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开学季!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有了新变化奥运审美价值观

随着九月的到来,开学季如期而至。新的学年,新的起点,又一批青年学子们扬帆起航,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

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五大特征

精神需求是人之为人的高级需求,是满足人的学习求知、心理情感、精神文化生活和心灵皈依之目的,确证人的本质发展的非功利性需要,主要包括求知需求、情感需求、道德需求、审美需求、意义需求等类型。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呈现出以下一些状况特点:

01

学习求知成为生活方式,同时知识获取碎片化

新时代青年在求知需求方面积极进取,学习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新时代青年的学习求知方式呈现多样化:一是学校的系统专业学习;二是业余闲暇学习;三是各种考级考证的应用性短期性学习,通过各级各类的、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创新创业培训,青年努力把自己锻造成为新时代的“斜杠青年”。多样化学习、便捷性学习、自主化学习使青年迅速掌握了不断更新的新文化新科技新知识新技能,视野不断扩大,思维不断更新,能力不断增强。

现代化高科技在赋能青年学习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对学习的负面影响,使知识获取碎片化。主要表现在:无时无处不在的网络和媒体信息推送使青年知识获取“快餐式”、零碎化;过于注重感性思维、技术性思维、即时性思维,忽视理性思考、深入探究、逻辑思维。碎片化的学习求知并不能很好地帮助青年建构起体系化的认知与理论化的逻辑分析,容易使其产生认知的片面性,不利于青年对世界的系统化理论化把握。

02

心理情感开放自主自信多样,同时高情感发展不足

新时代青年生长在全球化、开放化、科技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在心理与情感的需求与满足上更加开放、自主、自信、多样。在心理需求上,尽管新时代青年有强烈的缓解压力和排遣孤独的愿望,但他们总体上“面对困难不消沉、面对压力愈坚韧”,展现出了自信达观的心理素质。在爱国情感上,越来越多的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认同,更加自信爱国、理性爱国,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在融入世界中更加开放自信。在婚恋情感上,新时代青年选择人生伴侣更加注重平等独立,尊崇“两情相悦”“情投意合”,并对他人的选择表示尊重和理解,持宽容态度。在人际情感上,新时代青年从小生长在“陌生人”社会,少有熟人社会人际交往“约定俗成”的诸多束缚,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自信从容,注重悦己体验,敢于自我表达,追求个性张扬。同时,青年交际交往方式也新颖多样,除了传统的社交方式,网络社交、星座好友、i人e人派对、“万能的票圈”“自习室”等轻社交以及“搭子社交”也是新时代青年的重要社交方式。

03

崇德向善讲规则重公平,同时道德发展不平衡

部分青年道德需求不平衡发展现象也较为突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和道德的不平衡发展。知识需求和道德需求本来并行不悖,二者相比,知识获取具有物质性、功利性价值的一面,道德养成是精神性价值,不易产生直接效果和可见的物质利益。在社会功利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部分青年更容易优先满足实用功利的知识需求,道德需求相对被压抑和遮蔽,造成道德需求与知识需求不平衡发展,在现实生活中甚至造成一些不可挽回的严重后果。二是公德和私德的不平衡发展。新时代青年绝大多数能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但也有部分青年在道德生活上以自我判断为准则,缺乏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尤其在“严私德”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随意性。有的青年认为善恶判断要依从个人内心,私人生活就是私人自己的事,无所谓道德不道德;有的青年道德的善恶标准模糊;有的青年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扩展了道德生活的公共空间,并且对道德的公共性规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私界限有时候也并非不可逾越,在日益开放化透明化的现代社会青年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十分重要。

04

审美追求多样自由个性化,同时审美趋向感官化娱乐化

05

理想追求自觉有为,同时生活意义感模糊

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又重任在肩,他们有理想有追求,珍惜韶华,不负青春,自觉为理想而艰苦奋斗。脱贫攻坚战场、奥运竞技赛场、浩瀚太空、科技攻关岗位、创新创业舞台、强国强军路上、疫情防控一线、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建筑工地、训练场上、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大国重器还是平凡岗位,处处闪耀着青年不负青春韶华、追逐理想梦想的奋斗姿态。新时代青年不仅理想追求自觉,而且实现理想有为。他们“在各行各业把平凡做成了不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将奋斗精神印刻在一个个普通岗位中。”《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北斗卫星团队核心人员平均年龄36岁,量子科学团队平均年龄35岁,中国天眼FAST研发团队平均年龄仅30岁”,“中国青年自觉将人生追求同国家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创新创业中展现才华、服务社会”。

