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共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1839年,英国驻广州商务监督给首相发出密件,建议向清廷、发出通牒,要求其割让一个岛屿给英王陛下。后来英国通过战争达到了该目的。这个“岛屿”是()
A.台湾岛B.辽东半岛C.香港岛D.澎湖列岛
2、圆明园遗迹静静地向世人述说着历史耻辱,百余年前这一世界名园遭受野蛮的劫掠焚毁,沦为废墟。()
A.日本侵略军B.沙俄侵略军
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地最多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瑷珲条约》D.中日《马关条约》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提出“自强”、“求富”口号的是()
A.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
6、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训练新式军队B.开办新式学堂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D.建立民主共和国
7、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A.推翻了清王朝B.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C.建立了中华民国D.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8、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A.李鸿章B.陈独秀C.李大钊D.胡适
9、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D.为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10、国共两党联合起来,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开展了()
A.新文化运动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重庆谈判
11、南昌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
A.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B.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D.初步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2、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创作的背景是()
A.八一三事变B.七七事变C.九一八事变D.南京沦陷
13、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卢沟桥事变D.重庆谈判
14、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位于()
A.广州B.长沙C.武汉D.上海
15、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出现的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的爆发B.卢沟桥事变的爆发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八一三事变的爆发
16、我们要研究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以下最有力的证据是()
A.文学作品中的描写B.电影片段中的场景
C.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的新闻照片D.日本的官方言论
17、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扫荡。这就是历史上的()
A.新文化运动B.戊戌维新运动C.“”D.“大跃进”时期
18、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胜利”是()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挺进大别山D.百团大战
19、蒋介石在一封电报中说:“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毛泽东“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避免了内战的爆发B.通过了“共同纲领”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D.签署了“双十协定”
20、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孟良崮战役开始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开始D.渡江战役开始
2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打了无数胜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四渡赤水B.百团大战C.辽沈战役D.上甘岭战役
22、张謇是近代著名民族企业家,其创建的大生纱厂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缩影。你认为大生纱厂经营“最景气”时期是在()
A.甲午战争后B.抗日战争时期C.“一战”期间D.解放战争时期
23、1926年,中国的“红三角”牌纯碱,闯入万国博览会并获金质奖章。为该荣誉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邓稼先D.张謇
24、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修筑的铁路上
B.19,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C.19,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D.19,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
25、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B.宣扬民主、共和的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
材料三:钟山风雨起仓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1分)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红军“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1分)在远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召开了攸关生死的转折性会议(2分)
(3)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战役的辉煌战果(2分)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2分)
(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的胜利,你有何感想(2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题目见第2页,请把答案填在下面答题卡中。)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CCCDDDBAABCC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CCADDBCCBCD
26、答:(1)秋收起义。(1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分)
(2)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分)甘肃会宁会师。(1分)贵州遵义。(2分)
(3)渡江战役。(2分)平津战役。(2分)
(4)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2.有人这样评价近代史上列强的侵华:“一半是残忍的破坏和掠夺,一半是客观的建设和推动。”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割占中国大片领土B.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
C.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D.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变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
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不断抗争挽救民族危亡的历史。其中以农民阶级为主体发动的运动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虎门销烟
③左宗棠收复x疆④义和团运动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5.反映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南京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蒋家王朝覆灭
7.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李磊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1861年曾国藩安庆军械所
18光绪帝《定国是诏》
19陈独秀《青年杂志》
A.军事工业的兴起B.政治体制的变革
C.民主思想的传播D.近代化道路探索
9.19,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次会议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引发国内的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D.维新变法运动
