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案例:在几年前,一位日本留学生返回上海的时候,和来接机的妈妈因为上学费用的问题产生了矛盾,两人一直争吵不休,孩子一怒之下就拿出一把水果刀,冲着自己的母亲连砍数刀,导致孩子的妈妈当场昏迷不醒。
其实母子两人不管产生多大的冲突,孩子都不能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痛下杀手。这个血淋淋的真相知道我们每个人反思,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这背后的原因是有很多的,但是家庭教育一定有一定的影响。
家庭教育出现了哪些问题?
1.家庭教育的幼稚病
(1)家庭教育的“虚无化”
所谓“虚无化”,就是没有家庭教育的观念,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农村家庭中,父母接受文化程度不高,对教育的认识不都深刻,所以他们也没有家庭教育的概念,或者他们有这个家庭教育的意识,但是只是将其内容理解为孩子乖巧懂事,不乱闯祸。或者有些父母离异,孩子的家庭教育更是极度缺乏。这些都是对孩子的不负责。
(2)家庭教育的“学校化”
(3)家庭教育“唯智化”
唯智化,简单来说有些妈妈只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忽略了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结果孩子虽然早期智力得到开发,但是孩子上了小学之后仍然不会自己穿衣、洗脸。
(4)家庭教育“超常化”
我们理解父母想让孩子成才的心情,但是盲目地让孩子学习各种兴趣爱好,把孩子当“神童”
来培养。曾经有一个七岁的小男孩因为不愿意学习钢琴,就把自己的手指割断。这样极端的现象很可能就潜伏在每个孩子心里。这样一来,本该健康成长的孩子,却因为父母追求“超常”儿童而变得抑郁寡欢。
2.家庭教育好走极端
第一,很多妈妈都会按照“虎妈”的要求去规划孩子,而且还信奉棍棒教育。我们不可否认,这样的教育确实出现过人才,但是这种做法并不见得适用于每个家庭,它并不是家庭教育的万能模板。但是有些家长总是急功近利,孩子稍有错误,就进行惩罚,比如罚写作业、罚站等,并且是毫无节制的体罚,这样不仅损伤孩子的身体,还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
第二,也有很多父母过度宠爱孩子,基本对于孩子是有求必应。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劳累,就不让孩子学做家务,甚至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对待孩子的态度可以用“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3.家庭教育的教养环境不良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如果没有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氛围,孩子的身心发育就会大打折扣。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四方面:
(1)父母离异,家庭破裂
随着现在离婚率的增加,特别是对于有孩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这样缺乏父爱或者母爱的孩子在个性修养、习惯养成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父母接受教育程度低
一般来说,父母接受教育较高的时候,通常会注意给孩子营造一种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环境,在教育孩子这方面也是比较注重方式方法。
(3)家庭道德水平不高
孩子在生活中,其认知水平和言行举止都是受到父母双方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如果父母喜欢占个小便宜,那么孩子就会认为占便宜是合理的。或者父母带孩子坐公交的时候喜欢占座,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有座最重要,以后在听到给老人、孕妇让座的时候也很难做到了。
那么针对众多的家庭教育弊端,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1.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父母既然选择生养孩子,就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我们不能片面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中管教,自己就万事大吉,教育孩子是父母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因此小编也建议各位妈妈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
2.爱教结合,走出爱的误区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天性,但是我们不能盲目地爱,同时也要避免“树大自然直”的误区,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己所能及的家务活,教会孩子如何生活,增加孩子的趣味活动,而不是盲目跟风,对孩子揠苗助长。
3.家庭教育要全面,防止片面性
我们不仅要注重孩子的智力开发,还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孩子的情绪情感,道德认知等,这样才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能让孩子成为书呆子,丧失基本的生活技能。这样的孩子就算成绩优秀,也会被时代淘汰。
4.教育孩子,谨慎交友
妈妈们在孩子交朋友这方面千万不能马虎大意,但是也要注意不能过度干涉。要学会引导孩子要和那些互帮互助的人交朋友,与人交往的时候要诚实守信,还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能够在朋友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另外,小编提醒妈妈们,一定要给孩子做好交友的榜样哦。
5.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虽然两者的教育途径不同,但是却又有着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培养孩子。因此妈妈们应该多多主动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起和老师制定出符合孩子发展的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