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位于东部沿海,占地15.7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经济、文化、人口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好客山东,齐鲁大地,礼仪之邦,表达了深刻的齐鲁文化精髓。山东是旅游资源大省,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多年来,“两区一线”的旅游线路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以济南、泰安、曲阜为主的“山水圣人”旅游区;以青岛、威海、烟台为主的“海滨风情”旅游区;以淄博、潍坊为主的“传统民俗”旅游线。这样,围绕泰山、趵突泉、三孔、蓬莱阁、刘公岛、杨家埠,崂山,海水浴场的经典景点就成了旅游产品的主导。因此,传统的山东全线旅游主要是围绕济南、泰安、曲阜、青岛、烟台、威海、潍坊七城市展开。“好客山东”口号的提出,使山东旅游市场换发了新的活力。围绕运河古城枣庄台儿庄,红色文化临沂,黄河入海口东营,黄金海岸日照等一批新的旅游城市露出微笑,伸出双手欢迎每一位游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山东欢迎您的到来。
2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及原则
2.1目前,山东省旅游线路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山东旅游市场发展稳定,旅游创收持续提高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旅游线路缺乏特色和新意,游客重游率低,人均消费水平不高,是制约山东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要重视旅游线路的开发、创新和个性化设计,通过产品的推陈出新和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来提高旅游者的重游率和消费水平。
2.2旅游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影响旅行社线路设计的影响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再此,先不考虑旅行社自身的内部因素。所谓的外部因素,就是对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开发起到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旅游需求、旅游资源和设施配置。首先,对旅游需求来说,不同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旅游需求,作为旅游经营者来说,满足每位消费者的需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通过细分旅游者的需求,研究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来针对性的开发满足不同类型的消费细分市场。对旅游资源来说,设计线路离不开所拥有自然、人文、社会和人力、资本资源的类型和数量。山东是经济大省,人才济济,各项资源丰富,因此,对旅游线路的设计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还有设施配置,山东省已具备了四通发达的综合交通网络,同时全省饭店达到1000余家,各项吃住行游购娱设施完善。
2.3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旅游线路设计时,应遵循市场原则、经济原则、旅游点线结构合理原则、交通安排合理原则和保障服务设施原则。也就是理解为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在力求经济的前提下,保证服务水平和提供良好设施的条件下,设计出点线面科学具有特色,同时交通安排合理的旅游线路。
3旅游线路的个性化设计
旅游线路的受欢迎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路设计的个性化,也就是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选择。当前市面上的旅游线路,大多是区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景点组合,路线设计相对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线路缺乏特色,不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在变化,他们渴望尝试新鲜的,未曾体验过的旅游吸引。同时,伴随人们旅游经验的丰富,他们希望通过定制个性化旅游线路来实现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梦想。
旅游线路的个性化设计,并不是一味的强调满足每位旅游者的需求,而是把旅游消费市场按某一标准(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等)分成需求基本一致的细分市场,再根据每一细分市场的需求特点来针对性的设计旅游线路,来实现旅游者的个性化设计。
4“好客山东”旅游线路个性化设计
设计个性化线路如下:品尝“天下第一泉”的甘甜,欣赏明湖美景,体验“暮鼓晨钟”的千佛香韵,食老济南的正宗鲁菜;游览“天下第一庙”的孔庙,观赏宏大的“圣坛杏梦”帝王祭孔的场景;游览“天下第一行宫”的岱庙,观赏木鱼石的制作。(三日游)
体验潍坊杨家埠的民俗,观赏刘公岛博物馆,青岛观五四广场、万国建筑,登船一览海上风情;品尝崂山道家的素斋,感受太清宫道家文化;了解烟台张裕葡萄酒文化,体验蓬莱仙境。(四日游)
区文化旅游局
国庆长假期间,**区旅游市场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平安度过。据统计,国庆节期间全区共接待游客15.967余万人次,同比增长8%,旅游收入321.5余万元,同比增长10.4%。各旅游景区运行平稳、秩序井然,旅游产品供给充足。
一、国庆期间文化旅游活动情况
(一)各旅游景区活动
