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鄙视链”是大伯大妈们的一厢情愿

我们说,婚姻作为男女一生“利益交换”的媒介,从古至今都很普遍。无论爱情还是婚姻,都不会像文学作品的那样纯理想化,它们都需要立足于现实的条件。相亲过程中,要看彼此的条件是否“门当户对”,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如A女高配D男的事情虽然也有,但人们倾向于认为这种婚姻的幸福感和稳定性都不会太好。

但,婚姻毕竟不是两个家庭的资产重组,更不是单纯的谈生意。他作为一种最现实选择,其内涵绝不仅仅只有利益、物质计算,还有情感、责任和精神等内容,门当户对也罢,傍财富也好,相亲是两个人一辈子的事。幸福与否,鞋子合不合脚,自有当事者自己知晓。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早已过时;开放的时代,自有开放的婚姻爱情标准。所以,面对“热炒”的相亲鄙视链,我们不必过渡解读和神经紧张,在呵呵一笑的同时,理解作为父母对儿女们的良苦用心,也请相信每一颗年轻的心和他们对爱的抉择。

投缘、对光,执子之手,与之偕老,才是婚姻的正道。

不管怎么说,若相亲成了讨价还价的市场,物质拼凑的婚姻,你说,这能让人幸福吗?

THE END
1.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在北京,“京籍京户”“中心城区及教育高地房产”“男性海归”“女性本科”,被认为是相亲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指标。【详细】 中国式相亲鄙视链是如何产生的? 按照正确的三观理解,婚姻当然要有爱情基础,相爱的两个人才适合结婚。格外甚至只看重户籍、收入、房产等硬性物质条件的中国式相亲价目表或是中国式相亲鄙视链https://news.fznews.com.cn/jrrc/22/
2.“中国式相亲鄙视链”鄙视了谁?诚然我们不能接受“中国式相亲鄙视链”,但也不必嫌弃这种世俗。我们仍然相信爱情的存在。“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的是父母的思想观念,处于适婚年龄的80后、90后青年人未必持相同观念。关键就看你本人在婚姻上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世俗”了。https://opinion.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C42FCRlaXsHAfeWr1jtp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