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市场里,看不见的标尺民生

“到底是女性偏向找社会经济地位高于自己的男性,还是男性偏向于找社会经济地位低于自己的女性呢?”在论文中,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计迎春对这一传统认知发出了疑问,并进行了细致的解构。

疑问来自她的田野调查。从2019年6月开始,计迎春及其团队成员在人民公园相亲角招募了42名为子女相亲的父母进行访谈。

她记得,一位49岁的陶叔叔,正在为90后独子相亲,他直截了当表达了诉求:女生工作稳定,可以照顾家庭,“工资多低我都能接受,但是一定要稳定,最好是工作一辈子都不动”。

与之相对应的是,严叔叔的女儿年薪百万,他不断在文字介绍中调低女儿的收入,“因为写上去男孩子压力太大……有男孩子因为这个条件拒绝掉(女儿)。”

相亲角集中呈现社会的矛盾和男男女女的利益权衡,成为观察男女婚配观念的重要场域,其中还存在看不见的评判标准,称之为“玻璃标尺”。计迎春发现,在相亲角这个婚姻市场里,男方家长对女方的学历、职业和收入要求都不低,但是一个重点是,“你(女性)不能超过男性的。”

【以下根据澎湃新闻记者与计迎春的对话整理】

婚姻市场里的父母

澎湃新闻:为什么以父母视角为切口研究年轻人的婚配模式和观念变化?

计迎春:中国家庭所谓的夫妻核心关系,实际上是镶嵌在代际关系之中的。

澎湃新闻:为什么将上海市人民公园的相亲角作为观察的场域?

计迎春:在家庭社会学领域,有一个术语叫做“婚姻市场”,在这一市场上,男女双方可能互相有一定的婚配标准,包含交换、互补或者是权衡。

而相亲角就像是现实中的“婚姻市场”,它把社会的很多矛盾、规范或者是人们的期望、诉求、权衡特别密集地放在你的面前了,强烈地冲击着一个社会学者的想象力。

澎湃新闻:这些受访者的家庭经济条件、教育经历和职业如何?

计迎春:本研究的受访者为42名在相亲角为在上海工作的子女相亲的父母,其中女方家长29人,男方家长13人。他们出生于1939—1973年之间,绝大多数为五六十年代生人,其职业大多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职工,还有些大学教授。上海本地家长16人,外地家长26人。

一般的农村家庭或者是收入相对低的工薪家庭,反而不怎么在这个相亲角出现,他们的婚姻市场不在这里。从统计学角度来说,它当然是不具有代表性的,但从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上来说,我们会更贴近这些普通人(中产家庭)的内心权衡和挣扎。而中产家庭的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会是整个社会变化的风向标。

“你不能超过男性的”

澎湃新闻:在上海市人民公园相亲角里,为子女相亲的父母一般看重哪些条件?男女方家长对此会有不同要求吗?

澎湃新闻:男女方家长会对由谁出“婚房”有要求吗?

计迎春:从习俗上讲一般婚房是由男方家庭来提供。

但在访谈中,大部分女方家长不要求男方提供婚房,女性可以自己买房或者和男方合起来买房。这和一般生活中关于拜金女、拜金丈母娘的刻板印象是不一样的。

男方家庭的传统观念也在松动。56岁的陈阿姨表示女儿可以跟男方家一起买房,男方的父母还是表示不想让儿子受苦,这个男生后来找了一个有房的女生交往。

澎湃新闻:男女双方家长对于儿女的另一半职业有什么期待吗?

计迎春:在研究当中,我们发现男方家长相对保守一点,女方家长的态度更为现代包容,更有意愿追求平等。

在男方家长眼里,女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方面指的是女性需要有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是说女性需要履行传统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需要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上。你不要经常出差,你不要经常加班。这些言语的背后有很多的性别期待。

澎湃新闻:访谈的样本中,这些父母会去揣测其他父母为子女择偶的标准吗?

计迎春:比如68岁的严叔叔,他的女儿有一百万左右的年收入,成为相亲市场中对男方家庭“不能说的秘密”。另一个例子是,有一个女生是海外知名高校毕业的,家长最后决定淡化学历,不说是海外留学的,连研究生学历也不提了。

在婚姻市场里,男方家长对女方的学历、职业和收入要求都不低,但是一个重点是,你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不是说100万或200万,而是你不能超过男性的。

女方家长知道有人评判TA,而且TA知道评判的人是男方家长,在这个婚姻市场里他们是掌握着评判权的人。每个人好像不停地被这个尺子评头论足,称斤掂两。但这个尺子在哪里,你是看不见的,我们称作“玻璃标尺”。

“一半父母接受子女不婚”

澎湃新闻:在访谈中有感受到父母为大龄子女相亲中的生育焦虑吗?

