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7.08中国香港
2023年,一线城市的大龄剩女数量逼近了400万,其中深圳有110万,北京有80万,上海有90万。
大龄剩女越来越多了,对于她们来说,婚恋这件事到底该不该妥协呢?
大龄剩女的共性
首先这些大龄剩女中,大部分都有着相同的特点,在一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有着较高学历,同时也有着体面的工作,大部分还有留学背景。
按理说这些女性应该很容易找到对象的,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很多人认为大龄剩女只要妥协一下就好了,但现实很残酷,对于很多大龄剩女来说,已经不是妥不妥协的问题,而是连妥协的选项都快没了。
社会发展的阶段决定了会有很多女性是要孤独终老的,原因是由于传统男权社会留下的观念会导致很多女性在择偶时都会偏向条件比自己强一些的男性。
我聊天的样本中有一位33岁的博士,在一所大学任职讲师,收入长相都可以,但就是有一点看着有点显老,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把年纪了肯定不如20岁的小姑娘水灵”
她会自嘲说她看上的男的都喜欢20岁的,我知道她心里是很不服气的。她的条件很好,因此她觉得一定能找到一个条件比自己更好或者说跟自己匹配的男人。
她身高170,找个180的不过分吧;她学历是博士,找个硕士不过分吧;她年入30万左右,找个年入50万的不过分吧;她颜值能有个6分,那找个也是颜值6分的不过分吧。
尽管她清楚这样的男人喜欢找25岁左右的,但她依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要求。
这个逻辑很清楚,20岁的时候,女孩子只要长得可以,有的是条件好的男人蜂拥而至,这个叫做风口期。那30岁的女人,你不在风口期了,除非你颜值逆天或者财富通天,否则基本无人问津。
不对,这里措辞不严谨,是没有她看得上的人来问津。
婚恋市场男女认知差异明显
从这里延伸出来一个逻辑就是认知差异。
年轻女性如果长得不差,基本去哪儿都会受到优待,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错觉,就是自己很受欢迎,如果中间再交往过一个条件非常不错的男生,那么择偶标准就会蹭蹭的往上涨。
很多女性在一二线城市待久了,很容易把恋爱时的交往对象的最高水平当成自己婚恋对象的平均水平,这与男性视角往往有着较大的差异。
大部分男生从小就是被社会捶着长大的,对自己的认知非常清晰,无法在一线城市立足,就会退居二三线,找不到条件相当的女生,就找条件差一些的女生。
归根结底,一个就业市场男女平等的社会,如何提供大量经济能力远超过女性的适婚男性呢?
对于大龄剩女而言,需要的不是去说服男生去接受自己的议价逻辑,而是应该快速转变策略进行抢跑。
婚恋市场主要的逻辑是相互匹配,想入场就要遵循匹配的逻辑而不是筛选的逻辑。
当你有竞争力时,可以筛选,当你成为大龄剩女且自身有没有核心竞争力时,你的路就只有两条,要么不婚独居,要么入场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