10.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一节日源于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起义,该起义是
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
C.秋收起义D.进军井冈山
11.有学者认为:“随着这些城市起义(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毛泽东在农村的活动开始呈现出重要性。”此时毛泽东在农村进行的重要活动之一是
A.参加中共一大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召开遵义会议D.参加重庆谈判
12.“口号”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和传递着历史信息。下列不属于五四运动口号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D.“实业救国”
13.“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中华民国的成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4.“晚上十点半板垣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材料指的是
A.鸦片战争B.七七事变
C.甲午中日战争D.九一八事变
15.“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A.逼蒋抗日B.炫耀武力
C.投靠日本D.阴谋夺权
16.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下列事件最符合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南京大屠杀D.百团大战
17.假期里杨阳同学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井冈山》③《甲午风云》④《血战台儿庄》
A.①③②④B.④③①②
C.①④②③D.④①②③
18.抗战胜利后,被日本割占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这里的“50年”是指
A.1894—1944年B.1895---1945年
C.1842—1892年D.1840—1890年
19.1945年,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A.中共一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20.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的这次合影,曾使无数国人充满希望,当时全国人民普遍希望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团结民主,和平建国
22.整理历史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有助于我们了解
A.国民革命的主要进程B.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
23.小林同学用百度搜索下列关键词“状元、实业救国、大生纱厂”。他要搜索的人物应是
A.林则徐B.张謇
C.张之洞D.詹天佑
24.“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在近代中国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是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材料中的“黄金时代”主要发生在
A.洋务运动期间B.戊戌变法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解放战争期间
A.19世纪中期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D.21世纪初期
26.翻译《天演论》激励人们“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的是
A.严复B.林则徐C.康有为D.魏源
27.在19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首条铁路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激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这条铁路是
A.平汉铁路B.滇越铁路
C.京张铁路D.淞沪铁路
28.《义勇军进行曲》是一首民族战歌,曾经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和勇气。这首歌的词作者是
A.鲁迅B.冼星海C.田汉D.聂耳
29.中国近代史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②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④马克思主义—中共建立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30.《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这份报纸不可能报道的新闻是
A.邓世昌以身殉国B.左宗棠收复x疆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创办京师大学堂
二、材料分析(31题10分,32题10分,共2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变着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复兴之路》上
⑴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什么运动请你写出这场运动的两个代表人物。(3分)
⑵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变为实践的_运动是什么孙中山把革命纲领阐发为什么思想(2分)
⑶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的名称并写出这场运动的意义。(3分)
⑷从这些变革中,你能体会到哪些激励你向上的精神(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
材料三、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⑴材料一的歌谣中的“朱毛”分别是谁“军队”是指哪一支(3分)
⑵材料二毛泽东形象的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概括了长征精神,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并概括长征精神。(3分)
⑶材料三中为什么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她所说的“统一”是指(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CDBDCABDBABDDDA
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答案CABDDDCBCBACCDC
二、材料分析题(31题10分,32题10分,共20分)
31、(10分)
⑴洋务运动;左宗棠、李鸿章等(3分)
⑵戊戌变法;三民主义(2分)
⑶新文化运动(1分);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分)
⑷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思考,善于学习、不怕困难等(2分)
32、(10分)
33、⑴朱德、毛泽东;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3分)
⑵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分);不怕困难、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众志成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主义精神。(2分)
⑶和平解决、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国共两党合作,一致对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2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内。)
1.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上镶嵌着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第一幅的主题反映的是19世纪30年代末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这个事件是
A.虎门销烟
B.金田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2.要考证近代英法联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下列地方应选择
A.卢沟桥B.圆明园C.大观园D.伪满皇宫
3.19世纪中后期,在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海防”与“塞防”的争论,对此,左宗棠的主张是
A.力主收复x疆B.放弃西北塞防
C.先扶西边在扶东边D.先扶北边在扶南边
4.座落在山东威海的中日甲午战争纪念馆所纪念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洪秀全C.左宗棠D.邓世昌
5.196月,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的英国海军司令是
A.义律B.华尔C.西摩尔D.瓦德西
6.下列洋务运动中的哪一内容体现了李鸿章“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固本乃可益国”的思想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B.筹建海军
C.兴办新式学校D.开办民用工业