计迎春:有位华叔叔,为1979年出生的小女儿相亲。华叔叔提及因为女儿岁数较大,经常被相亲角的父母奚落“没意思了,再找(结婚)没意思”,他们的言下之意是华叔叔的女儿已经超过最佳生育年龄,也就失去了结婚的价值。

多次为女儿相亲失败的华叔叔逐渐产生了女儿可以不婚的想法,因为他在这个极端保守的婚姻市场上,经常受到屈辱打击。他就有了更多的反思,他也更有可能理解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处境。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现象,在极端保守规范的倒逼下,他最后反而只能求诸现代的方式:不婚。

在相亲角里,很多男方家长是很看重生育的,甚至把女方的教育与优秀生育基因联系到一起。

2009年,我国在校女大学生数量首次实现反超,总人数比男大学生多20余万人。在社会学里,教育被视作经济地位和人力资本。但在一些男方家长看来,女方是不是“985”学校毕业的,意味着生出来的小孩是不是很聪明,她能不能辅导小孩功课。比如陶叔叔在为其独子择偶时,对“985”高校毕业的女生情有独钟:“你家的单位可以差一点。但是你高考分数,第一学历就得好,你的下一代必须要读名校。”

澎湃新闻:对于为子女相亲的父母来说,他们的婚育观有发生一些变化吗?儿女结婚、生育是必须的吗?

这里有很多结构性的因素在起作用,从女方家长的角度而言,他们更有意愿为子女追求一个更加包容、更加强调个人幸福的婚姻。甚至在婚后,女方家长对丁克接受度是蛮高的,而男方家长对生育很执著,只有极个别的男方家长能够接受丁克。

澎湃新闻:那么在性观念上,比如未婚同居、未婚先孕,男女双方家长对此的接受度如何?

计迎春:在结婚和生育的规范上,女性家长更为宽容,男方家长更为坚守普婚普育的规范。但是在性规范上,男方家长实际上是更为包容的,女方家长对此相对慎重、保守一点。

社会在性规范上存在性别双重标准,对男性比较宽容,对女性的要求更为严苛。比如说古代的贞洁牌坊、烈女都是对女性的要求。所以在社会规范面前,女方家长仍是要顾面子的,女方的压力肯定更大。

澎湃新闻:你怎么看待男女双方家长对于婚配模式和亲密关系呈现出的松动?

计迎春:男女双方的父母在性规范和婚姻观念方面的观念,动机和考量是不太一样的,这种松动是不平衡的、不对称的,实际上是传统和现代杂糅的。这就形成了以性别平等观念为核心的双方观念冲突,这可能是初婚年龄往后推迟,不婚率甚至是离婚率上升的一个重要文化观念机制。

从社会来讲,为了家庭稳定、婚姻幸福,我们应该在全社会推进性别平等,我们应该鼓励男性一起参与和推进性别平等的进程,提倡性别平等的新型婚育文化的婚姻。

THE END
1.据报告,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其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升高据报告,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其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男方家庭的储蓄率不但高于女方。而且同当地性别比例失衡成正比,即失衡越严重,男方储蓄率就越高。结果是,同1990年相比,中国储蓄率几乎增长一倍,跃居。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https://www.shuashuati.com/ti/945aff50023e409591a42242ea99791a.html
2.最高院法官解答:婚姻家庭纠纷案件35个热点难点问题(含民法典而无效婚姻是自始无效,当事人之间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但是婚姻在被宣告无效之前是有效的,即男方在请求人民法院宣告婚姻无效时,该婚姻还是被法律视为有效的,此时该有效的婚姻还是受《婚姻法》第三十四条的限制的。如果赋予男方在第三十四条的情形下有权提起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之诉,就有可能被人民法院判决婚姻无效,https://www.wxrb.com/doc/2022/05/05/168142.shtml
3.婚姻家庭伦理范文12篇(全文)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依旧有着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残留, 婚姻的基本要求遵循男尊女卑这一基本要求。因此, 在这种封建传统思想影响下, 婚姻家庭伦理观念对于女方的保护观念薄弱, 其核心是维护男方利益[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 当代女性地位提升, 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价值观念成为了现代化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https://www.99xueshu.com/w/ikey195wphgp.html
4.离婚的各种法律问题汇总肖裔涛律师个人主页2、离婚案件代理服务 (1)婚前财产协议起草、见证 (2)离婚协议书,分居协议书起草、见证 (3)婚内财产约定起草、见证 (4)协议离婚案件代理 (5)诉讼离婚案件代理 (6)离婚财产分割纠纷代理 (7)子女抚养权纠纷代理 (8)涉外离婚案件代理 (9)遗嘱起草、见证 (10)重婚案件刑事代理 (11)其他婚姻家庭纠纷代理。 https://m.findlaw.cn/lawyers/article/d18704.html
5.中国人婚恋“内卷”困境:焦虑波及父代,有人甚至因婚致贫当地男子要想娶妻,就得提高自己的性价比,给得起更高的彩礼;另外,在婚姻市场中,家庭条件越差、儿子越多,女方索要的彩礼就越高。反之,女方就索要较少。越是贫穷的家庭,要想在婚姻市场竞争中取胜,就需要开出比其他家庭更好的条件。” 为何婚恋成本高昂https://36kr.com/p/127629099268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