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市场,已经开始变天了博弈女性

最近这几年相亲市场可谓是大起大落两级分化。

一二线市场庞大的「剩女」数量和三四线城市的「光棍」数量是基本对照的。

这就导致了整个市场的冰火两重天,不管是高端婚恋市场和低端婚恋市场,都是主打一个不匹配。

在这种高度不对等的情况下,自然要发生激烈博弈。本文作者长期观察相亲市场,朋友也是某种国家禁止培训的业务高手,所以熟谙很多相亲市场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技巧,发现其中隐藏太多社会发展的秘密。

在一线市场,相亲市场基本是靠女性养活着。

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去看看相亲公司的各种vip客户,是不是大多都是高净值女性客户。

这当然不是说此类女的好骗,容易交智商税。

相反,人家才是聪明到顶尖的人物。

核心原因,她们付出的只是小钱,但想博取的却是超高收益。

在婚姻市场当中,高端男性和女性是不一样的。

因为男性可以选择向下兼容,但高端女性不行。

别看现在各种大女主电视剧风行,但几乎没有什么电视剧最后是又美又飒的大女主,迎娶了一个只会吃软饭的小奶狗的。

因为小奶狗除了颜值目前还比较有价值以外,剩下所有价值都是负值,所以玩玩自然可以,但结婚不行。

如果真的是女强男弱的组合,那男的怎么也得有稳定的工作,并且会洗衣服做饭带孩子。

毕竟婚姻当中那么多问题,不是一句我爱你就能自动解决的。

因此一线女性结婚的隐含条件就是,婚后生活质量不能降低。

简单说就是一个人过的时候,能够瑜伽旅游看电影,婚后一样也不能落下。(具体可参考因婚致贫的年轻人:两个人的钱,三家花)

可这并不好实现,因为婚后生活一项巨大的成本就是生孩子。

最终结果就是男性大概率比自己强,而且这种强是全方位的强,从收入到家庭都算。

别看电视剧里各种月嫂中心如何牛逼,但大多数人养孩子这事儿,最终还得靠双方父母,而且一般男方的父母是主力。

高端男性自然也是理性人,很清楚同等女性在想什么。指望她们能为了家庭放弃事业,似乎也不太可能。

所以博弈的结果就是,高端男性向下兼容,选择身份实力等明显不如自己的女性,然后让女性负责挑起家庭重担。

因此在高端婚恋市场和低端婚恋市场,都是主打一个不匹配。

所不同的是,高端市场是庞大的女性与少数高价值男性的不匹配。低端婚恋市场是庞大的男性与少数女性的不匹配。

在这种高度不对等的情况下,自然要发生激烈博弈。

为了理解婚恋市场当中的博弈,我先给大家出道思考题。

假如我今儿突然脑子抽风,打算从多年珍藏的书当中,挑一本卖给大家。

书的定价是100元,但我进行拍卖,起拍价只要1元。

只是收钱的规矩可以不一样。

出价最高的人,自然把钱给我,把书拿走。

出价第二高的人,钱也归我,可最终什么也得不到。

你猜猜书最终卖出价格会是多少?

答案是至少是书定价的一倍,也就能卖200元。

因为这就是竞争性博弈。

因为第一个出价1块,第二个出价2块。

马上第一个就不干了,因为出了1块钱,不仅什么都得不到,还的白白损失1块钱,因此最理性选择就是加价到3块。

由此不断往复。其中一个人已经出价100了,这钱都够买本新书了,第二个人出价99,可什么都得不到,还不如加价到101元,因此竞争会继续下去。

直到第二个人觉得宁可白白损失一笔钱,也不能继续竞争下去了,这种博弈才会停止。

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理论上是没有上线的。

但实际上一般是有的,大概就是白白损失一本书钱,最多两本书钱就会停。

这就是婚恋博弈。

在恋爱市场上,一个女性是可以同时拥有众多追求者的。

但一旦进入婚姻,那就只能一夫一妻了。

所以众多追求者中,最终只有一个人能抱得美人归,其他人全是白白的付出者。

因此婚恋市场,就是标准的上面拍书的过程。

那你想,作为一个唯一的标的,最终价格会是多少?