7.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掀起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B.发动人民群众
C.建立共和国D.挽救民族危亡
8.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局面的一场革命是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
9.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
10.小林在翻阅历史书籍时,看到:一群游行的人手举的旗帜和横幅上写着“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标语。你认为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1.国民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集中表现为
A.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国民党内左派和右派的矛盾
C.中国人民同北洋军阀的矛盾D.国共两党的矛盾
12.红色旅游是当前旅游业的热点。假如你想考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应去:
A.南昌B.武汉C.井冈山D.广州
13.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下列哪一事件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A.遵义会议B.渡过金沙江C.强渡大渡河D.四渡赤水河
14.每年的9月18日,东北沈阳总要想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民不要忘记哪一国耻
A.火烧圆明园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15.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A.中国开始转人局部抗战
B.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C.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了第一次大胜利
D.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的开始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
16.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英勇抵抗B.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D.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17.刘伯承与邓小平,有着共同指挥军队的战斗生涯,被称为战场上的最佳拍档,你知道他们共同指挥的著名战役有哪些①挺进大别山②辽沈战役③淮海战役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解放战争时期,人民群众动用88万辆大小推车支援前线的壮观场面出现在
A.辽沈战役中
B.淮海战役中
C.平津战役中
D.渡江战役中
19.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担任《申报》记者,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A.采访并报导淞沪铁路通车情况
B.用有线电报从外地向报社发回新闻报导
C.用照相机拍摄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
20.我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的负责人是
A.詹天佑B.侯德榜C.茅以升D.魏源
21.小华立志报考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所大学,你知道她想报考的是哪所大学
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南京大学D.复旦大学
项目一战前一战后
棉纺厂22家64家
缫丝厂170多家430多家
面粉厂40多家120多家
22.下表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摧毁了封建制度
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D.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3.学完中国近代史,班里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内容不恰当的是
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24.今年9月,台湾有一批食品在福建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中华民国95年5月(注:中国民国元年是19),保质期一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限到
A.5月B.5月C.5月D.5月
25.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B.维新运动
C.洋务运动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二、材料解析题(13分+12分=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将来……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
材料二:《国家禁毒委员会—20禁毒工作规划》把禁毒宣传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禁毒宣传教育是重中之重。从9月1日起开始执行的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在安全自护、远离毒品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鸦片输入给中国造成的主要危害。(4分)
⑵当时英国为什么要“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2分)
⑶面对鸦片给中国造成的危害,向道光帝上书请求严禁鸦片的大臣是谁(2分)他领导禁烟斗争的最著名事件是什么(2分)
⑷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在“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你准备怎样做(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⑴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1分)是谁发动的(2分)
⑵“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3分)
⑶“这场军事政变”的结果如何(3分)有何历史意义(3分)
三、简答题(13分)
28.204月29日,应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访问大陆。这是国共关系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历史上,国共之间曾经两度合作。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国共两党第一、二次合作分别是在什么时期(4分)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4分)
⑵你认为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前两次合作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
⑶通过回顾历史,你如何看待连战的大陆之行(3分)
四、分析与探究(本题12分)
29.8月4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发生侵华日军遗弃化学毒剂伤人事件,导致我国44名公民受害,其中伤势最重的李贵珍死亡。至20,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先后六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激起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强烈反对和愤慨。
请以“正视历史,以史为鉴”为主题,提笔给你的同龄人——日本中学生写一封信。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告诉他们你所知道的日本军国主义罪行,以及中国人民反对侵略、热爱和平的心愿。(注意:以200字左右为宜;收信人是日本中学生,落款应为“垦利中学八年级(一)班全体同学”,不得写出自己的真实校名、姓名,否则视为零分;写信时要将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右翼分子与日本人民区分开来。)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答案ABADCDDABBCCB
答案BBCCBDABDACC
26.⑴危害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使很多人家破人亡;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军队战斗力下降;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加剧了政治的腐败等。(4分)说明:学生只要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如果引用材料中语言作答,只要符合题意,也可酌情给分。
⑵扭转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局面,打开中国市场(或为了获取暴利,掠夺财富)。(2分)
⑶林则徐(2分);虎门销烟(2分)。
⑷学生的答案中,必须包含“拒绝毒品”和“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两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有具体做法,语言精练1分,共3分。
27.⑴1936年,(1分)张学良,杨虎城。(2分)
