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的婚姻,疲惫才是真相

近日,韩国综艺《新婚日记》中的「恩爱夫妻」具惠善和安宰贤的离婚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曾经因甜蜜爱情感动网友的两人纷纷亲自下场「互撕」。过去的糖也未必都是虚情假意,只是「不爱了」后的不体面和凄凉让人心嘘。

具惠善也在社交平台给出了安宰贤的离婚理由:进入了婚姻倦怠期。

婚姻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

倦怠(burnout)一词最早其实出现在工作情境中,这种倦怠是一种情绪性耗竭。当把工作倦怠的概念引入到家庭领域中时,即这里所说的「婚姻倦怠」。[1]

具体准确来说,婚姻倦怠发生在长期要求卷入情感的夫妻关系中,它是当期望和现实出现持续性不匹配时产生的一种身体、情感和心理的耗竭状态。[2]

心动往往只需要一瞬间,恋爱可以靠激情维持,但婚后都逃不过「柴米油盐酱醋茶」,平淡如水才是大部分婚姻呈现的状态。

河南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所在7个城市选取了已婚居民640人,探讨城市居民婚姻倦怠状况及与婚姻压力、离婚意向的关系,结果发现:轻度、中度和高度婚姻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16.3%、8.4%和1.9%,婚姻倦怠的累计检出率达到26.6%。换句话说,每10个已婚居民中,有将近3个出现了倦怠感。[2]

那是什么导致了倦怠呢?

研究表明,导致婚姻倦怠的最主要因素是生活环境带来的婚姻压力,婚姻压力既指情感压力也指经济压力。婚姻压力和经济压力可以正向预测婚姻倦怠,其中,情感压力对离婚意向起直接预测作用。[2]

在具惠善和安宰贤的关系中,当被问到结婚的理由时,安宰贤曾回应「因为太喜欢这个人,想快点开始新婚生活」。

而当关系破裂时,具惠善在社交平台配文称「他好像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我是住在这个家里的幽灵,你曾经最爱的人,变成了僵尸。」

这段文字引发网友共情式反问:嫁给爱情,真的不靠谱吗?

嫁给爱情靠不靠谱不知道,但没有情感维系的婚姻绝不会长久。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学者风笑天对全国12个城市的1786名18-28岁的在职青年(包括未婚和已婚)的婚姻期望和婚姻实际状况进行了一项大规模调查,结果表明:「各类青年最为一致、同时也是最为看重的择偶条件是两人之间的感情。」[3]

不论是未婚和已婚,在青年们心目中,经济收入都不如性格脾气、思想品德以及气质修养等个人的、内在的因素来得重要。

如今,传统的「门当户对」观点在年轻人中早已不流行。当代年轻人更注重的是心灵合拍和内在匹配度。

这也意味着,一旦结婚后的期望和现实之间出现不匹配,在敢爱敢恨的年轻一代中更容易波及婚姻的稳定性。[4]

女性的性道德感要强于男性

婚姻倦怠就像「温水煮青蛙」,不是突然就厌倦了,它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首先从亲密关系开始,然后逐步疏远,直至夫妻关系的破裂。[2]

在亲密关系中,男女性的认知就显示出了比较大的差异。

例如,在对对方的价值评价中,男性和女性对男性的价值认知高度一致。但是,在对女性价值的认知方面,男女性差异明显。

根据《中国婚姻关系中的亲密状况调查报告(2017)》,在对男性的价值体现排序上男女性认知完全一致,男性的价值依次体现在:有自己的事业追求、顾家有担当、朋友多交际广路路通、家有贤妻、后院安稳。

相比之下,女性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女性在照顾家庭和个人发展之间存在困难的选择和情感撕裂。

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男性被访者认为女性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家庭角色中,58.5%的男性受访者认为女性的价值体现在「教子有方,儿女有出息」,其次是「会打理家庭」,占比51.6%。

然而除了家庭角色外,女性本身更强调自身的成就,48.1%的女性被访者认为女性价值在于「干得好,经济独立」、42.6%的认为在于「有自己的专长或爱好」,均明显高于男性受访者在这两项中的应答比例。

央视前主持人张泉灵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时便直言问题本身是对女性的一种偏见,「我特别好奇,你们采访男性企业家的时候,会问平衡性的问题吗?」

对于女性来说,社会要求女性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家庭,这种对性别角色的不同的期待深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5]

其次,女性对夫妻间的亲密关系期待要高于男性,在对夫妻亲密度的自评中,男性的平均分为7.54分高于女性的6.75分。

当受访者被询问「影响夫妻关系的因素」时,受访者对影响夫妻亲密关系的八个重要因素的排序是:有效沟通、性忠诚、性格品行、共同兴趣、性生活质量、价值观、上进有事业、颜值高身材靓。