国庆黄金周期间,黄河富景生态世界推出了花生、红薯采摘活动。10月1日-10月7日购29.9门票入园后送花生采摘一平方米或者送红薯采摘一平方米。绿源山水推出了冬枣采摘活动,:冬枣20元一斤,入园门票十元一人。三斤以上免一人入园门票,送石磨体验,免费喂养农家小动物;五斤以上免两人入园门票,享受八折优惠的同时送石磨体验,免费喂养农家小动物并赠送同等斤数葡萄。为时代画像,为城市留影。良库文创园,9月28日—10月28日期间,举办《我的城市我的家郑州城市记忆影像展》。丰乐农庄继续免门票。与网络推广平台旅划算达成协议,向社会推出238元/套、199元/套的住宿优惠活动。会员客户在会员价基础上再享受8折优惠。当日入住散客享受门市价5折优惠。
(二)博物馆
10月1日-10月4日期间,古荥冶铁遗址博物馆、黄河博物馆免费参观,入馆参观人数6437人次。
(三)图书馆
假日期间,接待375人次,为庆祝建国70华诞,在国庆节期间组织为期一周的“祖国妈妈,我想对您说”国庆寄语活动,馆内精心准备了展板,邀请广大读者用文字告白伟大祖国,表达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与祝福。
(四)文化馆
国庆假日期间,非遗场馆开放,向辖区群众展示黄河澄泥砚、烙画、蛋雕等80余件非遗作品,共接待辖区群众200余人次。
二、文化和旅游市场特点概况
**区各景区(点)的游客尽情享受着长假带来的轻松和惬意;休闲游、家庭游、亲子游深受市民青睐;各旅游景区、农家乐旅游的游客90﹪来自城区、周边城市,而游客中自驾游游客占60﹪左右。
三、旅游市场安全运行情况
为营造安全舒适的国庆节假日旅游环境,9月25日,**区文化旅游局召开安全工作动员会,安排部署假日旅游安全工作。会议对国庆假日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生产工作作了部署,要求各企业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落实安全防控措施,做好安全引导,强化应急准备,规范旅游行为,倡导文明旅游。
2、加强旅游安全检查。进行节前和假日旅游市场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旅游企业整改到位,要求旅游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加强一线从业人员安全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节假日期间安全工作零事故。
3、文明旅游持续开展。假日期间,各景区引导旅游者健康、文明旅游,积极维护环境卫生、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等文明旅游之风处处可见;攀爬树木、乱摘乱画、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大幅减少。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体育旅游;路径
《穹顶之下》,柴静将雾霾问题推向了,给都市生活的人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断思索身处其中的自己和家人是否能够在这场灾难中侥幸逃脱,或是立即行动,维护自身健康权利。自《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后,亲子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时尚浪潮,既健康又环保,其较高的亲子互动性迎合了当今家庭教育的理念。因此以其为背景,并从家庭教育视角下对亲子体育旅游进行研究,具有必要性。
1家庭教育的内涵及要求
2亲子体育旅游产生的背景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属于社交需求,即满足物质需求层次之上,对精神需求的追求。亲子体育旅游作为小康社会的产物,不仅能够产生经济效应,而且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互相了解,并得到彼此间的理解与关爱。
2.1社会经济需求
2.1.1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国家是由每个家庭组成,家庭的安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体育作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在社会安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和孩子通过体育旅游的形式,外出观看体育比赛、参加亲子体育活动,寻访体育文化景点等,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同时,还能够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在体育旅游过程中,父母与孩子能够提高劳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合理的竞争环境中,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和道德品质,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2.1.2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
2.2家庭情感需求
2.2.2亲子互动少,情感沟通不足
3亲子体育旅游的特点及功能
亲子体育旅游是指父母与孩子暂时离开居住地,外出观看体育比赛、参与体育活动以及寻访体育文化景点的旅游活动,强调亲子共同参与性。目前市场上亲子体育旅游活动包括观赏体育比赛、滑雪、亲子骑行、沙漠探险、亲子垂钓、真人CS、亲子健身跑等观赏类和参与类的体育旅游活动。
3.1亲子体育旅游的特点
3.1.1体验性
体验性强调参与者的中心地位,其突出了父母与孩子在活动中的实际感受,融合了体育旅游的新奇、刺激、独特等特点,更加强调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从参与者的客观感受出发,融合其心理,体验不同的生活乐趣[8]。比如家庭单车比赛,需要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共同合作,才能在游戏中获胜,既锻炼身体,又充满乐趣,增强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3.1.2互动性