⑵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答联共抗日、抗日、救亡、救国、爱国等均可)(3分)。
⑶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3分)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3分)
三、简答题(本题13分)
28.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时期)(2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创办黄埔军校;通过北伐战争,消灭了封建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2分)第二次:抗日战争时期。(2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分)
⑵国共两党有共同的奋斗目标(2分)
⑶学生看法可以有多种,如:为国共两党第三次合作奠定基础,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等,学生言之有理即可(3分)
一等(10~12分):主题突出,论据充分,情感丰富,逻辑性强,语言流畅;
二等(7~9分):主题较突出,论据较充分,情感较丰富,逻辑性较强,语言通畅;
三等(4~6分):主题不够突出,有一定的史实基础,语言较通顺;
四等(3分及以下):主题不突出,史实不清,语句不通。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代号写在下表,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鼠首兔首铜像已于2月26日在法国佳仕得拍卖行拍卖,中国收藏家蔡铭超以2800万欧元拍得,但不付款购买。这两件文物被掠夺到海外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B.中法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在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知识问答”中,题板给选手的提示,根据提示你会选择的历史人物是()
A.胡适B.魏源
C.严复D.张謇
3.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C.精减机构D.裁汰冗员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清代名将率军收复x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丁汝昌
5.“我翻开历史看一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请联系所学知识想一想,这段描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
A.反对专制B.反对愚昧C.反对旧道德D.反对旧文学
A、195月4日B、1919年7月1日
C、197月1日D、1921年7月23日
7.11月,中共十八大选举产生了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下列人物在中共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周恩来D.刘少奇
A.中共一大的召开B.南昌起义的发动
C.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D.遵义会议的召开
9.有一首歌唱到:“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B.挺进大别山C.抗美援朝D.红军长征
10.疑是问之源。为研究“九一八”事变的真相,某学者搜集了如下资料,其中你认为可质疑的是()
A.东北将士的回忆B.国民政府的绝密档案
C.东北人民的控诉D.日本当时媒体的报道
11.红色旅游是青少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方式之一。小明同学暑假期间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上海B.南昌C.遵义D.南京
12.下列作品中直接反映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事件的是()
A.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B.诗句“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急。”
C.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
D.电影《甲午风云》
13.一位日本青年手举“向南京市民谢罪”的标语牌参加抗议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的活动。其“谢罪”针对的是日本侵略者()
A.签订的《马关条约》B.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C.发动的七七事变D.进行的南京大屠杀
1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是:()
A.孟良崮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15.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
16.与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关的是()
A.嘉兴南湖游船B.八一建军节C.革命摇篮井冈山D.中共七大会场
17.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A.此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争取和平的诚意和“弥天大勇”
B.此事件中国共双方达成了“双十协定”
C.此事件发生于山城重庆
D.此事件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18.描绘的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战略态势,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9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
A.五四运动的胜利B.北伐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
20.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的“过大江”指的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接着,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1)材料一中“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指的是哪四次侵华战争(4分)其中,与我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个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师夷长技”指的是什么事件“变法维新”中的领袖人物是哪几位(2分)
(3)材料二中,“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王朝,建立了共和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领导者是谁(2分)
(4)材料二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这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它的领导人物是那两位(2分)
22.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从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了解它,牢记它,可以使我们勿国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材料三: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经过各方面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2分)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中的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谁(2分)
(4)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百年的国耻,今年是战争胜利多少周年(1分)谈谈你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3分)
(5)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一直在为侵略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行为,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23.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7分)
(1)红军长征原因是什么(2分)
(2)红军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2分)
(3)你认为今天的我们应该学习红军长征的哪些精神(3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0小题30分)
1.A2.D3.B4.B5.C6.C7.B8.C9.D10.D11.C12.B13.D14.B15.D
16.D17.D18.A19.C20.D
21(12分)
(1)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分)
《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分)
(2)洋务运动梁启超康有为(2分)
(3)辛亥革命孙中山(2分)
(4)新文化运动李大钊陈独秀(2分)
22(11分)
(1)九一八事变东三省沦陷敌手(2分)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
