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都收到过诈骗短信、网址,有过受骗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但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这个问题是尤为严峻的,因为一时疏忽,就可能被骗走毕生积蓄。随着技术进步,“AI语音诈骗”“冒充公检法”等新型骗局频发,保护好自己的养老金,成为了中老年人的必备功课。
如何识破骗局?网大特别为您整理了最新的8大诈骗手段和7大防范技巧!
在了解之前,先一起读常见防诈骗口诀吧——
“六个不”防骗口诀
不透露:个人信息不外泄
不轻信:陌生来电勿轻信
不点击:陌生链接要小心
不转账:钱款安全最重要
不贪心: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害怕:恐吓威胁勿当真
接下来,一起仔细阅读
提升安全意识,共同抵御诈骗威胁!
1
冒充“公检法”诈骗
骗术特点
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或法院人员,称受害者涉嫌违法,要求其提供个人信息或转账配合调查。
真实案例
2
假冒亲友诈骗
3
投资理财骗局
骗子以“高回报”“稳赚不赔”为诱饵,吸引中老年人投资虚假的理财项目或平台。
某地陈大爷收到“朋友”推荐的理财群,群内“理财专家”宣称日收益高达5%。陈大爷投入了全部退休金共30万元,短期内确实获得了小额返利,但之后平台突然关闭,所有资金蒸发。
4
虚假健康保健品诈骗
骗子利用中老年人对健康的重视,推广虚假的保健品或医疗器械。
5
网络兼职诈骗
骗子在网络上发布“简单易赚”的兼职任务,例如刷单返现,吸引受害者参与。
6
虚假慈善捐款诈骗
骗子假借慈善名义,向中老年人募集捐款,声称帮助弱势群体。
7
冒充熟人诱导转账
8
恐吓型诈骗
骗子威胁受害者,称其或其家人因某事惹上麻烦,必须支付“罚金”或“摆平费”。
一名退休干部收到短信,称其孩子涉嫌犯罪,需立即支付10万元“保证金”。因害怕影响孩子前途,受害者慌忙转账,后发现是骗局。
Q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需要提高警惕性、增强防范意识,以及掌握具体的方法和技能。以下是全面的防范策略:
增强警惕性
切勿轻信来电身份:即使对方声称是“公检法”“亲戚朋友”或“公司领导”,也不要轻信,需多方核实。
核实信息真伪
妥善保管隐私信息:不要轻易将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短信验证码等信息透露给他人。
注意金钱交易
不轻信“安全账户”:所谓“安全账户”都是骗局,公安机关不会要求通过转账来证明清白。
拒绝“高回报”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对收益高、无风险的投资保持怀疑。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安装安全软件:为手机和电脑安装正规安全软件,防范恶意程序。
设置复杂密码:为各种账户设置强密码,并定期更换,避免重复使用相同密码。
定期更新设备系统:及时安装手机、电脑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全补丁,防止被黑客攻击。
与身边的人互助
建立“核实意识”:让家人养成凡事核实的习惯,不盲目相信陌生来电或短信。
利用反诈骗工具
及时报警:一旦被骗,迅速拨打110报警,并保留证据(如转账记录、聊天记录)。
您身边发生过类似事件吗?
也期待交流更多诈骗案例和防骗经验!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为家庭和社会筑起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