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等主办的中国婚育观研讨会在京举行,会议探讨了《中国大学生婚育观报告》中的内容。
据介绍,报告的抽样来自30所大学,其中包括4所双一流高校,18所普通高校,8所专科学校,覆盖了22个省份的26个城市,最终获得有效问卷9775份,其中女性占比50.95%,平均年龄20.29岁。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主任李婷总结道:“总体而言,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婚姻和生育有所期待,但婚育的价值基础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学生面临的婚育阻力较大,且呈现出显著的性别需求差异。男大学生更在意婚育成本,女大学生更在意自我发展机会。”
近年来,我国结婚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报告中显示的大学生结婚意愿如何呢?
报告显示,61%的受访者表示“是,我会结婚”,选择“不知道,顺其自然”的占比32%,明确回答“不,且打算单身”的为4%,选择“不,但接受同居”的为3%。
对于结婚年龄,受访者的理想结婚年龄是27.82岁,而且男生和女生对此的选择基本相近。
到底是什么因素抑制了大学生的结婚意愿?从报告数据来看,排在前面的还是结婚成本,生育成本这方面的原因。
说到这,同学们坐不住了,什么婚育成本,我连恋爱成本都没有好嘛?
近日,热搜上有一个话题,上海大学生哭诉2000元生活费少,被妈妈批评乱花,他拍了一个视频证明自己单单是正常生活,钱就不够花了。
小师姐总结出来了他的大致消费:
早餐:小米粥、鸡蛋、饼10.5元
午饭:鸡腿、西红柿炒蛋、青菜15元
饮品:可乐3.5元
水果:三根香蕉,一个苹果12.5元分4天吃,日均约3元
晚餐:饺子24元
这位在上海的同学光是一日三餐加水果每天就要花56元,一个月下来就是1680元左右,还不包括买生活用品,和朋友出去玩等额外支出,这2000元的生活费怎么够谈恋爱呢。
何况很多同学的生活费可能还没有2000元呢。
回到报告本身,在结婚成本和生育成本负担比较大的情况下,受访大学生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5个,平均意愿子女数为1.36个,这其中数字的变化,而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正好体现了他们对生育阻力的感知。
那根据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也是近年来的明显趋势,报告也调查了到底什么样的政策可以提高大家的生育意愿呢?排在前五位的政策依次是:降低买房成本,降低教育成本,降低医疗成本,降低托育成本,减少就业歧视。
除了上述提到现实压力会对大学生的婚育观产生影响外,报告还呈现了一些更为有意思的调查结果。
具体有这些:
追星的效应存在性别差异,会降低女生的结婚意愿,但对男生的婚育意愿有促进作用;
在平时接收到的各种信息中,“晒狗粮”、恋爱和育儿综艺会显著提升大学生生育意愿。
虽然聊了这么多关于报告的内容,但是在小师姐看来,大家都还是学生,应该都是没怎么考虑过婚育问题的,跟同学们聊婚育,还是有点不实际的嗷。
同学们对报告内容怎么看呢
编辑:小师姐
校对:胖三斤
1、广东高校老师竟在疫情管控期间强行离校!学校: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