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畏怯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不具备和他人同等的条件,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
通过观察,我发现小强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也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玩具等方面。这样给他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他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3.教师因素
辅导过程: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小强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我拿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有意无意中,全班同学都能感受到小强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2、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记得有一次班级举行小组间的演讲比赛,胆小的小强被所在小组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小组成员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好朋友动员,并让他们一起上。开始他不愿意,最后加上家长和老师的鼓励,他上了。而且表现得还不错。我和其他老师都在自己所任课上以他为典型进行了表扬。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对好多课也有了一定的兴趣。她真的开始努力了,成绩也有了飞跃。
3、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小强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环境及教育方式。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小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小强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专门登门拜访小强双目失明的妈妈,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同时,我我拿来家中的衣裤、床单、被套,买来钢笔、本子送给他,微笑着告诉他:“要想摆脱困境,关键还得自己努力呀!解决不了的困难找我们,我们会一直关心你,帮助你!”当得知小强凑不了拍照的钱,即将错过医保办理手续时,我毫不犹豫地掏出十元钱给了小强,让他有了和其他孩子同等的机会。
4、多元评价,促进自信。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月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小强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他以正确的评价,把小强突出的个人事迹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辅导后记:
效果反馈: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让小强渐渐变了: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唯实小学--心理辅导个案记录
耿某
二年级
2018.5.10
教室
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骂家长,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据了解,他从小受到长辈们的百般呵护,听惯了好话,习惯了别人让步,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惟我独尊、自由散漫的个性。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疑人家说他的坏话。
2、加强家校联系
用尊重、平等、商讨问题的方式与其沟通。并逐步培养他有话好好说,心平气和地与他人交流的习惯。4、多表扬鼓励
全面分析其优缺点,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多给他一些机会参加集体竞赛活动,满足他的自尊需求。5、采取行为分析矫正技术,帮助其制定阶段目标,并督促其实现。如有进步,马上给予表扬,推动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他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他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当然,耿顺贵的许多毛病不是一下子都能改过来的,经常还会反复。需要我们耐心帮助。我相信在老师、家长的密切配合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心理问题会得到疏解,他的不良行为会得到矫正。
我认为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始终让学生在心里记下"我行,我能"等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这样才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他在老师、家长的特别关怀下有了一点儿进步。上课专心时,情绪特别高涨,能积极举手发言,回答问题声音特别响亮。有时他不守纪律,被老师批评也能虚心接受,表示要改正。与同学之间的摩擦也减少了。
一、学生姓名:许某班级:四(1)班性别:男
2018年9月12日自10时30分始,11时00分结束。
三、咨询缘由:
许某在上小学以前,他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没上过幼儿园。上了小学以后,同学们下了课在一起玩,可许某总是孤零零地在旁边站着,加入不进去。同学们都说许某“古怪”,许某很苦恼,向爸爸、妈妈哭诉。爸爸、妈妈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在家乖乖的许某与小伙伴玩不到一块儿呢?
四、初步分析:
五、辅导方法:
1.弄清学生孤僻的缘由,通过观察他与同伴的交往,找到其不当的交往方式,并逐步地加以纠正。
2.教师和家长要待人热诚,给学生树立效仿的榜样,并鼓励学生多与热情开朗的同学交往。
3.拓宽学生的活动空间,不要封闭自己,并让学生明确多交朋友的益处,多培养兴趣,多与人沟通。
姓名:阳阳
班级:二年级
辅导老师:杨燕
地点:教室
家庭住址小蒸
一,个案分析:
二,背景资料:
三,诱因分析和措施:
(1)父母离异,伤及孩子。原来是阳阳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小小年纪失去了父爱和母爱,总想着父母遗弃自己,给自己心中形成一层阴影,挥之不去。
(2)伙伴的冷言,误解群体温暖。家庭的不完整,自己心理本就难以承受,再加上小伙伴们的取笑,使他更是难言。有时同学们一说爸爸如何好,妈妈如何亲,他都认为是在挖苦自己。同学的无意说笑,同学的得意炫跃,都会引起他的误解,有一种沉重的心理负担。
(3)缺乏理解,爱之无方。虽说爷爷奶奶对他百般疼爱,但对孩子的心理不理解,只是一日三餐的关心,衣食住行的呵护,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觉察,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爷爷因为忙很少过问他的学习情况,虽然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也十分简单。爷爷奶奶的望子成龙,导致他有一种负重心态,致使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阳阳常常觉得自己家庭不完整,别人会看不起他,于是使他渐渐变得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由此他产生了一种与世隔绝,孤寂独处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态。
四,辅导过程:
(二)、注重辅导方,融入情感教学。
1、走近阳阳
2、给予机遇,满足表现欲,
有一次班级开展演讲比赛活动,阳阳被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同学们给他的机会。开始他还再三推辞,经过我的鼓励,和家长的支持,他接受了。他深有所思的说:老师鼓励我,家里支持我,同学们拥护我,我要讲就要讲好!结果表现得很好。我和老师们都在课堂上表扬他。他笑了,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笑的那样开心。从此他变了,他真的开始努力了。
3、沟通心灵,品尝爱的滋味。
欲让阳阳变化,其着眼点应在于家庭的施爱及在校的情感教育。因此,我把她的爷爷奶奶请来,详细地分析阳阳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阳阳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专门找到阳阳的爸爸妈妈,和他们进行谈心,劝他们常回家看看,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爱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离婚了,但仍是爱他的,不仅没有遗弃他,还对她有很大的期望,让他找回了温暖和快乐。
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我们班每周班会,都对上周学生表现做一次评价,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不足都记下来。在评价中,阳阳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了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让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出潜在力量,自律、自信、自强,把自己融入大集体之中。
(五)辅导后记:
(六)效果反馈:
点滴的付出,平等的关爱,感情的投入,让阳阳又回到了从前:课堂上,他开始充满信心地回答问题;生活中,他绽放出了可爱的笑容;活动中,他开始闪现积极的身影;作文里,充溢着他对生活的信心,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
心理老师:周瑞
辅导
对象
李某
五年
性别
男
年龄
12
2018年10月
问题
表现
原因
分析
对策
及
过程
1、体验“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
多形式、多层次地让李某“体念成功喜悦,克服自卑心理”。其一,教学降低重心,重视基础。其二,课堂上创造参与的机会。课堂上让他回答能够解决的问题、主题班会让他发言等,让他知道“我的回答还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我的讲话还可以得到同学们的掌声”。其三,给予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李继体操做得不错,让他领操。
2、学会恰当评价自己
自卑的本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以至信心不足。要克服自卑,应从恰当评价自己入手。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要进行“别人能行,我也能行”的积极暗示,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3、确定合乎实际的目标。
奋斗目标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分阶段制定,首先确定最有可能实现的近期目标,集中精力向这个目标冲刺。这个近期目标实现后,再制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循序渐进,这样可以减少挫折和失败,有效的保护和增强信心,防止自卑感的产生。
追踪
虽然李某还会与同学有摩擦,但他比较服从老师的处理,不再自作主张,大大出手了。班级里,他也有了几个要好的伙伴,参加了几次体育比赛,获得了好名次。
效果
随着学习的适应,同学的逐渐了解,学习方法的改变,尽管学习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难,压力越来越大,李继同学的心情越来越好、学习劲头越来越足、学习成绩稳中有升。