3.1.3独特性
3.1.4休闲性
3.1.5健身性
3.2亲子体育旅游的功能
3.2.1消除亲子隔阂
3.2.2塑造孩子的人格
亲子体育旅游是一次家庭间的亲密旅游,以体育的方式贯穿于整个旅游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不仅能够亲密接触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开阔视野,而且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亲子体育活动,激励孩子勇敢拼搏的进取精神,增加亲子间的沟通能力和促进双方的进一步了解。孩子在体育旅游的过程中,观察和发现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孩子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在体育游戏中,通过与父母和小组成员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在面对困难中,能够增强自信,正面迎接挑战,提高孩子心理健康水平。亲子体育旅游还能够培养孩子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让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旅游的计划之中,根据自己的喜好,计划体育旅游的目的地、线路、项目,其中还包括旅行前行李的准备。父母对孩子的安排给出一些建议,使孩子进一步完善旅游计划。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主动设计与参与,孩子不仅能够享受到自己劳动果实的快乐,还能够在组织安排中完善自己的想法,锻炼决策能力。
3.2.3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
亲子体育旅游是一个多向互动的活动,孩子通过与父母和小伙伴的多向互动,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提高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在亲子体育旅游中,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释放自己,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更好的与人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这对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和技巧上起到促进作用。
4家庭教育视角下亲子体育旅游发展的路径
4.1政府加强对市场的管理
4.2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协作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长久,二者之间要相互沟通,确保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在家庭教育面临诸多困难的阶段,学校要承担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过渡的领导作用。学校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孩子父母的职业和人际关系,定期举办亲子体育旅游。在活动策划中,学校应该积极主动将生活知识、生存技能融入活动中,弥补家庭教育存在的一些缺陷。通过此类活动,不仅能够培养父母和孩子间的默契,还能够增加与父母的沟通机会,传递新的教育思想,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孩子提供更加轻松快乐的家庭环境。
4.3提供更加全面的社区服务
4.5加强人才基础建设
作者:胡敏李延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宗秋荣“.中国家庭教育发展论坛”综述[J].教育研究,2004(8):92~94.
[2]骆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家庭教育研究进展述评[M].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51~55.
[3]倪颖.弗洛姆理想家庭教育理念及其当代启示[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3):102.
[4]陆鹏飞.上海儿童体育消费现状的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
[5]代俐.我国青少年体育旅行新风尚解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1):119.
[6]孙辉.欧美体育户外体育教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5(2):162.
[7]宁钟.创新管理:获取持续竞争[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35~37.
[8]丁燕华,刘志民,宋洋.金融危机及世博会背景下上海市体育旅游发展的可行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11):32.
[9]毕斗斗,谭华.体验经济背景下的体育旅游产品体验化设计[J].体育学刊,2009(7):47.
[10]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论我国体育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旅游学刊,旅游人才与教育教学特刊:132.
[11]代明.黄河三角洲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开发路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4.