所以在相亲市场上,很多女性见面就要求男的给这给那,基本只要敢开口要,最终都能够大概率实现,本质上就是这原理。

按理说上述的过程是不会被终结的,但事实上就会被终结。

终结点就在于很多人宁愿忍受白白的损失,也一定要离开这个游戏。

现在这个终结点快来了。

因为有很多人费那么大劲结婚了,但最终宁愿继续损失财产也要离婚。

与此同时,整个市面上另一种声音也在疯狂的响起,就是对婚恋生活的各种污名化。

这都导致参加该博弈的人数量急速减少。

那这场博弈的后续是什么?

非常简单,当很多人看清这种残酷博弈背后的原理后,那出价简直不要太离谱,最多会是定价的30%。

即看到书定价100,我就出30,如果能得到那自然是爆赚。如果得不到,30元的白白损失我也能忍受,大不了以后再也不参加了。

这就是所谓的为什么男性不再追求女性。

其实高端市场的女性也是如此,只是她们不怎么说而已。

因此接下来的婚恋市场会走向何方,其实是一种注定的。

直到一种新的婚恋思想出现,让市场的博弈规则又变得不一样。

我发现不少人对市场崩溃的后果,想象的很美好,觉得自己能在那个时候捡到大漏。

这未免太过异想天开。

目前相亲市场从市场化的角度讲分为三类:

1、完全非市场化,即里面几乎没有钱的事儿。

这就是由亲朋好友组建的相亲市场。

其实相当一部分人的相亲,都是家里安排的,这中间都至少有熟人介绍,以保证对方的可信度。

但这个相亲市场,是标准的亲疏远近的市场。

简单想想,如果你发现亲戚家的女儿或者儿子很出色,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总不会是人家这么出色,我得给人家介绍个好对象吧。肯定是,这么出色要是能跟我家的谁谁谁般配就好了。

所以每个人潜在对象进行匹配的时候,就不可能是完全公平匹配,必然是按照我掌握的数据库,在认为对方可以接受,并且于我有利的情况下进行介绍。

这么介绍,那用脚指头想想也知道,真正优质的男女怎么可能在该市场上留存很久。这都是妥妥的抢手货啊。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个市场还是很靠谱。

因为它虽然无法保证匹配到的是最好的,但肯定至少是合格的。因为该市场是信息完全透明的市场。男方女方条件,随便依靠人脉就能调查个七七八八。

另外,该市场效率还挺高的,但凡在是本地人,亲戚朋友众多,开足马力一个月相亲七八回也行。

因此但凡是在本地相亲市场待了两年以上的人,周围人推荐他相亲的意愿就会大幅度下降,并且默认这人不好打交道。

不过该相亲市场最大的问题是,大家筛选的标准不一样。

年轻男女都觉得相亲对象,咋不得跟自己情投意合,至少总得合得来吧。说白了就是三观更重要。

但亲戚朋友,尤其是父辈的人员,并不太在乎这,他们觉得婚姻就是俩人搭伙过日子,哪有那么多共同语言,凑活过就行了,所以筛选的标准主要是看家世背景等是否匹配。

至于好不好相处,他们觉得这不是他们该管的事儿,你俩试试就知道了。

这导致很多年轻男女对该市场相当反感,因为总得跟让自己觉得很尴尬的人相亲见面。

2、非完全市场化,即这里面可能有钱的事儿,但也不是那么重要。

这中间基本都是通过某种弱关系形成的。比如有什么兴趣小组,或者什么熟人拉的饭局等。

这种相亲市场,其实按照严格定义来讲,并不能算是相亲市场,顶多算是社交场合。

但事实上就是,这目前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相亲的主流地方了。

因为年轻人的社交圈。我国正经历史无前例的城市化运动,大量年轻人快速涌入到新城市。因此大家的社交圈基本是靠自己来进行搭建的。

这时候各种各样的爱好,或者有个热心组织活动的朋友,就成了社交圈构建的核心要素。现在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另一半,都是靠这种方式找到的。

虽然这种方式听上去不太靠谱,但实际上反而是很管用的。因为筛选的效率极高。

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社会理论,一个人所在的阶层,跟他所能形成朋友的人所在阶层,理论上是比较接近的。

