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有了相同的想法,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就很难再简单认为是某些少数群体不懂事。
按照“孩子”的逻辑,他们反而可能反问:懂事?
什么是懂事?
懂谁的事?
在之前写过的“代沟”里,我提出年轻人身体里社会生物钟的改变。那只可以叫醒80后及以前每一代人的,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的生物钟,在90后(95后)身上很可能会失灵。这其实意味着,过来人们口中的“懂事”,对年轻人们来说可能很陌生,也很难发自内心的认同。只要有机会,他们便会冲出惯性的轨道。那么,他们是怎么想的?这些想法是怎么形成的?
2020年,嘉宝毕业。他曾以为是朋友的那些人常去他那里蹭吃蹭喝,还骗他背上了债务。为了多挣钱,嘉宝换了一份要上夜班的工作。到今年,债务基本还清,嘉宝想换一份工作,也换一个居住环境。“疫情的时候,这里有人跳楼的,还有人死在家里都没人发现。很多人都走了,我的那个开店的朋友店也开不下去,他还有三个孩子要养。还有朋友已经回老家咯。广州现在很萧条的。我能在广州撑住活下来已经很不错啦”。
最近,嘉宝妈妈开始操心嘉宝的婚事了。她希望这两年全家人好好攒钱,后面好给嘉宝娶媳妇。但目前来看这只是关中人的一厢情愿。第一,嘉宝爸爸并没有要给儿子攒钱结婚的强烈动力。第二,别说结婚了,嘉宝现在连恋爱也不想谈。
我说:你这属于身体想,脑子不想。
他说:身体属于正常反应,一会儿就过去了,哈哈哈哈哈。
大概一年前,嘉宝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漫画小视频,听说很受欢迎,叫“蝉女”。视频借一个漫画人物之口讲出了年轻人对婚姻的看法,这个人物认为:
“婚姻是一场‘交易’。你不可能单纯无目的的爱一个人......找对象时谁不是满脑子利益?想方设法判断对方能满足自己多少舒适感、安全感之类的自我需求。当你接受认可这个人时,你以为是爱情,其实不过是你权衡利弊后的计算结果罢了。”当别人说他“你就非得把高尚的事说成下三滥是吧”。这个人物回答道:“我没拦着你们高尚,你们爱的清新脱俗,不食人间烟火。”
嘉宝刚刚23岁。但是在感情问题上,一些非常冰冷的东西已经植入了他的内心,而他也已经能非常老练地将性、恋爱与婚姻分开来看。他之所以没有堕落,是因为他虽然头脑理性,但实际上做不到在感情中也变成理性工具人。他没办法在接触一个人的时候不产生感情,在分别时不感到心痛。没办法在坠入爱河时想给对方全世界,而醒来时就装作什么也没发生。“那不跟耍流氓一样吗?”他做不到,于是他没办法享受恋爱。而他知道这多少和他没钱有关,他能管好自己已经不错了,“拿什么给人家未来”。
故事讲完了。我很难承认嘉宝是长辈们口中吊儿郎当、没心没肺、不懂事的孩子。相反,他太懂事了。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出身,接受了自己多少有些不幸的童年,明白父母不可能给自己太大支持,理性地对待感情,然后及时行乐。“人嘛,最重要的是开心”。
在嘉宝身上,我没有看到会带来自由与幸福的个体化,也没看到出于爱情的亲密关系的构建。相反,他被重重包围——
现实就是这样里应外合地蚕食了嘉宝的身体、心灵以及头脑。他没有能力进入高级的消费社会,也没有可以回去躺平的地方。他上班时贡献着劳动,下班时又贡献流量。他能拿什么来相信爱情呢?而当爱情的崇高不再,关于婚姻家庭的想象也被相互算计和无尽的压力取代,嘉宝该如何抵挡他口中的资本无情的异化,又该如何安放他关于爱、美好与永恒的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