的老公在怀孕期间每天陪自己散步,这份浪漫足够回忆一生。石芮子的妈妈不仅谈吐温婉而且条理清晰,表达着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共鸣。妈妈们的性格投射都足以在心怀浪漫的徐冰蕾与爽朗的石芮子身上得到印证。节目为观众构建了一个全景式的家庭视角,让父母陪伴参与到子女相亲的过程中,促进两代人沟通的同时,为探讨婚恋话题提供了更丰富的角度。
男嘉宾黄章令身着深色西装,爱笑的他难掩自己的温暖特质。这一点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也有所体现,其父母在家庭宣言中表示,不仅为孩子准备了两处婚房也支持他去其他城市发展,十分善解人意。
节目嘉宾往往代表的是一类人与一类家庭,其背后隐藏的亲密关系相处之道是《新相亲大会》节目内核远大于形式的体现。带父母相亲的模式并非不可复制,然而节目给予嘉宾的空间、主持人的思路引导以及观念的包容度使其拥有了无法替代的节目氛围。
实现精准服务当我们谈论相亲究竟在谈些什么?
婚恋是大众生活的刚需,《新相亲大会》为素人嘉宾提供平台的同时,也激发不同性格的人在舞台气氛之下有更真挚的表达。5号女嘉宾郑岑琳爆灯后表示,对方喜欢什么样子,自己就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引发观众探讨。主持人孟非的一系列精彩点评为观众带来了新的看点,他表达了对性格“可甜可咸”的质疑,表示自己并不相信有随时可变性格的人,与其把自己全部都收起来去取悦一个人,不如勇敢的呈现真实的自己。
一方面,嘉宾直面镜头的紧张感与真挚,让节目更加纯粹。另一方面,主持人的思路引领启发了观众对“五花八门”的众生相的接纳与理解。节目对一些细节话题的深挖,让观众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了参考价值,为全国观众一起“补课”家学及幸福生活之道,更好的体会爱与被爱。
为什么要结婚?这是《新相亲大会》早前女嘉宾钱灵惠在节目中提出的问题。这一问曾让三位男嘉宾提前灭灯,也令现场几位长辈错愕。当下社会,孝敬父母、传宗接代已不是两个年轻人结合的出发点。钱灵惠对婚姻的真实反思,在展现当代青年男女的婚恋观外,还呈现出了两代人的婚恋观念碰撞、教育经历与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以及高知女性的思考方式。
最后钱灵惠选择了一位男嘉宾,为感情迈出了勇敢的第一步。主持人孟非套用了一句话为这段讨论收尾:“了解生活的真相并不难,难的是了解了以后依然热爱生活。”
不难看出,节目对社会痛点的挖掘并不只在呈现与讨论层面,而在于为不同的人寻求理解与共鸣后探索解决方式。不同的嘉宾对社会的认知是多元且有差异性的,这些认知让话题走向深刻或者回归纯粹,对节目内容形成了反哺,这令婚恋问题的探讨更有价值,也给了人们更多可思考的空间。
营造品牌价值如何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
不同时期的婚恋节目是对时代生活的变相投射,《新相亲大会》节目中嘉宾性格不同、家庭氛围不同,却都将现实婚恋中共鸣性最强的问题摆到观众面前。不仅是对当下年轻群体的婚恋现状映照,其引发的话题为节目宽度进行了横向扩展,思辨与探讨促成了对人性的纵向挖掘。从第一季到第四季,《新相亲大会》一路走来在引领国人婚恋观的同时也彰显品牌价值。江苏卫视深耕节目内容,对婚恋热点话题这一垂直领域的创新力、运营力有着精准把握,使节目成为江苏卫视平台一张情感类“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