这其实就已经隐含的符合了门当户对的条件。这时候又有共同的爱好,或者共同的三观作为联系纽带,将来走到一起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更何况组织这种相亲局,哪怕就是实质大家都知道,但至少表面上还会套上别的活动,比如露营,自行车骑行啥的。这倒让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既有互动,又不至于觉得尴尬,还能暗暗观察自己心仪的人。

似乎听上去很完美。

可惜,这个世界上容纳不下那么多完美。因为但凡有机会,总会有人想要破坏性开采社会资源。

因此,很多所谓钓鱼的或者把妹达人,就成为了这类活动的常客。

人想要伪装全部,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但暂时的伪装,尤其是大家都半熟不熟的时候,这就非常容易了。

像纯粹的熟人相亲社会,随便问问三姑爷八大姨,对方的家底就了解个透底。

但像这种聚会,个人条件想要深度的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圈里的人,几乎都只认识他本人。跟他的父母亲戚压根没什么关系。

换句话说,几乎所有个人信息,全是他个人释放出来的,只不过是通过不同渠道释放而已。

这种情况下,给自己塑造一个半真半假的身份,甚至纯粹是假身份还不是很轻松的事儿。那接下来剧情发展就比较传统了,各种狗血电视剧都演过几百遍了。

因此,这种局就开始朝两个方向发展了,一个是提高付费门槛,因此组织者也有确认大家真实身份的责任。

毫无疑问,那肯定是朝后者发展的多。

毕竟对于组局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此该市场,也就成了骗局和浪漫齐飞的地方。

3、完全市场化的市场,简单说就是各种相亲网站。

这里面可基本上全是钱的事儿。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他们总觉得相亲网站里到处都是骗子,而相亲网站本身就是给骗子组局的。

这个我得说句公道话,事实上并不是如此。

我接触过一些相亲网站的工作人员,跟他们聊过一些,发现他们也对各种婚托骗子深恶痛绝。因为从根本上说,各种婚托骗子,跟网站工作人员的的利益是相违背的,所以网站的工作人员,是不太可能亲身介入这种骗局当中的。

但问题就出在这个「根本上」。

网站的工作人员也是有KPI压力的,也是靠业绩吃饭的。会员交了钱,但没有提供服务,那是要被投诉的。

可能来相亲网站找缘分的人,都是什么人?

除了能交得起非常贵的vip钱的人,剩下都是来碰运气的。

因此,对于各种vip,相亲的网站服务平心而论,还是很到位的。除了个别奇葩,没有自知之明,兜里只有5块钱,楞敢冒充5000万的。

大部分vip对网站的服务,还是认可的,只不过是不满意罢了。因为服务好,不见得缘分到啊。

可对于普通人普通人,相亲网站就没啥好脸色了。因为很多普通人都是想白嫖,或者花很少的钱,就能见非常多的备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你想见的人,大概率是不想见你的,毕竟大家都是掏了钱的,人家凭啥围着你转?

这时候婚托骗子就该趁虚而入了,因为也就只有他们能24小时在线。

所以网站对这些人,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这群婚托在,才好刷KPI。等出了事儿,网站拿出免责条款,确保自己没事儿就行。

那普通人在相亲网站上,能收获什么?

估计能收获智慧,因为吃一堑长一智么。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讲,这并不能算是网站的错。但从人情礼法上讲,这很难讲。

以上就是当下相亲市场的现状了,想明白这些,才能知道将来婚恋市场会发生什么变化。

最后,我只有一句建议:

在整个市场都在迅速崩溃的过程中,尽早上岸才是唯一正确选择。

THE END
1.婚恋市惩是一场骗局其实我非常反感一个词语:“婚恋市场”。这个市场一般通过相亲的方式表现出来。要彻底理解这个词的含义,那我们得明白什么叫做市场。所谓市场就是指通过货币或者易货交换货物的场所。也就是说,市场是一个交换的地方,交换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货币交换货物;二是通过货物交换货物。 https://www.jianshu.com/p/ee5a46927e3d
2.艾媒咨询2024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婚恋社交服务市场研究报告,中国,相亲,结婚,婚恋,艾媒,社交平台,网络社交,社交服务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A76HD00511A1Q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