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思想调查应当抓“活鱼”
一份被退回来的调查方案
■韦天龙贾科林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宣传部门任干事没想到,他拟制的思想调查问卷方案被上级机关退了回来。
问题,出在问卷设置的思路上。上级反馈的意见中,点到了其中的一道选择题——“把上级安排的工作逐项做完,算不算抓好落实了?”
任干事设置的这个问题下,有以下几个选项:“不算,只有工作尽心,才能做到最好”“不完全算,完成工作和完成好工作不是一回事”“算,只要我做完就行”。
上级指出了这道题的问题所在:“乍一看,似乎是想让官兵从工作标准、主动性方面思考得更深一点,问答却似是而非。出题浮浅,肯定摸不着官兵的‘活思想’。”
其他的反馈意见同样一针见血,让任干事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开始重新审视这份被退回来的思想调查问卷方案。
近年来,该总队为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想了不少办法。一次次“解剖麻雀”中,大家发现,前期思想调查搞得越扎实细致,教育的成效就越好。
于是,积极展开思想调查、助力教育成效提升,成为总队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该总队指导所属各支队在教育前期准备阶段,嵌入个别谈心、集体座谈、调查问卷等环节,夯实思想调查工作。
随着工作的推进,一些问题逐渐出现。有的单位为追求调查“深度”变形走样,有的则不够具体、针对性不强,使思想调查的效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教育质效。为此,他们加大督导力度,通过对关键环节的把关,及时正本纠偏,使思想调查重回轨道,持续释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动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年以来,该总队所属各单位结合主题教育、遂行任务等时机,深入开展思想调查,形成多份针对性很强的调查报告,并据此优化教育方式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思想调查如何抓“活鱼”
■赖建文贾科林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陆文凯摄
“‘都挺好’这句话得用心听”——
一具体就有成效
拿着那份被退回来的调查问卷方案,任干事刚开始时觉得有点“冤”。
在此之前,他组织过几次座谈,对他提及的内容,参加座谈的战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都挺好”,这让他觉得“付出有了回报”。
满意度100%、认可度97.3%、内容实用度92.1%……数据统计出来后,他也觉得挺“满意”。
如今回头再看,他有了反思:当时只把注意力放在“基本面”上,针对性、实用度方面都有欠缺。这些被忽视的部分,才是他当时最应该“深挖”的部分。
“‘都挺好’这句话得用心听。”一位有经验的同事告诉任干事,“笼统的评价之后,才是战士真正想说的话。这时,就要问得具体再具体。”
接下来的一次思想调查中,任干事更加留心。可他很快发现,自己一心想要摸到实情,而参加座谈的官兵似乎盼着早点结束。
“野外驻训,大家最期待什么?”一提到驻训,参加座谈的官兵话匣子打开了——“群众纪律讲了不少,驻训地的风土人情却并不了解”“在驻训地上形势任务教育课,应该会更有效”……
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的意见建议越说越多,任干事规划下一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底气也越来越足。
不久,一份野外驻训教育实施方案下发基层,得到大家认可。
“一具体就有成效。思想调查能不能抓到‘活鱼’,这一点非常重要。”该总队政治工作部的一名领导说。
对于这一点,该总队某支队某大队徐教导员也深有体会。
那次,该大队随机抽取各个层级的官兵代表搞了一次思想调查。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干部骨干多久找你谈一次心。”选项分别是:A.每周一次;B.每月一次;C.从不;D.其他。
在一份回收答卷中,他发现在这个问题的“其他”选项处,写着一句话:“希望干部骨干没事也能找我谈谈心。”
这句话,是上等兵杨灵贤写的。杨灵贤话不多,听招呼,踏实肯干,让干部骨干放心。
“不能因为我们自以为是的‘放心’,就让目光自动划过这些‘沉默的大多数’。”徐教导员立即意识到问题所在。
徐教导员把这一问题摆上了大队召开的形势分析会。随后,多场教育配合活动展开——
开一次“我们缺位了什么”大队党委民主生活会,上一堂“致敬平凡的我们”大课,开展一场“我身边的好战友”官兵互评,组织一次“我为大队作贡献”主题演讲比赛……
这些活动的开展,让“沉默的大多数”来到“舞台”中央,得到应有重视。杨灵贤也卸下了思想包袱,工作积极性更高了。
该总队某支队组织开展“夸夸身边好战友”活动。赵宇杰摄
“犯愁”的背后不简单——
切入点就在身边
