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假慈善、真行骗”具有非接触性、强隐蔽性、境内外勾结、集团化运作、赃款转移快等特点。随着互联网公益慈善的发展,不法分子仿照互联网筹款模式,采取“捐赠返现”“捐赠报销”“捐赠修复征信”“捐赠储蓄”等新型诈骗手段,在养老服务、环保等领域也频频发生此类不法活动。
“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全称“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是民政部指定的为慈善组织提供募捐信息发布服务的平台。
刷单赚钱、兼职赚钱、捐赠返利、捐赠报销、幸运抽奖、积分换奖
2、假冒公募慈善组织发函,盗用公开的法人登记证书、公开募捐资格等文件,私刻公章;
4、号称捐赠或刷单可获取返利或黄色信息,吸引群众。或开展抽奖、促销、积分换物活动,以各种理由要求群众先付费再发货或退款;
5、引导群众向公募慈善组织的募捐项目和账户进行小额捐赠,获取信任后诱导群众向诈骗分子账户转账。
提示:谨防捐赠人信息被窃取
政府部门和慈善组织具有一定的社会公信力,不法分子可能会伪造官网、APP、捐赠项目页面、用户调查表单等,骗取用户个人身份信息和账户信息,也可能以技术手段或向工作人员行贿来获取捐赠人信息,以实施诈骗行为。
“虚拟投资理财”类诈骗
非法金融活动
赚外快、资产增值、定期返利、约定回购、杀猪盘
这些套着金融活动和“公益慈善”外壳的违法活动,看似炒股、期货交易、赌盘等形式,以宣传高额收益为诱饵大规模地对社会公众进行诱导和欺骗。以下为诈骗分子可能采取的作案手法:
1、通过社交软件、婚恋交友平台发放虚假投资理财信息;
2、冒充恋人、投资导师等,宣传高额收益项目;
3、伪造、操纵、炒作非法“公益投资比赛”;
4、吸引受害人在虚假网站或APP上投资;
5、套着金额活动和“公益慈善”外壳,开展非法股票和期货交易、赌盘等活动;
6、受害人前期小额试水后可获得返利,但在加大资金投入后,就会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投资亏损。
提示:精准分辨“基金会”与“基金”
1、不法分子可能会冒用基金会和公益慈善项目名义,或直接以虚假/非法社会组织身份吸引群众投资。
2、群众也可能会误信基金会(慈善组织)与金融系统的关系,陷入“捐款可以消除不良征信记录”骗局。
3、基金会出于发展需求,自身也会开展保值增值投资活动,工作人员可能由于投机心理和识别能力不足,将资金投入虚假或非法项目。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资产解冻、境外援助、国家援助、领取扶贫款
流行已久的“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在互联网时代演化为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为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
诈骗分子通常会虚构一个非常有前景、具有国家认可的投资项目,假借“民族团结”“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等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来骗取公众信任,或编造民间财团与外国财团竞争保家卫国、成为国家的经济卫士等挑动民族情绪。由于慈善组织本身即开展各类民生项目,其名义或活动更容易被诈骗分子冒用,并用真实存在的慈善组织及其项目欺骗公众信任。
基金会具有一定的资金体量,容易成为“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的目标。不法分子谎称有大额境外捐赠资金或国家财政资金需要中转或执行,希望捐赠给基金会。这类骗局流行已久,但仍有不少新成立的基金会或新工作人员相信和受骗。
提示:谨慎识别打着
“公益慈善”旗号的营利性活动
慈善组织的名义、公益项目的模式可能被冒用以直接开展牟利活动,涉嫌违法违规。形式各样的公益养老、公益抽奖、公益赛事等挂着公益慈善名号,或是为了营利而作宣传,或是直接用作营利活动。特定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公益项目模式还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以牟利,涉嫌诈骗和开展违法金融活动。
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十三条
国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以及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百零八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百一十三条
(以上法条规定均以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的新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为准)
当下
为使投资骗局更具迷惑性
骗子披上了慈善组织的外衣
冒充一些慈善公益组织
拉人建群
在群中转发公益活动视频
取得事主信任后
推荐虚假投资理财项目
实施诈骗
给事主造成了大量财产损失
L女士便下载了群内发出的虚假投资软件“简X”,开始先小额充值,顺利提现后,L女士放松了警惕,越投越多,甚至跟朋友借钱投资。就在L女士沉浸在赚大钱的幻想中时,突然发现“简X”软件无法正常打开,“同舟XX”群聊也把自己踢出,这才意识到被骗。
诈骗分子以假冒慈善组织或杜撰公益组织拉群、发活动视频的形式,取得事主信任,继而诱导事主在涉诈软件上进行虚假投资。
诈骗分子要求事主通过网页链接、二维码等形式下载涉诈软件,避开官方应用商店的审查。
诈骗分子以内部福利、限时优惠等说辞,打消事主对投资高回报的顾虑,同时又以前期小额投资能提现、单笔大额充值按20%提现的方式,提升事主的信任程度。
诈骗分子营造投资紧迫感,又以自己出资帮助事主凑齐高门槛或指引事主借贷等方式,诱导大额投入,将事主最后的一点钱骗光榨净。
各类诈骗资金盘可能会包装成公益基金、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等,请务必提高警惕,多方查证。
下载软件请务必通过官方应用商店渠道,切勿扫描陌生人发来的不明二维码或点击不明链接。
不要轻信陌生网友和投资大师发布的荐股,以及释放内幕之类的信息。
抵住低投入高回报、快速赚钱甚至出资帮你赚钱等各种诱惑,才能确保个人财产安全。
慈善捐赠的本质是无偿
不会因为捐钱就获得返利
正规公益组织不会进行任何捐赠返现行为,爱心人士捐款献爱心,进行爱心捐款是要认准正规捐赠渠道,不要轻信权威发布、内部消息等说辞,不要轻易将捐赠资金转入个人账户。
任何需要垫付金额的任务,其本质都是刷单,前期的小额返利只是为了获取信任。在未知对方身份情况下,不扫描未知二维码,不点击陌生网址链接,更不能轻易转账汇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