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的社会性别理论透视

1、一、社会性别理论概述社会性别概念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中孕育产生的,是女性主义思想和实践发展的结果。首先,社会性别理论从社会文化视角和生理学视角对性别作出区分。生理性别是由人的生物特征所决定的,是指男女的生物属性,它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别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通过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所形成的男女两性在性别角色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别,它是后天习得的,是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其次,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了性别差异产生和延续的社会文化机制。社会文化造就两性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与文化赋予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不同意义,女性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因素决定

2、,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社会性别是一个由社会文化所不断被构建的动态过程,并形成了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伦理、道德等种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的社会制度和结构。第三,社会性别理论主张在社会背景下研究女性问题。要将妇女问题置于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和权力结构之中去认识,不可以在脱离社会文化背景下研究。在男女两性关系上,社会性别理论主张尊重男女两性的共同发展,主张建立两性间彼此尊重、平等相处、协力互助的和谐伙伴关系。二、社会性别理论视角下的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一)恋爱心理不成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的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当代的女大学生在恋爱的问题上也出现了价值观失衡的现象,由于社会的

3、整体发展并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因此,很多女大学生在恋爱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心智不成熟的现象。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女大学生们选择的爱情,并不是基于纯粹的爱情所驱动,有很大一部分的女大学生只是把校园爱情当做排解寂寞的一种方式,因此这样的恋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女大学生的恋爱是为了满足其虚荣心和攀比心,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的魅力,他们在恋爱中往往并不负责任,而同样年纪的男性则心智更加的不成熟,因此导致了很多女大学生造成终身的遗憾,这样的恋爱是不稳定的,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二)择偶标准更现实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餐时代的急剧膨胀,我国正在进入全面转型和建设的重要阶段,社会

4、经济和市场结构都发生了天反覆地的变化,因此,社会上在金钱和物质上的疯狂追求也影响了当代女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在社会风气和物质金钱的诱惑下,即羡慕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但是有不愿意奋斗打拼,因此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冲击下,很多的女大学生选择了“小三”和“二奶”这样的身份来实现自己对金钱和物质的追求。他们对成功和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通过自己的青春和外貌,来实现这些所谓的成功,而忽略了内心真正对情感的需要。(三)更加追求男女平等很多的女大学生都一直认为在以后的家庭生活中,要实现男女平等,由于当代女大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其自身素质已经可以满足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因此,女大学生早已不认同男主

5、外,女主内的思想,而是希望在以后的婚姻家庭中,男女做到互帮互助,互相体谅,无论是在家务劳动的分工上,还是工作的月薪上,都希望可以得到平等的待遇,传统的以夫为天,夫为妻纲的理念逐渐被社会摒弃,更多的女大学生开始逐渐思考自身在社会上的价值和地位,并积极谋求自身的发展以及事业方面的提升。这可以说是当代女大学生对自身权益的坚持和飞跃,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女性在社会上的价值,其要求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当代女大学生自身素质的一个质的飞跃。三、社会性别理论对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一)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社会性别理论认为:应该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性别。人的社会性别观念是在对家庭环境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反应中形

7、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模式,在事业和爱情中实现自我的价值,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她们自身价值观念的转变,摆脱了依赖男性的心理需求,开始丰富自己,充实自我,努力提升社会地位,努力奋斗完成人生梦想。(三)个人自身情况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还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总体而言,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来自于自身,女大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求新求异的新阶段。在她们看来,死读书已经被社会淘汰,应该追求真正的独立的生活,多参加业余活动,在这种虚荣心的支配下,便会产生很多婚前同居的行为。由于新时期的教育以及在经过了高考的束缚之下,女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开始追求独立自主,喜欢追求时尚,追求个性,不喜欢循规蹈矩

THE END
1.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上述研究成果初步探索了大学生婚恋状况和影响因素,对本研究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以往研究忽视了大学生婚恋观形塑过程心理和外在结构性因素的相互影响过程;以往结构性因素解析更多将大学生看作是观念的受体,忽视了他们婚恋观形成过程的互动影响,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释这种互动。 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2.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探讨了当代青年婚恋观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青年对恋爱、择偶、性观念和婚姻物质条件的态度。研究指出,物质化、开放化和自我化是当代青年婚恋观的显著特点,并提出了通过强化家风家教和净化网络环境来引导青年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对策。 随着时代的飞速变迁、社会的深刻转型以及主流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青年婚恋http://www.sxqnb.com.cn/html/sxqnb/20240802/25932.html
3.女研究生婚恋观研究高学历并没有给女研究生带来婚恋上的优势,研究生在学历上的高地位和女性在传统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反差,使女研究生群体的婚恋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以2009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全日制在校女研究生(硕士、博士)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角色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无结构式访谈法,对在校女研究生婚恋观的https://wap.cnki.net/lunwen-2010261399.html
4.关于爱情的发展心理学理论3、爱情三元理论 人类爱情的三类成分: 1.亲密:在爱情中能促进亲近、归属、结合等体验的情感,能引起温暖体验。 2.激情:内驱力,能引起浪漫恋爱、体态吸引、性完美等有关现象。 3.承诺:短期方面,一个人作出了爱另一个人的决定;长期方面,指那些能维持爱情关系的关注、义务感或责任心。 https://www.douban.com/note/21858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