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第一个”相亲角到底什么样?那里的父母最关心什么?
文|开菠萝财经金玙璠
编辑|艾小佳
你在国外见过相亲角吗?
最近,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一处相亲角火了。它位于大温哥华地区(包括温哥华、本那比、列治文、素里等城市,以下简称大温)的本那比中央公园里。你没猜错,它出自中国爸妈之手。
相亲角,原本是许多中国城市里的“神秘”之地,最初是爸妈为了解决子女的婚恋问题,聚在公园里交换信息,参与的人多了,便形成了固定的场地。最出名的相亲角有北京中山公园、上海人民广场、广州天河公园。
谁能想到,相亲角现在已经“出海”到加拿大,而且进化到了一定规模,有了1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这6个相亲角被统称为大温相亲角,主会场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央公园相亲角。
人们讨论着,是谁把相亲角带“出海”的?
开菠萝财经联系到大温相亲角的发起人阳子(Terry),他从三年前就开始组织相亲角,但参与者甚少,直到今年7月终于有了人气。
那么,“海外第一个”相亲角到底什么样?那里的父母最关心什么?
多位到大温相亲角帮子女相亲的父母、前去探访的年轻人,对开菠萝财经还原了所见所闻。本文试图从发起人、中国爸妈和孩子的角度,揭秘这个“海外相亲角”。
中央公园相亲角的“出圈”,要从当地媒体的报道说起。
7月初,资深记者Robert偶然路过大温本那比的Patterson(帕特森)天车站,也就是中央公园的入口处,注意到了用中文写着的相亲角告示。在加拿大生活将近三十年的他从未见过相亲角,出于工作特性,他感知到这是则大新闻。7月9日的周六,他前去探访。
中央公园相亲角的告示受访者供图
当天下午1:50,Robert抵达中央公园,注意到公园入口处有六七位华人面孔、家长模样的人,但只是各自站着。等到2:00,Robert观察,他们之间仍然没有要交谈的意思。
想着“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他便朝着其中一对夫妻走去,询问“您俩是来相亲角的吗?”并表明来意。
听到“相亲角”三个字,其他几个人才慢慢集中过来,彼此说着“你也是?”“我也是”,确认大家来的目的相同后,终于开始交谈。Robert告诉开菠萝财经,他没想到自己作为一名“闯入者”,反而帮中国大爷大妈完成了“社交破冰”。这和他想象中的相亲角场面完全不一样。
最令Robert感慨的是,孩子的年龄决定了父母的状态。
看起来状态最“轻松”的父母,孩子大多30岁出头,他们都表示“不急”,强调只是过来帮孩子看一看。但在Robert看来,看似轻松的父母也或多或少有焦虑情绪,“否则不会到相亲角来”。
表现最“积极”的父母,孩子多在35岁-40岁之间。他们努力和其他父母交谈着,介绍着自家孩子的情况。Robert在采访过程中,接触的这一类父母偏多。
最“忧虑”的父母,孩子的年龄往往在40岁以上。“他们的忧虑感很重,那是写在脸上的,骗不了人、也掩饰不了”,Robert对这一类父母印象最深。
即将奔五的Robert对此深有感触,他的同龄朋友中还有一大半未婚。“在国内,看到同学、同龄的朋友和亲戚,一个个结婚生子难免有压力,但在这里,单身大龄青年不少,基本没有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反而让父母们更加心急。Robert了解到,来相亲角的父母中,有的近几个月每周必来;有的从其他城市搭公车赶来,单程要花一小时;还有的甚至瞒着孩子来,希望能交换一些资料,到时候告诉孩子,“是我朋友的孩子,很不错,有机会认识一下”。
大温相亲角的发起人阳子,来自河南郑州,十多年前通过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是一位女孩的父亲。他向开菠萝财经讲述了相亲角背后的故事。
期间,受疫情影响,他“一个人”的相亲角也停了。直到今年初,加拿大疫情缓和、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相亲角终于在3月份重启。
其实阳子不是没有资源,只是在海外组织相亲角难度有些大。
三年前,他开始组建大温相亲社群,500人的群满了以后,继续建备用群、分群。加入的都是中国父母,但不一定都住在大温,一些人住在国内或美国,还有少数人在其他国家。
面对越来越多为孩子婚事心急的家长,他慢慢意识到,不管有多少个群、群里有多少人,不见面始终不行。他和更多的父母沟通后发现,有线下相亲角交流需求的父母很多,于是决定“学国内,组织相亲角。”
但反对的声音更多。几乎所有人都担心,相亲角在这里能不能行得通,会不会出现骗子。群里不时有人站出来质疑甚至讽刺,“为什么把相亲角那一套搬到这里来?”
