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南宁市召开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南宁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成效,并针对近期常见的诈骗手段提出防范建议。据悉,今年以来,全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7%,破案数同比上升9.7%;全市公安机关处置资金预警信息1万余条,成功劝阻率为99.96%。
诈骗模式呈现新特点新趋势
婚恋诈骗、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随着电信网络诈骗不断更换“皮囊”,市民群众稍不注意就会掉进骗子设置的陷阱里。
据介绍,近期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的高发类型主要包括网络刷单类、虚假投资理财类和冒充客服类诈骗,且犯罪话术迭代加快,技术应用广泛,尤其是诈骗分子利用区块链、虚拟货币、GOIP、远程操控、共享屏幕等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更新升级犯罪工具。
此外,犯罪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大量的个人信息,对不同人群进行分类和分析,针对特定群体的需求、心理弱点等制订个性化的诈骗方案,诈骗目标更加精准化。
齐抓共管守好群众“钱袋子”
治理电信网络诈骗需要各方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才能形成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南宁市公安机关全力开展破案攻坚,组织20余次集中收网行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00多名,同时与通信、金融等部门加强协同,针对“卡头卡贩”“一人多开”涉案线索,坚决开展“快查快打”,打击窝点20个。
要实现“天下无骗”,需要全民参与。据悉,今年以来,南宁市紧跟电诈警情案件形势,推进警、校、企“三个融合”,深入开展反诈宣传。各部门综合施策、齐抓共管,组织或参与各类线下反诈宣传活动1880余场、受众62万余人。
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提醒:
近年来,涉及金融服务类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快速翻新,迷惑性不断增强,常见的类型包括“共享屏幕”类、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等。针对此类诈骗,中共南宁市委金融委办作出如下提示:
不盲目不轻信,不贪小利防骗局。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理财观念,警惕各类“天上掉馅饼”的说辞。选择理财产品时,应选择正规金融机构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
正规渠道保权益,遭遇诈骗速报警。如遇经济纠纷,应依法通过正规渠道进行维权。若发现自己陷入诈骗陷阱导致资金损失,或发现涉嫌违法犯罪线索,应保存好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交易截屏等有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
1.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尤其是敏感信息,在非必要情况下,不要对外随意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家庭住址、家庭成员等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