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抓住受害人的心理,通过虚假利益诱惑(发放新生儿补助、残疾人补贴等),使受害人信以为真;然后嫌疑人称为方便领取补贴需提供银行卡账户及密码或直接要求受害人在ATM机上按照其提示进行操作,嫌疑人趁机将受害人账户上的钱转走。
3.网络招聘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互联网在不同的网站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利用受害人求职心切的心理特点,以交纳材料押金、保证金等为由,要求受害人通过银行汇款、转账等方式汇入指定账号,之后便失去联系。
4.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嫌疑人仿制一些大型购物网站,或使用恶意插件在各大购物网站发布商品信息,诱骗受害人汇款后骗取钱财或以次充好,或以假货进行诈骗。
5.冒充军人诈骗
7.网络兼职及刷信誉诈骗
8.中奖诈骗
9.网络荐股诈骗
犯罪嫌疑人在网上制作虚假股票投资网站,利用目前股票指数较低、炒股人抱有“抄底”赚钱的心理,以透露、贩卖股市内部消息、代炒股票、贩卖虚假股票投资软件等形式,诱骗事主投资后实施诈骗行为。
10.冒充熟人诈骗
11.贩卖网络游戏币及装备或提供代练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某款网络游戏,进行游戏币及装备的买卖,在骗取玩家信任后,让玩家通过线下银行汇款的方式,等得到钱款后即食言,不予交易;或在游戏论坛上发表提供代练,等得到玩家提供的汇款及游戏账号后,代练一两天后连同账号一起侵吞。
12.代办信用卡诈骗
13.以提高信用卡额度为由诈骗
14.虚假支付页面诈骗
有些群众在网购过程中,当进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要付款时,链接到了犯罪嫌疑人做的虚假页面,该页面在页面形式、扣款金额等方面做得与原网购网站非常相似,而通过这个虚假页面进行支付的金额则自动进入了犯罪嫌疑人的账户。
15.网络游戏诈骗
16.以找生意合作伙伴为由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报纸或互联网发布需找生意合作伙伴等信息,与受害人联系后,称需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指使受害人将钱打入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17.借精生子代孕诈骗
18.网络订、购、退票诈骗
19.征婚诈骗
20.虚假办证诈骗
21.冒充电信运营商、银行客服诈骗
22.汽车退税补贴诈骗
23.网络购车诈骗
犯罪嫌疑人利用在不同的网站发布虚假卖二手车信息,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要求交付定金、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24.网络聊天诈骗
25.谎称受害人家人被绑架诈骗
27.以招揽工程谈生意为名设局诈骗
28.退还保证金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发布“××银行卡支付××元保证金”虚假信息,待有人联系后,以退还其保证金为由向其索取银行卡短信验证码,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29.发放助学金诈骗
犯罪嫌疑人通过拨打受害人手机取得联系,并自称老师以发放助学金为由取得信任,要求受害人到指定银行汇款。
30.招嫖诈骗
二是社会危害相对较大。一些群众多年的积蓄一夜之间被犯罪分子骗取,思想包袱很大,个别群众因被骗厌世轻生自杀,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是受害群体不特定。通过梳理分析,受害群体按职业分,有在校学生、个体老板、下岗工人、打工人员、农民;按年龄段分,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均占一定比例。
四是侦办难度大。由于电信诈骗犯罪往往是跨地区甚至是跨境作案,涉案资金账户和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地区协作成本高、破案难度大。另外,此类犯罪涉及互联网、电信、计算机等多个领域,加之银行具有开户方便、销户方便、转账方便、取款方便等功能优势,犯罪分子转移赃款便捷迅速,证据固定难度大,追回赃款的可能性小,都加大了此类案件的侦办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