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生的“新型择偶标准”曝光,刷新了我对婚恋市场的认知
一个人最难得的品质是什么?
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并且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
条理清晰,头脑理智,这才是一个人的底气。
这是男读者小刘的故事。
背景:
30岁小镇男生的新型择偶观念。
条件:
男生,年龄30岁,职业是在小镇上做小学老师。
小刘大学毕业后就考研,在考研2年都失败后,他决定转身考教师。
虽然也有坎坷,但考了2年,小刘成功上岸,回到老家乡镇上的一所学校当小学老师。
在职4年,如今的工资税后到手4k多,一年到头的收入加起来,也有个6-7万。
暂时没有买房子,准备找到对象后一起买房。
身高180,体重140,没有太大的爱好,除了教学生就是读书练字。
性格安静,喜欢安逸稳定的生活。
有一辆代步车,不贵,但没有车贷。
择偶标准:
外貌:
她不需要多么好看,哪怕是路人脸都行,只要没有什么身体上的残缺都能接受。
不能长得太漂亮,不然没有安全感。
性格:
只要她会过日子,性格温柔一些,遇到事情能够跟我好好沟通。
工作收入:
工资跟我差不多,或者比我低一点也行,但一定要有靠谱稳定的工作;不能眼高手低,不能懒惰。
家庭条件:
跟我的家庭条件差不多就行,我父母就是普普通通的工人,虽然收入不多,但人很善良。
不要求对方父母有退休金,至少现在能养活自己,能够给自己攒点养老钱就好了。
看完小刘的择偶标准后,我确实很诧异,于是我问他:
“你的条件,完全可以去找一个条件跟你差不多或者条件比你好一点的女生啊,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择偶观呢?”
然后小刘就跟我倾诉:
首先:
长得不能太好看,是因为我喜欢看书,记住了书里面的一句话:“一定要小心漂亮的女孩子,因为长得漂亮的女生,都很会骗人。”
再说了,我对自己的相貌也不自信,人家长得太好看,我也没有安全感。
其次:
条件太好的,人家肯定也看不上我,我有自知之明;毕竟在我身边,条件比我好的男生,有些还没有找到对象呢。
现在男多女少,本身男人在婚恋市场中要接受的考验就更多,结婚的门槛也更高。
所以,我是什么条件,对自己还是有足够认知的。
最后:
她的家庭条件如何,其实也不算多么重要;毕竟,这个年代只要人不懒惰,就能养家糊口。
只要她父母讲道理,够善良就行了。
至于买房这件事,我一直觉得:还是两个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一起买比较合适。
她家里出一部分首付,我家里出一部分,这样写我们俩的名字,大家心里面都有安全感。
毕竟,这属于“共同财产”。
如果我婚前买了房子,结婚之后还要每个月还房贷,恐怕对方心里面会不舒服。
同样的道理,如果她在婚前就有房子,每个月还要承担房贷,那我心中多少也会有些落差。
这种事,就看两个人能否接受,然后找一个三观相似的人在一起。
看完小刘的择偶观念,让我不得不感慨:
一个头脑清晰且理智的男生,真的不简单。
至少,他对自己有着十分清晰的认知,找准自身的定位,明白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女生,想要什么样的婚姻。
为什么男生在婚恋市场中,竞争更激烈?
第一:大环境下,男多女少
女生比男生少了3000多万,这是什么概念?
在男多女少的环境下,男生本身就择偶困难;优秀的男生,被几个女生同时追求;条件中等和一般的男生,往往就无人问津。
这让我想到了红极一时的“相亲角”。
父母们带着子女的条件,将其做成“简历”,然后在相亲角等待着有缘人前来商讨。
子女的条件,起步都得是:研究生学历,有车有房。
要说当下的人内卷,其实都比不上相亲角的父母们内卷。
未来,自身条件不足的男生,结婚只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第二:相同条件下,女生的生活水平大于男生
这是另外一个事实。
举个例子:
男生和女生,月薪都是6K,这个时候,女生的生活水平一定比男生高。
因为大多数男生,都得攒够买房首付的钱,得给自己准备结婚时的彩礼,置办婚礼的钱。
即使父母能够帮助,但总不能父母全部承担吧?
除非家庭条件特别好,他可以随意地去开销,哪怕变成月光族背后还有父母为他兜底。
而女生呢?
多数女生,都不会考虑买房这件事,她们也不会有彩礼。
最多买个车,然后其余的收入,都用来投资自己以及社交。
说白了,婚姻的本质就是价值互换,门当户对的门槛儿永远都存在。
你想要跟有钱人结婚,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你也得有配得上这场婚姻的实力。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选择什么样的人结婚,这才是最稳妥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