眼看进入5月,相亲角还不见起色,阳子盘算着,当地10月底后就将进入雨季,必须要在今年夏天把相亲角办起来。
不仅如此,在本那比这个“主会场”之外,阳子还把相亲角搬到了大温的其他城市,在几位家长的帮助下,“进化”出了5个“分会场”。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都有免费的相亲角活动在进行。
开菠萝财经制图信息源/阳子
阳子告诉开菠萝财经,相亲角最让他欣喜的变化是,年轻力量来了。有的是来了解相亲市场“行情”的,有些完全是出于好奇,来看看大温相亲角长什么样。近一两个月,还陆续有人以此为据点建社群,不过阳子并不介意,“我发起和组织免费相亲角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阳子也成了“明星红娘”,每到周末,他会准时来到相亲角,除了向更多人推广相亲角外,还会时刻提醒大家,不要参与任何投资,不要和任何人有经济往来,谨防杀猪盘等类型的钱财及情感骗子。
这可能是中国爸妈组织的第一批海外相亲角。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相亲角”关键词,跳出的均是国内城市,只有温哥华一个特例,且热度颇高。
“这里没有A4纸,没有个人信息展示,更没有叔叔阿姨看到年轻人就‘催婚’的场面,反而是年轻人要想跟叔叔阿姨聊天,还得‘排队’。”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多年的可乐,对相亲角的最大感受是,父母们普遍很开明。
周末的中央公园相亲角阳子供图
在阳子的观察里,相亲角里的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前三依次是年龄、学历和工作。
“不排除深入交流后,父母开始在意房子问题”,他表示,“俄乌冲突后,大温地区物价、房价上涨,生活成本水涨船高,人们的求稳心态加重,客观上让更多人想到相亲的方式”。
最近,许多住在加拿大其他地区的父母来到大温相亲角,阳子猜测,不久之后,大概率也会有华人在加拿大其他城市办相亲角。
不过,和国内相比,大温相亲角对于参与者的意义不只是相亲。在孤独的父母、缺少社交的年轻人眼中,它更像一座广场。
可乐遇见的一位老大爷就表示自己是来交友的,移民过来后语言不通,上周终于在相亲角交到了可以一起爬山的朋友。一位跟着儿子过去定居的六旬母亲对开菠萝财经表示,自己每天除了跳舞没有事情可做,到相亲角就为广交朋友。最近,她开始和新结交的朋友喝下午茶。
Robert留意到,同一个地方来的父母,会最先聚在一起交换信息,甚至迅速形成各自的“老乡”圈子。“如果能促成美事当然更好,就算促不成,让父母之间多聊聊也是好事一桩。”Robert说,很多中老年人是随子女定居加拿大的,他们的孤独感其实非常强烈。孩子忙于事业,他们自己受限于交流能力,交到新朋友不容易,“有些父母每天只能到附近的超市逛一逛”,来两三个月就后悔的人大有人在。
在最不缺社交APP的今天,当地的年轻人同样需要更多线下社交。
虽然加拿大是华人移民海外的首选国家之一,根据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加拿大全国有超过200万华人华裔,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超过5%。在大温的部分城市,华人华裔能占到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但尤其是第一代移民者(出生地在其他国家,之后到移民国发展)普遍有社交需求。”Robert回忆,十年前,《非诚勿扰》在国内刚火时,大温的留学生就在当地组织过类似的联谊活动,参加人数众多。
Richard一直认为自己的社交圈太窄,和同龄人交流后才知道,疫情影响下,大家的社交状态都差不多。来大温读硕士的陈烨感叹,“来这边认识新朋友并不容易”,加入相亲角社群,就是为了交更多朋友。
近几个周末,更多年轻人对大温相亲角摘掉“有色眼镜”,出现在这里,在这里相识,约着玩剧本杀、去爬山、去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