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婚的人屡屡得手,甚至可以组团骗婚,形成一种生意链条,不容易被清除,甚至根本不会引起权力系统的注意。为什么他们屡屡得手?
婚姻是一种社会关系,也是一种情感维系的手段。恩格斯说过,“婚姻是合法的卖淫。”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婚姻确实存在着“性交易”的属性。骗婚的人就是看中了这种属性,才开始欺骗的。最原始的骗婚就是女的到男方家里,说是结婚了,其实只是吃男人的,穿男人的,消耗他的钱财,等到男人没钱了,女的就跑了。在原始社会,这种骗婚现象非常普遍,甚至不能叫做骗婚,而是成为男人供养女人的一种必需的手段。能供养女人就能把女人留住,不能供养,女人就会另寻新欢,依附别的男人。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不读书,不识字,经常被当成性交易的工具,甚至可以被买卖。女人朝三暮四,朝秦暮楚,并不算什么毛病,即便是水性杨花,也不会被当成十恶不赦之徒。除非女人伙同奸夫,杀死了原来的丈夫,就算犯了死罪。倘若女人和别的男人偷情,被发现了,男人跑了,女人就有可能被浸猪笼。男人可以骗婚,可以悔婚,可以买卖女人,而女人想要骗男人,就不太容易,除非是风月场中的老手,是青楼中的女子,就可以哄得男人团团转,而像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那样的女子,还是非常少见的。
智能手机普及之后,互联网也普及了,人们可以建立聊天群,随时随地聊天。骗婚的女人们也有自己的群,就像那些特殊职业妇女有自己的群一样,可以随时发现工作契机,发现赚钱的机会,接单之后就可以骗婚了。骗婚之后,他们会把非法所得分出一部分给了组织者,算是让组织者抽了一点利润。组织骗婚的人无异于组织卖淫的老鸨,却不能被发现,甚至她们会用媒婆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给人们介绍对象,收一部分钱,而骗婚的女人行骗成功之后,还会分她们一部分钱。她们屡屡得手,并非因为骗术高明,而是权力系统不加干预,似乎婚姻成了两个人的事,和别人没什么关系。而在婚姻过程中,男女双方的财产归谁支配,由财产拥有人说了算。骗婚的女人会哄得男人团团转,会让男人买楼房,还要在房产证上写上女人的名字,甚至有的男人给女人掏了几十万的彩礼钱,还给女人买了一套房子,却最终弄得鸡飞蛋打,悔之晚矣。即便上诉到法院,法院也不会作出有利于男人的判决,因为骗婚的女人都有知识、有文化了,懂得法律条文,知道如何规避法律风险,还属于团伙作案,长期作案,就会积累很多的经验,也会迅速积累大量财富。
倘若有警察要管这样的事,骗婚的女人就很可能出一点钱财,摆平警察。而大部分警察不会管这样的事,会让有离婚纠纷的男女到法院解决事情,也就把难题推给法律了,当然也就不会追究什么了。一般来说,骗婚的女人和男人结婚之后,骗了彩礼钱,没骗楼房,给男人生了孩子,很多男人有了孩子,明明知道吃亏了,却只能“哑巴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就不和女人计较了。当然也有计较的,就是男人被女人骗得身无分文,却没有和女人正式结婚,也没和女人生孩子,就走了极端,把女人杀掉了,随后自杀身亡。并不仅仅是以身殉情,而是用命做了交换,用命来制止骗婚的事件发生。如此的人间悲剧,似乎能说明一定的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