[关键词]“个人游”女性旅游市场对接与合作闽台
2011年6月12日在厦门举行的第三届海峡论坛大会上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宣布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游”将于6月28日正式启动,北京、上海和厦门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两岸双方还同意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澎湖地区的个人旅游。闽台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联、法缘相循,是互为目的地的巨大客源市场。2010年闽台旅游界签订了“10万福建乡亲台湾游”的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海峡旅游市场。21世纪是“她”时代,“个人游”的启动将吸引更多女性游客出游,为闽台女性旅游市场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一、闽台女性旅游市场对接与合作的现状分析
2010年第一季度大陆赴台游客达34万多人次,成为台湾最大的旅游客源,福建作为我国海西经济建设的重点地区以及国家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与海峡东岸交流日益加深。台湾是亚洲最大的客源地之一,出游人次惊人。2010年台胞出岛旅游达941.51万人次,其中前往福建156.92万人次,占出岛旅游人次的17%左右;福建是大陆游客主要赴台通道,在客源输送方面成绩斐然:2011年前4个月福建居民赴台湾本岛旅游769个团,18195人次,其中经“小三通”赴台381个团,10333人;福建接待台胞近36.72万人次,同比增长16.6%,随着6月28日“个人游”的正式启动,两岸旅游对接将更为频繁。
1.入境、赴闽台湾女性旅游市场的现状
长期以来,多数入境台湾游客都将福建作为自己的目的地。台湾游客在福建省入境旅游市场所占份额一直保持在30%-40%左右,厦门成为台胞大陆旅游首选目的地。另一方面,随着两岸关系回暖,经贸、文化方面合作加强,台湾游客自身旅游动机的变化,赴闽台客占入境台客的比重正在逐渐缩小,福建在两岸交流中的地位有所下降。闽台交流需要在新的时期、新的合作项目中继续加强。
2.赴台福建女性旅游市场的现状
二、闽台女性旅游市场的产品分析
1.福建女性旅游市场产品分析
福建省山海交融,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区位优良,武夷山、鼓浪屿、客家土楼等旅游景区品牌响、美誉度高,但针对女性游客所开发的旅游产品却少之又少。每年的“妇女节”是春节后旅游市场的第一支催化剂。而全省仅有个别大型旅行社推出“妇女节”专题线路,且这些线路和平时的相差无几,并非是女性专享的旅游产品,也很少针对女性优惠。由于与常规团不同,专享团需专门设计产品与线路,成本较大。如果专为女性打造的特定产品与线路而不收男游客,旅行社成团几率将随之降低,加大其运营风险。据此现状,一些旅行社也正在探索满足都市高端女性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项目,但距离大规模的市场开发还尚有一段距离。
2.台湾女性旅游市场产品分析
台湾地区与国际交流频繁,女性自觉自知自主意识强,更关心自身全面发展,将出游看作是自我完善过程中所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出游率、旅游消费相对较高。岛内女性旅游市场细分明晰,旅游产品灿若繁星:针对不同年龄女性(如年轻女性的美容瘦身旅游)、不同生理周期女性(如怀孕女性的孕期保健旅游)、不同社会角色女性(如职场女性的减压旅游)、不同家庭组成方式女性(如单亲妈妈的亲子旅游)等。岛内的一些旅游专列上还设置了柔美气息浓郁的女性游客专用车厢,保障了女性出游安全,增强了旅途舒适感。台湾女性旅游产品富有创意、特色鲜明、目标客源市场定位准确,体现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
三、闽台女性旅游市场对接与合作的利益者分析
1.妇女联合会
2.旅游企业
闽台两地旅游企业合作迫切、意向明显。作为同一经济文化合作区,两地旅游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旅游企业是随利益活动的经济体,他们发现两岸女性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认识到到赴台“个人游”将为两岸女性旅游市场开启一扇新的大门,注意到女性作为新的经济主体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在显性方面,女性出游越来越频繁、旅游消费日益增多;在隐性方面,女性作为家庭事务的主要决策者,掌握着诸如全家出游等事务的实施与否。加之两地的“五缘”优势,闽台女性旅游市场的开发前景广阔,利益丰厚。
3.女性游客
女性游客是闽台两地女性旅游市场对接与合作的主体,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她们在时空转变中分别扮演游客与当地居民的角色。这种对接与合作更利于旅游过程中各主体利益的实现。它不是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的碰撞,也不是一种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强强联合,共同进步的合作。在这种合作中可以还原对方生活的本来面貌,更真切体验对方的感受,增进对话,加深了解,以游会友、以友促游。
四、闽台女性旅游市场对接与合作机制的构建
中国旅游研究院的《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显示,2011年区域旅游呈现“东中西”梯度发展格局。2000-2010年,我国国内区域旅游合作项目约90多个,但多数合作协议都流于形式。从区域旅游合作伙伴的空间关系模式角度划分,可以将闽台旅游合作区归为伙伴空间不连续关系模式,旅游合作旨在建构稳定的“互为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合作伙伴关系。笔者试图基于汪宇明(2009)提出的“认知共同体”(epistemiccommunity)之上来探讨闽台女性旅游市场对接与合作机制的构建。
闽台两地共建“海峡旅游区”是两岸业界的共识,是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促进两岸加深了解的必要手段。“闽台女性旅游”品牌作为“海峡旅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质与市场特性,赴台“个人游”时代的到来,将促进闽台女性旅游市场对接与合作的实现,将海峡旅游区打造为区域合作的典范,成为继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之后的中国区域旅游第四级。
[1]Chen,JosephS.Chang,Lan-Lan.Cheng,Jen-Son.(2010).ExploringthemarketsegmentsofFarmTourisminTaiwan.JournalofHospitalityMarketing&Management19(4):309-325.
