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21名未婚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习工作、亲朋介绍、社交App是受访未婚青年交友的三个主要渠道。对于线上交友平台,64.6%的受访未婚青年担心用户数据和隐私泄露。67.8%的受访未婚青年希望平台加强监管重视用户信息安全。
受访未婚青年中,00后占17.7%,95后占39.8%,90后占32.0%,85后占10.4%。男性占40.6%,女性占59.4%。
学习工作、亲朋介绍、社交App是受访未婚青年交友三大渠道
天津某高校研究生陈可(化名)介绍,自己即将毕业,还是单身,不免有些着急。陈可参加过学校举办的联谊活动,也积极参加其他活动,“比如志愿活动、晚会、比赛等。虽然都能认识新的同学,但大家后续接触的机会很少”。
陈可也注册了线上交友平台,想去拓宽一下社交面。“线上交友非常方便,能够避免熟人介绍的尴尬。可以先了解,再决定是否与对方深入接触”。
陈可感到,自己并不太依赖线上交友的方式,“感情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真诚最重要。我还是更倾向传统的线下交友,对一个人的了解更直观”。
大家是通过什么途径结识异性的?学习工作中(55.0%)最普遍,之后是通过亲朋介绍(48.5%)和社交App(42.0%)。其他主要还有:交友类社群、公号等(31.5%),线下机构(28.9%),线上婚恋网站(23.0%),线下相亲(20.7%)。
47.3%的受访未婚青年现在交友依赖线上交友平台。交互分析发现,95后受访未婚青年(57.5%)最为依赖,其次是90后(47.6%)。男性(57.0%)较女性(40.7%)更为依赖。
使用线上交友平台,64.6%受访未婚青年最担心用户数据和隐私泄露
看到很多线上交友被骗的案例,陈可认为,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在平台的审核制度。“希望平台能有充分的保障和追责机制,这关系到每一个使用的人”。
余齐坦言,他经常看到一些“奔现”的网友,因为相貌反差大而“见光死”,“我觉得这是线上交友的一个弊端。各种修图软件和技术快速发展,双方都只能看到修饰后的照片。另外,有些线上交友的人未必是怀着真诚寻找婚恋对象的目的。这也提醒用户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网上小小的聊天窗口”。
67.8%受访未婚青年希望平台加强监管重视用户信息安全
陈可希望,对于网络交友的诈骗行为能有更健全的法律问责、更便捷的举报渠道。对于交友平台,她希望能够严格把关用户资料真实性,制定严谨的审核制度。此外,交友平台界面的设计可以更加简洁友好,“我经常遇到一些交友类App,操作非常复杂,很多功能都需要付费使用”。她认为,交友平台运营好的前提就是企业的责任心,“守好这个初心,用户的信任感会大大提高”。
原天津社会科学院首席专家、天津婚姻家庭研究会会长潘允康表示,如今男女相恋,很多都是“线上交往”,是现代社会互联网发展、通信工具发达的结果。这提高了人们结识的概率,扩大了交往范围。但他也提醒,恋爱婚姻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了解对方的职业、教育程度、相貌、家庭背景、性格等,光依靠线上远远不够,容易出现信息偏差,甚至被欺骗。“不要轻易地把线上获得的信息作为了解对方的唯一依据,严谨对待、慎重作决定。把线上方式与线下方式结合起来”。
规范线上交友平台,你期待哪些措施?67.8%的受访未婚青年希望平台加强监管,重视用户信息安全,67.3%的受访未婚青年希望平台建立严格实名认证制度,规范信息审核机制,59.0%的受访未婚青年期待推动落实婚姻状况等信息联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