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相亲角刷新人的认知,明码标价的婚姻交易市场,白菜烂在地里单身结婚上海市有房有车

一个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安排人生大事的地方

这个相亲角现在已经变得畸形,屡屡刷新人们的认知,

相亲活动已经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婚姻交易

,女的找不到男的,很多男的已经不愿意找了,白菜烂在地里。

为什么说相亲角刷新人的认知?相亲活动怎么变成了一个婚姻交易市场?

上海相亲角

离人民公园的五号门不远,从上海人民广场地铁站出来就能看到一个在上海非常有名的地方——相亲角。

这个相亲角现在不仅仅是父母为子女找对象的地方,也有中介和寻找伴侣的人亲自来到这里

起初,这只是上海的一些家长们不想自己的孩子每天忙来忙去只顾着工作,自己的人生大事不能落下,

父母们自己组织起来带着孩子的信息,聚在一起帮孩子们找个好对象的地方。

让人没想到,这个活动慢慢地在家长的圈子里传开了,或许是路人看见这里有活动,也纷纷前来参与,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里原本那种温暖和亲切的感觉好像慢慢变味了,

取而代之的就是冰冷的数字和各种财产以及价值的计算。

现在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尽管相亲角越来越大,但真正能找到合适对象的概率不但没提高,反而一直在下降。

这个相亲角把来参与的人们的信息都做了简单的分类,划分在不同的区域里

,比如说海外留学的,本地人的,不同年龄段的,不同学历的,还有二婚的。

这种分类看起来是给人们细致考虑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多多少少带着市场上给商品分类的意味,少了很多人文情怀。

我们仔细看看上面的内容,就会发现,

这里面全都是关于个人的物质条件,什么学历,什么工作,什么房什么车,全都是对财力和背景的展现。

与其说是相亲角,倒不如说是各家人来婚姻交易的,明码标价,看中了就交易。

要求让人哭笑不得

在《非诚勿扰》这个节目里,有个女嘉宾说过一段值得玩味的话,

如果你20岁来找我,没有房子和车子也没关系,但如果你25岁了,至少得有房子或者车子中的一个。

等到你30岁了,那最好房子和车子都有了,这可不是物质不物质的问题,而是说,如果你努力奋斗了十年,这些基本的生活保障都还没着落,那可能就得重新考虑考虑你的能力问题了。

对于男生来说,如果你20岁来找我,想要房子和车子也行,但如果你25岁了,房子和车子你只能选一个,等到你30岁了,那最好房子和车子都不要想了。

这可不是物质不物质的问题,而是说,如果你浪费了十年的青春,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那可能就得重新考虑考虑你自己的问题了。

短短几句话,先不说这上面说的要求和标准过不过分,基本上可以概括现在相亲市场上男女双方的要求标准有什么区别

,社会对于不同年纪的人有自己的量度,这是个事实。

还有的人条件看起来没啥毛病,但就是一直找不到愿意沟通的对象,就比如说,

一个硕士找一个本科的可以吧?有两套房子找一个全款房的可以吧?一个在上海住了十几年的找个本地人不过分吧?

这一连几个问题出来,就算是王婆来了都要汗流浃背,

这怎么给人介绍男的才合适?就算真的是白菜也要烂地里。

以前大家找对象看重的是人品,而现在找对象优先看的是对方家里有什么家底,一上来就是房子、车子、票子,如果都没有那就被打上三无的标签,

物质条件在她们眼里就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现在的社会风气真是有点让人看不懂,好像男生想要结婚,就非得有房有车不可,感觉不先搞定这两样东西,女方的父母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

等到真的要谈婚论嫁了,女方父母的要求就更多了,那些已经买了房车的男生,基本上家里都被掏空了。

结婚的时候,如果女方父母再提出一大堆要求,那男生可就压力巨大真的顶不住了,很多男生一想到这些,干脆就不去相亲,省得给自己添堵。

为何相亲不成功?

女方一般来说,条件够优秀的,身边的亲友肯定早早地就开始张罗着找合适的男性来安排相亲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内部消化是第一位的。

可现实情况就是她们还需要相亲,而且相亲的条件放得很高,自己年龄越大越高标准。

实际情况是,男性并不会优先选择年龄比自己大的,换句话说,

男性已经达到了对方的标准,有房有车,月入多少多少,学历多高,长得帅气,有了这些条件,大多数男性是不愁找对象的。

男性会向下兼容,本科学历能够接受比自己低的,月入过万能接受月入几千的

,这个社会一直以来给男性的压力就是他们要负责赚钱养家,撑起来整个家庭的开支。

女性则是在背后支持男性,维护家庭,

而现在的很多相亲女性,只看见了男性出头,荣华富贵,没考虑过他是怎么得来的,只想坐享其成。

要么是相亲的时候高条件,要么是要求婚后男方上交工资,还有房子车子加上自己的名字,事情不对就离婚分财产。

在这种情况下,还有多少男性能够放心大胆地去和别人交往然后结婚呢?走在城市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单身的年轻男女,是大家都不想谈恋爱了?