[2]ConnieMokandThomasJ.IversonExpenditure-basedsegmentation:TaiwanesetouriststoGuamTourismManagement21(2000)299-305.
[3]范向丽,郑向敏.基于台湾女性旅游者行为倾向的福建省旅游市场开发策略[J].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68-73.
[4]夏怡然.女性闲暇生活状况――以福建省为例[J].南京人口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4(20):28-33.
[5]林如瑛.(民国95年),女性出国旅游动机之研究,硕士,亚洲大学,台湾.
[6]黄东正,黄福才.台湾赴大陆团体旅游者意愿与动机实证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5-22.
[7]黄福才,张进福.大陆旅游市场湾旅游者行为研究[J].市场营销,2004(17):63-67.
[8]郑耀星,刘少艾,李炳宽.基于“五缘”优势的闽台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93-96.
[9]汪宇明.旅游合作与区域创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旅游电商;旅行社产品;产品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课题科研题目“旅行社新业态研究”阶段性成果。
一、产品营收稳步增长,产品利润不断下降
二、产品市场进一步细分,产品设计不断出新
产品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旅行社产品相比工业产品,具有季节性强、地域性强、淡旺季明显等特点,其不可储存,瞬时性特征尤其突出,与市场需求变动的关联程度更强。近年来,散客旅游市场的发展、游客个性化需求的增长,旅行社产品市场细分的趋势进一步明显,与市场的契合程度不断提高。
三、产品营销呈现信息化、移动化、多样化的新特征
新兴旅游市场的消费主体是“70后”至“90后”的年轻人,例如邮轮旅游的消费者中虽然有不少是中老年人,但帮助订购邮轮产品的确有不少是他们的子女,及“70后”的中青年们。他们能够熟练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熟悉网络购物环境,能够娴熟使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购物,新兴游客消费习惯的变化对旅行社的产品营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电商已经捷足先登,占领网络营销高地的时候,传统旅行社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营销信息化的新特征。从旅游营销的趋势来看,未来的旅游散客营销必然是以线上网络营销为主要形式,旅游电商凭借其强大的网络平台极大地拓展了营销渠道。然而,如果仅仅依赖电商,舍弃已有的网络渠道,或者不在网络营销上做丝毫努力,线下旅行社将成为电商的被动喂食者,受制于电商而丧失在营销上的主动权。应当看到,即便是在网络营销不断发展的时代,线下旅行社仍然有进行网络推广的渠道存在,比价网体系、百度竞价模式、淘宝官方旗舰店以及旅行社官网都可以成为旅行社进行网络营销的重要渠道,也可以成为旅行社与旅游电商在产品价格和质量展开博弈的重要阵地,因而把握营销方式的新特点,积极进行营销手段的变革对于未来旅行社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四、结语
就目前线下旅行社的发展现状而言,资金投入不足或许是制约线下旅行社发展最重要的瓶颈之一。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当下,风投的投资热点显然不是已经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的线下旅行社,如果没有政策的持续支持,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将进一步制约线下旅行社的发展。尽管面临着如此困境,但线下旅行社仍然保持着它们在产品资源采购和人力资源储备方面的优势。多年来,组团社和地接社之间因市场需要而建立起密切的互利合作关系,对地接资源尤其是对地接导游资源的掌控仍然是线下旅行社的优势之一。利用既有优势,加大产品研发力度和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立足本土资源市场和客源市场,开发个性化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个性化营销,让旅行社发挥线下特点与优势,才能走出被动应对的困境,在竞争中实现持续发展,在转型中实现升级飞跃。
【参考文献】
[1]江苏省旅游局.江苏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R].2014
[2]国家旅游局关于2014年度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情况的公报[N].中国旅游报,2015-10-19
[3]谢双玉,冯娟主编.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