(3)张学良杨虎成(2分)
(4)71周年(1分)抗日战争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3分)
(5)承认历史,尊重历史(言之成理即可)(2分)
23(7分)
(1)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分)
(2)过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四渡赤水等(举够两个即可得全分)(2分)
(3)言这成理即可(3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你知道这是什么旗吗
A.中国共产党党旗B.中国国民党党旗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D.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2.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1950年,人民政府颁布了
A.土地法案B.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你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把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选出来。
A.中国人民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C.中国从此能站着生活了
D.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以下哪件事不是发生在1950年土地改革以后
A.农民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
B.湖南省一年就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
C.辽宁金县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变为良田
D.安徽省某地农民把收获的三分之二交给地主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没收资本家的财产B.开展合作化运动
C.组织生产合作社D.实行公私合营
6.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B.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公布之后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
7.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改革主要是解决了
A.提高劳动者积极性问题B.改善劳动者待遇问题
C.改善劳动者劳动条件问题D.提高领导者的素质问题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是党的哪次会议后制订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9.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直接得益于
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思想
10.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于哪次会议后
A.中共十一大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1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
A.户籍改革B.城市规划
C.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D.国有企业的改革
12.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团结,为有效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民族平等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歧视D.共同发展
13.我国已设立的省级民族自治区是
A.x疆、内蒙古、云南、宁夏、x藏
B.x疆、内蒙古、河北、辽宁、x藏
C.x疆、内蒙古、广西、宁夏、x藏
D.贵州、黑龙江、吉林、湖南、广西
14.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1999年回归祖国的是
A.香港B.澳门C.台湾D.九龙
15.当前,实现台湾和大陆关系平稳发展,并进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提是
A.两岸举行和平谈判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实现双方领导人的互访D.在经贸领域展开合作
16.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独立自主五项原则
C.四项基本原则D.共同发展原则
17.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这一合法权利被恢复是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
A.第24届B.第25届C.第26届D.第27届
18.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①“铁饭碗”逐渐被打破②就业渠道拓宽,人们可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③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④这种制度不要求人们学习,不需提高就业能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20.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具体表现为①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普遍得到加强②设置了医疗保险制度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④兴建养老院、孤儿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有关知识,正确回答问题。21.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这一次,我们摸了一下美国军队的底。对美国军队,如果不接触它,就会怕它。我们跟它打了三十三个月,把它的底摸熟了。美帝国主义并不可怕,就是那么一回事。”
——毛泽东材料二:“这场战争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
——彭德
——来自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给总统的报告
回答问题:
②材料二中彭德怀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此话的依据是什么
③材料三中他们认为的错误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和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太阳一出来就把西柏坡的山山水水照得金光灿烂。毛泽东兴致盎然,风趣横生,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周恩来笑道:“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退出来。”毛泽东郑重地说:“退出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①毛泽东和周恩来是在什么形势下说这番话的
②“进京赶考”的含义是什么
③中国共产党“进京”七年的成绩有哪些
23.材料一:“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有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时期流传于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材料二:“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迈出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凤阳民间的花鼓词
材料三:70年代农村的经济改革最早发生在安徽凤阳县。1978年12月的一天夜里,安徽凤阳县犁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20户社员,除两户无人在家外,18户的代表聚集在村里一间屋里秘密写下了一张契约。在契约中,每户农民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粮食任务,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功,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如发生意外,社员保证把干部的小孩养活到18岁。18个农民在保证书上按了指印或图章,之后他们把牲畜、土地分到每户手中。年底小岗生产队的全年粮食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一下提高到12万多斤,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还了贷款。小岗生产队农民的实践得到了党中央的支持,其做法迅速在全国农村得到推广。
①你认为材料一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②你认为材料二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③材料三中“小岗生产队农民的实践”,后来逐渐形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这项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④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材料二有无联系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