主要影响因素

多样价值取向与偏差。经济、科技、文化互促共进、融合发展,必然带来人们价值观念及价值取向多样化。或注重现实价值、眼前利益、物质价值,或注重未来价值、长远利益、精神价值;或注重短期效益和所见所得,或重视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在物质与精神、眼前与长远、理想与现实的价值比较中,有形的、即时的物质性、实用性价值可能会占据优势,形成实用主义、工具理性的价值取向偏差和主导性思维,这种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影响着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塑,另一方面也恰恰迎合了现代化、高科技时代青年短、平、快的生活方式,因此导致了部分青年知识获取的碎片化、情感交往的浅层化、无根性、道德发展的片面化、审美的感官化、理想信仰需求的矛盾性。

社会发展不确定性增强。竞争的、流动的社会给青年精神需求产生与满足拓展了无限广阔的时空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首先,社会竞争在促使青年精神需求不断产生新的更高的目标、激发出强大精神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住房、就业、学习等巨大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以及社会新旧价值观念转换中的价值选择困惑。一些青年因此产生不正当竞争心理,也有的把现代科学技术的使用窄化为工具,忽视精神需求的满足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其次,社会流动使传统社会结构、城市格局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与通讯的快速发展、技术的迭代更新、生活观念的革新重塑等,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着社会个体的多样化频繁流动,造成个体归属感需求与疏离感侵袭的交织。过去那种情感根植的“地方感”被“无地方”和“非地方”替代了,新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是“陌生人聚集的空洞体”。人地联结、人际联结方式的改变使青年在人际交往、情感生活、道德生活、审美生活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由此生发出了部分青年感官化浅层化虚拟化类人化的精神需求满足方式,与之相伴生的情感问题、道德问题等既是个体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如何引导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需求?

培育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需要国家社会个人协同发力。要在准确把握青年精神需求的状况与特点基础上,加强对青年精神需求发展的教育引导,不断提升青年精神素养,促进青年精神富有。

加强青年精神需求分层分类动态调研。社会在发展,青年也在发展,把握青年的精神需求需要加强动态调研。通过分层分类的动态调研,充分认识不同阶段、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青年群体的精神需求特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分层分类的青年精神需求工作体系。一是精准识别青年多样化个性化的精神需求。这是充分考虑青年的精神需求和特点,尊重青年、理解青年和支持青年差异性、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切实行动,否则准确把握和满足青年精神需求就沦为自说自话。二是针对性提高青年发展的社会化和竞争力。通过动态调研和分层分类需求设计,能够促进青年更有针对性地多样化发展,给予青年在社会适应和社会竞争中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青年精神需求发展。

提升青年社会适应与超越能力。“青年对社会的适应与超越,实际上是青年个体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要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和辩证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首先是从正确的价值选择入手。不要被短暂的、瞬时的眼前利益蒙蔽双眼,要看到精神价值的全局性、长远性、持续性。有了正确的价值选择,进一步的价值取舍和人生意义问题也就自然明了。其次,要使青年认识到,学习压力、工作压力等都是竞争压力,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性的普遍现象。个人作为社会的个体,要增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面对竞争压力不要盲目对待,要学会科学转化竞争压力。转化竞争压力的途径有很多,最根本的是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有了坚定的理想目标,眼光就会长远,思想境界就会高远,崇德修身就会自觉,理想信念源源不断产生的内在动力就能有效转化竞争压力。

上文略有删减选自|《人民论坛》杂志2024年第14期原标题|新时代青年精神需求的积极变化与主要特点

THE END
1.高需求的人碰到了低需求的人,高需求就变成来自菠菜不是花菜高需求的人碰到了低需求的人,高需求就变成对方眼中的任性和无理取闹,低需求就变成对方眼中的漠视和不关心,不知道是依旧敏感的神经还是激素的作用,抑制不住的低落和难过。 ?收藏 转发 评论 ?4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ü 简介: 有https://weibo.com/2041454155/Ootpp0Lnf
2.想总结一下亲密关系中高情感需求和低情感需求之间的差异最后我的结论是:情感需求高的人和情感需求低的人,不适合在一起。双方都没有错,只是不适合而已。找在这一点上有共同需求水平的人,相处就会轻松很多。否则,就是双方都累,你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你。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遇到那个稍微相通的人,才需要更多交流使其更相通。这是我个人的需求,我也要提醒自己始终https://m.douban.com/note/787305333/
3.《心富论》第六章:个人情感需求与供给第六章: 个人情感需求与供给 人具有欲望,除了生理上基本需要外,人还有以生理需要作为基础、更高层次的心理需要。人对情感存在需要,而情感本身无限的品种和来源,决定了人内心情感需https://www.jianshu.com/p/afadb25a337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