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徐苏宁)10月30日,由南京市人社局主办的第十二届“赢在南京”青年大学生创业大赛落地对接暨颁奖活动在南京工程学院举办。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经专家评审,本届大赛最终决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4名。
引力强
4024个创业项目参与,30个项目顶峰相见
据了解,本届大赛自今年2月份启动以来,共吸引4024个创业项目参与,报名数量创历年新高,其中不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牛津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世界知名高校。
南京正在大力构建“4266”产业体系,在这些产业赛道上,南京期待更多的“同行者”。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本次大赛参赛项目不仅覆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特色文旅、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还涌现出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半导体、AI应用、新能源等热点领域项目,契合南京市“4266”产业体系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培育目标。
经过激烈的初赛、复赛选拔,最终有30个项目进入决赛。决赛中,各参赛团队通过项目陈述、产品技术展示和现场答辩,全面展示了项目亮点、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经专家评审,“光通创源—新一代全国产光电集成芯片开拓者”等6个项目获得一等奖;“柔性透明智能面板”等10个项目获得二等奖;“宝宝安全卫士—新一代儿童安全智能电路转换器”等14个项目获得三等奖。至此,大赛前120名项目全部产生。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周梓博带来的“低功耗的高性能芯片散热方案供应商”项目获得了一等奖。项目致力于解决高热流密度芯片/电子设备的散热难题,已实现三大散热核心技术突破,构建10余项知识产权,并布局了产品线,实现散热全场景覆盖。周梓博说,通过参加大赛,他得以与业界同仁、投资界精英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进行深度交流,这对于项目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促落地
对接服务搬到现场,帮助在宁创业者行稳致远
本届大赛进一步提高奖项扶持力度,在获奖项目中增加20个30万元投资资助名额。
为把优秀的创业项目变为“留量”,形成产业“增量”,南京积极伸出橄榄枝。现场就设置了对接服务专区,多家在宁创业园区、投资和金融服务机构,共同为有意落地南京的创业项目提供场地扶持、金融对接、投资咨询等多项服务,帮助在宁创业者行稳致远。
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吴之海团队带来的柔性透明智能面板获得大赛二等奖。在吴之海看来,这场大赛为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也让他感受到了国家及省市对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视与支持。“有很多投资人来给我们提建议,还有政府工作人员带着‘政策大礼包’来和我们对接。”吴之海说,回去以后,将和团队成员加快研发步伐,争取按计划落地南京。
下一步,市人社部门还将进一步促进高校、园区、金融投资机构、创业导师、服务团队等众多资源汇集,更好搭建集聚创业资源、促进供需对接、激发创新活力的服务平台,不断促进构建人才、产业、政策、资金、服务的全链条创业生态,为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就业新动能提供支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