这个观点的形成源于一个星期六,他迎面碰上了一名周末外出刚返回的战士。按说,周末外出名额有限,战士能外出,可以办理一些个人事项或是就近参观一些景点,应该很开心。但是,令他疑惑的是,这名战士手里拎着大包小袋,好像并不开心。
接下来的几周,他留意到其他一些战士尤其是一些义务兵也有相同的情形。
随后的一次教育课上,曹指导员以“外出归队需不需要买东西给战友”为切入点,组织了一次辩论会,官兵一起辨析了正确的消费观,也明白了如何更好地增进战友情。
对曹指导员的观点,某道路养护中队倪指导员很认同,“战士的‘愁点’找到了,靶心就找到了,教育针对性就有了”。
这个中队驻地偏远,受条件所限,大龄官兵的婚恋是个“老大难”问题。
一次护路任务结束后的返营途中,思想骨干、上士杨作善向倪指导员建议:在婚恋观教育中,除了引导官兵树立正确婚恋观外,还应提醒官兵甄别一些“感情骗局”。
接下来的调查中,倪指导员发现,还有一些战友也有类似想法。
“有必要对官兵进行引导,避免其他人再上当。”征得小陈同意后,倪指导员把这件事搬进了课堂,让“如何正确交友”一课内容更加丰富、立体。
真实的满意度引发新思考——
在该总队最近组织的一次问卷思想调查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满意度竟然回落至73%。
如何看待这一数据?“好听的场面话换成了真心话,说明正在深入推进的思想调查起作用了。”该总队宣传部门张干事说。
变化,也体现在某支队召开的政工例会上。
“教案中的模范人物,我当新兵时就在听。现在我晋升为二级上士,听的还是这些人、这些事。”会上,二级上士王海庆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王海庆的发言,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之所以要组织多轮教育授课质效横向评比,目的便是要把问题找出来。”
近年来,该支队练兵备战氛围浓厚,多次遂行重大任务,所派选手征战国际赛场摘金夺银,先后涌现出多个先进典型。王海庆的发言,引发大家深思,“这些身边典型感召力也很强,为何一直没有走进教案?”
会后的调查数据也让人吃了一惊:“19%的官兵不清楚支队展板内一等功臣背后的奋斗故事”“6%的官兵直言教育没有自身特色”……
“形成调查报告,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该支队政工部门一名领导说,关键还在于让思想调查真正发挥辅教的“聚力效应”,催生党委抓教、干部组教、骨干施教的真本领。
新的意见建议源源不断地融入教育之中。在总队范围内,更大的变化正在发生。
随着驻训任务即将结束,任干事对驻训期间思想政治教育所出现的问题和官兵意见建议进行了梳理,准备提交教育准备会进行研究,进一步优化教案。
某支队结合刚结束的某项任务实践,提炼出“思想解惑、学习解疑、心理解压、生活解难”工作法,以期将教育优势转化为战斗力优势。
该总队也提出新的教育复盘工作机制,包括一份有针对性的官兵思想调查报告、一份专题教育实施方案、一份面向全体官兵的大课教案、一套开展专题教育的经验做法等。
更多的探索与实践还在路上。“随着兵员层次愈加多元、官兵主体更加年轻,官兵思想更加活跃,如何持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培育人、塑造人的作用?”不久前,该总队新的教育研讨题下发,引发各级认真思考。
做实做细思想调查工作
■刘翔
习主席深刻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
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同样要扎实搞好调查研究。毕竟,教育的中心是做人的工作,如果对官兵“活思想”掌握不准,教育的质效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要把前期的思想调查工作做实做细,真正把情况摸清、问题找准、措施订实。
真正把情况摸清。组织思想调查,能有效掌握官兵对热点问题、敏感事项所持观点,是了解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官兵思想动态的重要手段。组织者态度要端正,准备要充分,方法要灵活,既不能想当然,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选准对象和切入口,灵活运用个别谈心、座谈了解、日常观察等多种方式,摸清官兵思想实情,为此后实施教育提供依据和支撑。
真正把问题找准。表象背后是本质,发现一些变化之后,还要能够从中看出和找准问题。这就要求组织思想调查的人要从客观与主观、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等不同角度,来审视和梳理问题,在科学归纳总结中找到主要矛盾。要深入分析问题成因,找准教育的真正堵点、难点和症结,树立起鲜明的“靶标”,使教育做到有的放矢。
真正把措施订实。思想调查是开展教育的先导,找准问题之后,把措施订实就变得至关重要。要实事求是,才能“对症下药”;要直面所发现的问题、遵循所把握的规律,才能更好地进行决策,使思想调查的成果进入工作、指导实践;要务实创新,敢于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胆开拓思路,拿出解决方案,从而打通教育链路,提升教育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