实际上,

现在的年轻人都受过挺高的教育,他们更独立,更有自己的想法,生活方式和未来规划都是自己说了算。

不像以前,一到结婚的年龄就慌慌张张地找个人结婚,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男性觉得自己还没成家立业,自己还没钱没有能力去负担另一半的生活,根本不敢去相亲或者去恋爱,他们害怕经济问题还有家庭的重担压在自己的身上,期望自己有能力了再去考虑终身大事。

不管怎样,单身并不是孤单的同义词,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同时也希望每个人都能遇到那个能让自己心动的另一半。

THE END
1.大城市残酷的婚恋市场!58很真实,42很卑微!相亲交友名词解释:42是女性的意思,58是男性的意思。来源于一次性别调查,结果显示论坛42%为女性,58%为男性。帖子很真实,以我的经验来看和重庆差不多。基本上是一样的情况。我怀疑这老哥就是用的19楼,只不过是杭州地区的。坐标杭州,本人最近比较无聊,在一个活跃人数很多的当地https://go.cqmmgo.com/wap/forum-222-thread-174061568429773155-1-1.html
2.相亲市场残酷现实谁的追不上谁都追不上的女人相亲市场的残酷现实:那些谁都追不上与谁都追不上的女人 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里,相亲作为一种传统的婚恋方式,依然占有一席之地。但相亲市场上的现实却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流传:“有一种女人,谁都追不上;另一种女人,谁都追不上。”这句话看似拗口,实则道出了相亲市场上的两种https://www.jianshu.com/p/418fc1c57db7
3.孟云为什么一直结不了婚?《前任4》隐藏了3个残酷但现实的答案二是择偶市场里规律使然,残酷但现实。三是孟云实现了阶层跨越,婚姻早已不是他的必需品。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一残酷的现实吧。(1)新式择偶观:可以相亲,但不一定要结婚国庆档其实有两部片子,竞争相对激烈,一个是韩庚的《前任4》,一个是张艺谋的《坚如磐石》。前者低评分却高票房,后者口碑上乘一开始却票房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5494706/
4.“陌上花开”的高知都市女孩,直面残酷相亲物语这是她第一次参加群体相亲,表现得比较拘谨。她感觉自己当时没发挥好。“到最后几桌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来是4个人一起聊,前面这么多我都没聊。”有个男生觉得在四人“快速约会”环节被Kate怠慢了,散场后在微信上抱怨并拒绝跟她继续聊天。 对于已经产生结婚意愿的单身女性而言,相亲市场天然是不平等的。红娘燃燃说:“https://36kr.com/p/1193784142678279
5.用经济学解释相亲市场为何拒收35岁以上女性?后来我才理解,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想从无数案例,海量的信息流中抽丝剥茧的找出逻辑线,其实真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大部分人往往下意识的随波逐流,很少去思考水面下的真正答案。 当前的相亲市场,本质就是一个放大版的幸存者效应。 为什么结婚这事,前两年大二评论区还是五五开,认为男的女的只要年纪大了都着急,现在https://www.jinrongbaguanv.com/article/details.html?id=127537
6.生活《中国式相亲》里的巨婴国现实苏马显然,专栏作家黄佟佟并不认为相亲时需要父母在场。她认为,这个节目暴露了中国相亲市场的势利和残酷,“只有中国会出现这样奇葩的相亲方式”。2016年12月25日,东方卫视播出了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节目向外宣传的亮点是“首档代际相亲交友节目”,即父母孩子同台,第一期由单身男嘉宾的父母为儿子挑选伴侣。 https://www.neweekly.com.cn/article/shp2013258868
7.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出摊纪实最新章节免费阅读第十六章 出摊后续之——日记里的反思和现实里的放松 免费 第十七章 鲁迅公园相亲角出摊历险记(上) 免费 第十八章 鲁迅公园相亲角出摊历险记(下) 免费 第十九章 上海婚恋市场残酷的现实 (上) 免费 第二十章 上海婚恋市场残酷的现实(中) 免费 第二十一章 上海婚恋市场残酷的现实(下) 免费 第二十https://m.qdmm.com/catalog/1040144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