女性对前七个观点的选择比例也均高于男性。

有趣的是,女性在性方面的道德感要强于男性。86%的女性赞同「性忠诚对夫妻关系非常重要倦怠」的观点,对比之下,男性赞同此观点的为77.6%。

尽管男女双方对亲密关系存在认知上的差异,但如果积极进行情感沟通,夫妻不是不能填补认知差异上带来的矛盾。

而且夫妻也一致认为有效沟通是保证夫妻亲密关系的首要因素,但实际上没有多少夫妻能做到这一点,在情感沟通状况的所有具体选项中均未超过50%。

七年之痒是真的

更严重的是,与积极沟通相反,不少夫妻在倦怠期来临时,更多的是采用冷暴力。

根据《中国婚姻关系中的亲密状况调查报告(2017)》,冷暴力是伤害夫妻关系的首要因素,应答人数百分比高达56.4%,其次为猜忌少信任、出轨、性生活不和谐和家庭暴力。

相比于出现问题直接争吵,冷暴力更像是一种慢性毒药,常常表现为疏远、冷淡、漠不关心、侮辱或交流回避。「我很忙」、「你想多了」这类敷衍的语气更是让人无处反驳。[6]

值得注意的是,冷暴力也是暴力,给另一方造成的精神伤害丝毫不亚于直接的暴力行为。

当伤害亲密关系的行为频繁发生时,总有一方会提出分手,婚姻关系也随之破灭。如今,结婚率的下降和离婚率的上升已成为普遍现象。

是不是倦怠期来了就一定不能避免呢?其实不然,只要扛过婚姻中最艰难的几年,离婚的风险会不断下降,婚姻趋于稳定。

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的学者运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呈明显的「倒U型」曲线,曲线在婚后的第七年左右达到顶点,之后不断下降。这一研究验证了婚姻中所谓的「七年之痒」。[7]

这和亲密关系的模式不谋而合。根据《中国婚姻关系中的亲密状况调查报告》,年龄、婚龄的长短与夫妻亲密关系有着密切关系,呈U型关系,这正是夫妻亲密程度在家庭生命周期中的反映。

这和婚姻状况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保护有关。研究表明,有配偶老年人的健康预期寿命长于无配偶老年人。而离异或丧偶则会负面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10]

有配偶在,最起码在起居照料、监管健康上还能相互照应,也不至于孤独终老。

当夫妻双方步入耄耋之年,激情褪去,彼此的陪伴与扶持或许是晚年还留存的温情。婚姻是成年人的选择,爱情虽然是婚姻的基础,但不是全部,走出倦怠的泥潭需要的是双方的智慧和责任。

当然,考虑这些的前提是你要有个结婚对象。作者|张秋红设计|赵鹏路吴湘权

参考资料:

[1]李永鑫,&侯祎.(2005).倦怠,应激和抑郁.心理科学,28(4),972-974.

[2]李艺敏,吴瑞霞,&李永鑫.(2014).城市居民的婚姻倦怠状况与婚姻压力,离婚意向.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8(8),592-596.

[3]风笑天.(2006).城市在职青年的婚姻期望与婚姻实践.青年研究,(2),12-19.

[5]刘爱玉,&佟新.(2014).性别观念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国妇女地位调查.中国社会科学,(2),116-129.

[6]夏艺伟.(2019).家庭冷暴力的内在属性和法律救济.法制博览,(16):259.

[7]许琪,邱泽奇,&李建新.(2015).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社会学研究,(5),216-241.

[8]Pines,A.(2013).Coupleburnout:Causesandcures.Routledge.

[9]孙鹃娟,&李婷.(2018).中国老年人的婚姻家庭现状与变动情况——根据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分析.人口与经济,(2018年04),99-107.

[10]李成福,王海涛,王勇,&陈佳鹏.(2018).婚姻对老年人健康预期寿命影响的多状态研究.老龄科学研究,6(6),38-44.

想要走出婚姻泥潭是需要双方智慧的。想拥有完美的恋爱、想经营理想的婚姻,和渴望找到自我成就感、渴望养育一个好孩子一样,是人最本能的需求。

可似乎,科技再怎么进步,认知再怎么提高,都无法让我们顺利地拿到解锁亲密关系的密码,为什么经营婚姻关系、拥有爱的能力这么难?可如果回想下,在学校,数学做了几百道习题也可能只勉强及格;物理化学做烂了几本习题也不见得搞得清受力分析和那些化学反应公式;进入职场,从小白到管理者,你撞了多少回南墙,充电上了多少场培训或课程,才能得心应手处理各种难题。而在“爱”这件尤为决定我们幸福感的事上呢?我们投入了多少,自我投资了多少呢?我们虽想拥有100分的亲密关系,却是「无证上岗」那种。爱和幸福是可以习得的,但也是需要学习和刻意练习的!

我现在要推荐给你一门课程——「人生实验室」,就是来教你获得爱和幸福的能力!

