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特别是95后男女比例失调现象越来越严重,我一直都比较看好婚介,特别是互联网婚介行业的。目前行业内的三个龙头都即将要回归A股市场,这里简单谈一谈行业和行业内的三个龙头企业,当然这篇算不上深度研报。
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婚恋市场规模将达到85.8亿元,预计2016年达到100亿元,其中2014年中国网络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到23亿元,2015年预计达到26.5亿元。随着适婚人群男女比例的不断失调,婚介行业是毫无疑问的朝阳行业,市场空间很大。
世纪佳缘早已在纳斯达克上市,稳占互联网婚恋市场第一的位置,市场份额27.6%,远远超过百合网的12.2%,并且多年以来,世纪佳缘保持每年20%的增长。
2014年世纪佳缘资产总额为约为6.5亿元,是百合网的近十倍。世纪佳缘14年收入就是百合网的两倍了,而15年世纪佳缘营收再度增长16%至7.14亿元,百合网却同比下滑38%仅为1.85亿(16年上半年百合网收入继续下滑24%),主要因素是,2015年5月22日之前,在百合网进行线上沟通是需要收费的,但后来公司决定线上免费。此外,虽然互联网企业不看重利润,但世纪佳缘早早扭亏,连续数年持续盈利,14-15年净利润分别为2011万和2542万,但百合网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龙头世纪佳缘显然远优于百合网,但却在2015年被百合网成功私有化(15年3月份,世纪佳缘大股东向董事会开出了每股美国存托股5.37美元私有化要约。而9个月之后,百合网开出了远高于世纪佳缘大股东给出的收购价格的4成),当然两者合并是好事,各自资料库里的会员信息都是最为宝贵的资源,但百合网为什么能完成蛇吞象?
世纪佳缘虽然是首家上市的婚恋平台,但是它在美国上市并不愉快,一直想回归A股,一方面是企业价值在美国市场被低估,美股投资人无法理解中国企业经营模式;另一方面国内A股市场在15年对TMT行业的疯狂炒作,所以所有的中概股都热衷于回归A股市场。但因为中概股回归被证监会卡死,因此世纪佳缘便采用与百合网合并的方式曲线回国,百合网在国内虽然没有上市,但早早挂盘了新三板,15年百合网当时挂盘新三板就是冲着板战略新兴板开通后能快速上市的,但结果发生了股灾,百合网始料未及,毕竟刚刚蛇吞象私有化世纪佳缘花了很多钱,给了股东很多的承诺,如果不能上市压力就很大。
这时候百合网及时调整,寻找战略合作伙伴,16年8月,上市公司宝新能源公告,将以8.82亿元现金受让2.21亿股,成为百合网第一大股东。此前,百合网因为多次增资扩股,股权较为分散,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其第一大股东上海东方证券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仅持股14.72%,而宝新能源本次入主后,将持股26.42%成为第一大股东。也是由于大股东的变更,目前百合网暂时停止了吸收合并世纪佳缘的定增计划,待收购事项涉及的股份登记完成后,股票发行事项将自动重启。
不论如何,有了A股上市公司的支撑,百合网上市之路非常平坦了,宝新能源在16年底停盘,目前估值远高于同行业电力公司1倍之多,复盘后更是顶着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婚恋网概念,股价暴涨是毫无疑问的,高位圈钱就是易如反掌的事,轻轻松松就可以完成资产重组。
再来看另一个婚介行业龙头珍爱网的最新消息,17年2月15日晚间,德奥通航发布公告宣布将购买珍爱网资产。珍爱网极有可能先于百合网上市。
回看珍爱网融资募集书中披露的营收占比,可以看到公司此前几年的主要营收来自于线下,2012年珍爱网线上收入占全年营收的比仅为0.9%,到了2014年已经高达15.7%,2015年预估为18%,2016年预估24.4%。
根据此前珍爱网自己披露的信息,2016年珍爱网营业收入约为10亿元人民币,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1亿元人民币(上述财务数据未经审计)。珍爱网创始人兼董事长李松曾在内部信上表示:2016年珍爱网一家的收入有望超过百合网和世纪佳缘两家的总和。2015年世纪佳缘和百合网合计收入约在9亿,2016年能否超过10亿确实不好说。
但此前在2015年珍爱网融资募集书披露时,就有人质疑过珍爱网粉饰业绩的行为(反正不是上市公司,吹牛不上税)。
但时隔两年后,已实现业务转型的德奥通航再度抛出50亿定增,在此次定增完成之后,梧桐翔宇持股比例将降至12.03%,而此次参与定增的浙江灿翔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12.06亿元认购约6856.17万股,持股比例将达到12.61%。定增完成后,灿翔实业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薛青锋将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德奥通航在收购珍爱网的公告中称,公司主营业务之一家用电器制造已开始从传统代工业务向直接面对消费者家庭生活综合方案提供商升级,打造“互联网+”新业态,构筑家电业务与新兴互联网业态融合。公司和珍爱网在经营理念、o2o业务融合以及生活产业生态圈打造等方面有巨大的合作前景和整合优势,为公司家用电器业务顺利转型提升奠定基础。
本来从数据上看,珍爱网是国内互联网婚介公司的最佳标的,但他却被一个“老庄股”收购,再加上公司财务数据有很大的疑点,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两家老千公司是不是狼狈为奸,目的就是借A股散户对重组以及TMT公司的特殊偏好,在股价爆拉后高位圈钱或减持疯狂收购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