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婚育观念变化引社会关注未来结婚意愿高于预期教育

2022-09-0508:31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史志鹏

以上调查结果,的确颠覆了不少人的直观印象。毕竟现实中,我国结婚率呈下降趋势。民政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结婚率仅为5.4‰。一面是不少年轻人想步入婚姻殿堂,另一面却是结婚率下降、结婚年龄推迟,为何会有如此反差?

“想恋”的未必“能恋”,“想结”的不见得“敢结”。带来如此反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体原因,如部分年轻人受到个体主义影响,自我意识凸显,或对伴侣的期待过于理想化而错过婚恋时机;也有家庭原因,如父母、亲戚花式“催婚”“催嫁”反而招致年轻人对婚恋的反感;还有社会因素,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不断上升的婚育成本,令不少恋爱中的年轻人对谈婚论嫁“望而却步”。

尽管现在年轻人在婚恋问题上有不少烦恼,但我们仍要看到他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向往。可以说,他们婚恋观中的很多内容恰恰反映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如今年轻人择偶,看的是“三观”相同,择的是趣味相近,很多人在选择另一半时,更多考虑的是精神和情感的契合。舒婷在《致橡树》中描绘的独立、平等、风雨同舟的爱情观不仅是当下年轻人所追求的,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变为现实。从近年热播的爱情影视剧不难发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很难在年轻一代中引发共鸣,委曲求全或过于依赖另一半的行为更会遭人鄙弃,而互相尊重和理解、相互支持与进步的爱情成了荧屏主流,备受人们追捧。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婚恋观,不能简单拿来比较。对于当代年轻人婚恋观的变化,我们应看到其中积极进步的成分,对他们个人多元化的选择给予充分的包容与理解。

当然,结婚成家,不仅是个人行为,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政府有关部门、家庭、学校、社会等要正视年轻人在不同阶段的情感需求与期盼,一方面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婚恋观,逐步缓解婚恋焦虑,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给予更多支持指导,为他们遇见“对”的人创造更好的条件与氛围,让“未恋”的“能恋”、“恐婚”的“不恐”、“想结”的“敢结”。

THE END
1.中国人口报:56.9%的大学生不想谈恋爱,专家建议高校要当恋爱主阵地大家好,我是爱说“闲事”的渔夫,今天聊一下“大学生谈恋爱”这件事。 有人或许会说,谈恋爱有啥可说的。 谈恋爱本身不稀奇,大学生该不该谈,以及由此反映出的社会婚恋观的转变,才是我们关注的焦点。 长久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就是学习的地方。 https://www.sohu.com/a/833728121_121724107
2.网友:教育因素不可忽视离婚初婚婚姻问题婚姻观念一、教育对结婚观念的影响 1、受教育程度与结婚年龄随着教育的普及和深化,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不断延长。 从小学到大学本科甚至到研究生阶段,一个人在学校的时间可能长达十几二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学业上,对于婚姻的考虑相对较少。尤其是那些追求高学历的人群,往往会在学业完成后才开始考虑婚姻问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FGR5JR0536NZ17.html
3.一篇特别有意思的研究: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来看一篇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的研究!研究包括中国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样本覆盖4所双一流、18所双非和8所专科院校,包括22个省份、26座城市,回收了14418份问卷,严格审查后获得9775份问卷。我挑了几个有意思的点大家一起看! 1.对于女性而言,虽然恋爱意愿略高于结婚意愿,但两者比例都显著低于男性,呈现出不协调的两https://www.360doc.cn/article/12776403_1103386171.html
4.低生育率下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与生育观念发展动向——基于全国低生育率下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与生育观念发展动向——基于全国32282份调查数据的分析,恋爱,婚姻,生育,大学生,生育支持,低生育率下当代大学生恋爱、婚姻和生育观念及行为变迁是观测未来我国生育水平的前瞻性窗口。本文基于全国32282份大学生恋爱、婚姻https://read.cnki.net/web/Journal/Article/QLTS20240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