「人生实验室」是利用心理学团体技术开发的成长类课程。三天三夜沉浸式深度团体体验+30天线上的改变之旅,9大国内顶级关系专家领衔打造团体场域,基于塔维团体、会谈团体、动力性团体、舞动、正念团体、戏剧及音乐团体等多类团体形态,围绕核心人生议题,例如职场、亲密关系、自我探索等,提供整合型的团体课程,颠覆大家周而复始的底层认知和行为模式,深度探索「我与自己」、「我与他人」、「我与社会」的关系模式。

我们已经举办过2期以「亲密关系」为主题的「人生实验室」,收获了理想的效果:

一对夫妻,在正念课上练习认真听对方说话3分钟,然后再把对方的话用1分钟说出来。妻子认真的听丈夫说话,复述时边说边哭,哭得一塌糊涂。她说:突然发现好久好久,没有这么认真的听他说话了。觉得对不起他。

学员夏天课程结束后,发来改变故事:「人生实验室带给我提早5年、10年的人生感悟,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的力量,进入了觉知、感受、超越的循环。」就像眼前的迷雾渐渐减弱,世界逐渐清晰。那种颠覆,是没有参与过的人无法体会的。

你正在面临亲密关系中的如下困境吗:

母胎单身/空窗多年,始终无法展开亲密关系;

婆媳关系不和,老公又从不为自己考虑;

老公没追求还拼命玩手机,总是一个人在使劲,一人在原地;

婚前爱得死去活来,婚后沟通陷入僵局。再也感受不到被爱被关心;

对方出轨了,不知道该痛苦挽回还是漂亮地离开?

如果你正处在这些困境中,真诚地邀请你来体验,开启拥有高质量亲密关系的改变之旅!

THE END
1.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山西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王晶鑫 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青年对恋爱、择偶、性观念和婚姻物质条件的态度。研究指出,物质化、开放化和自我化是当代青年婚恋观的显著特点,并提出了通过强化家风家教和净化网络环境来引导青年树立http://www.sxqnb.com.cn/html/sxqnb/20240802/25932.html
2.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深化青年需求调研,注重婚恋心理疏导2、发挥组织桥梁作用,搭建融合服务平台3、做强线下交友品牌,打造特色亮点模式4、建立跟踪回访机制,服务青年多种需求……当代青年婚恋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长期以来,婚恋观是人的价值观念在婚恋问题上的表现,属于人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婚恋观与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https://www.wm114.cn/wen/242/483889.html
3.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应对策略7300字(论文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的影响因素、问题及应对策略目录TOC\o"1-2"\h\u12754一、前言 121323二、青年群体婚恋观因素及分析 2533(一)个人因素 22440(二)家庭因素 33946(三)社会因素 325095(四)学校教育因素 321142三、调研论证 418472(一)选择被试 420577(二)问卷设计与方法 4215(三)调研结果 418502四、讨论 72803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8305945.html
4.“青年之声”《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发布会暨“怎样让为此,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青年之声”婚恋服务委员会将于5月21日共同发布“青年之声”《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并围绕《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结合《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就服务青年婚恋需求、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进行研讨。 http://qnzs.youth.cn/tsxq/201805/t20180521_11625118.htm
5.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8篇(全文)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正发生着变化,尤其是传统婚姻观念与西方开放的性文化的冲突,影响了新一代人们的婚恋观,主要体现在婚恋观念、择偶标准、婚姻形式等方面。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外来思想,所以大学生的婚恋观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婚恋价https://www.99xueshu.com/w/fileb4cspjwu.html
6.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18—25岁 25—30岁 30岁以上 * 3.您现在的婚恋状态是:( ) 单身 恋爱中 已婚 * 4.您现在的身份是:( ) 高中生 大学生或中专生 就业者 待业者 * 5.您所在地区为:( ) 我国南方地区 我国北方地区 * 6.您和您另一半的年龄差(已婚)是多少或者您能接受的年龄差是多少(未婚)( ) 0岁~4岁 4岁https://www.wjx.cn/jq/30443186.aspx
7.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近7成择偶“不将就”国内光明网讯(记者靳昊、常莹)5月21日,团中央“青年之声”正式发布《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从“青年择偶观、恋爱观、婚姻观、生育观、婚恋伦理观以及对团组织开展的青年婚恋服务活动的看法”六个方面对青年婚恋观进行了分析,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进一步完善青年婚恋服务的具体建议。 https://politics.gmw.cn/2018-05/22/content_28920090.htm
8.以下是一些关于男性择偶时真实心态的研究报告观以下是一些关于男性择偶时真实心态的研究报告观 ? 《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查报告》:该报告指出,在青年择偶观方面,近七成青年择偶“愿等待不愿将就”。从整体上看,“人品”和“性格”是青年择偶时最为看重的两个方面。此外,“健康”和“能力”也是男女青年都比较注重的方面。相对比传统观念中的“门当户对”,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8992537?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